每周跑步超32公裡或短命,專家:不用每天跑。
跑步這麼健康的事,過量了也會要命?昨天,一條關於長跑的新聞在微博上火了,包括快報官方微博在內的很多大V級微博都轉發了這條新聞。這條新聞的主要內容是美國的一家心血管研究機構在對3800個跑步者進行調查後得出結論,「每周跑步超過32公裡、時速超過12公裡/每小時不僅對心臟造成傷害,而且很可能縮短壽命。」
跑步太多太快真的有這麼恐怖?怎樣跑步才最健康?快報昨天專門就這個話題採訪了兩名杭州的專家,一起來聽聽本地的專家是怎麼說的。
「跑步應該適度,否則容易產生負面影響」
畢擎身份:浙江省運動醫學中心副主任,長期研究運動醫學,包括他在內的醫官團隊曾經為快報舉辦的杭州山地馬拉松提供最專業的醫療保障。
在看到這條新聞後,畢擎的看法是:「研究方法的不同,研究人群的樣本不同,得出的結論也會不同,因為每個人的情況都是不一樣的,所以數據並不能說明太多問題。不過跑步確實應該適度,否則容易產生負面影響。」
畢擎認為,運動是一把雙刃劍,不同人群都要根據自身的情況,去避免受到運動損傷。他認為年齡有時在運動中是一個相對重要的因素——比如年輕人可以多跑一些,而年長者因為血壓和心血管的原因,從安全出發應該更多地考慮走路鍛鍊。
他認為出於安全考慮,還要根據跑步的長短,來進行營養和水分的補給。如果跑的距離短,補充些水就可以了,跑步距離達到5公裡到10公裡,身體開始「掉氯化鈉」,這個時候就要補充些電解質,防止心臟出現問題。
「不用每天都跑,但一定要堅持跑下去」
傅建陳身份:杭州市健美協會秘書長、中國健美協會國際級健身指導員,本人長期堅持跑步鍛鍊。
在傅建陳看來,一般的跑步者並不是專業運動員,所以不適合太快的跑步。如果只是為了減脂肪,在跑步機上一般跑到6.5-7.5公裡/小時就差不多了。他認為跑步者的最高時速的確不應該超過12公裡——一方面心臟很難承受,另一方面對膝關節會有影響。至於跑步距離,應該是循序漸進,慢慢地增加距離。傅建陳說:「我認為一周跑個3-4次就可以了,不用每天都跑,但一定要堅持跑下去,這樣才會對身體健康有好處。」
傅建陳還認為,跑步的時候一定要「慢啟動」,比如先走5分鐘,然後慢跑5分鐘,再進行快跑,結束前再走5分鐘。如果跑步的同時再做一些力量訓練,就能夠促進跑步者血液的新陳代謝,能夠讓跑步者的鍛鍊起到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