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啟動全球最大海上風電制氫計劃!

2020-12-17 全國能源信息平臺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綠色氫氣是海上風電的下一個舞臺。

——歐洲海上風電

不久前,本號撰文介紹了綠色氫氣知識,和其他制氫工藝的比較、發展前景等情況。近期在歐洲就爆出一個關於「綠色氫氣」大新聞——荷蘭石油巨頭殼牌公司宣布啟動歐洲最大、也可能是全球最大的的綠色氫氣項目的計劃。

1

項目名稱為NortH2,小編理解為North+H2,即北海的制氫項目。該項目計劃到2030年在北海建成3-4GW的海上風力發電能力,完全用於製造綠色氫氣,並在荷蘭北部沿岸的埃姆斯哈文或者近海區域建造一座大型電解制氫站。項目預計在2027年實現首次送電,並計劃到2040年在區域達成10GW海上風電裝機、年產80萬噸綠色氫氣的目標,項目規模堪稱全球第一。

NortH2項目由荷蘭殼牌公司,荷蘭天然氣網運營商Gasunie和格羅寧根港聯合開發,荷蘭殼牌總裁兼董事Marjan van Loon在一份聲明中說:「該項目為整個產業鏈提供了機遇。」他們希望在一年的可行性研究期間尋找其他人合伙人加入,共同發展「歐洲氫谷」集群。Gasnuie將承擔NortH2項目氫氣存儲、運輸、基礎設施的開發建設工作。

2

到2030年,荷蘭的海上風電目標是11.5GW,按計劃下一輪700MW海上風電競標將於今年4月份舉行。如果NortH2項目按計劃得以實現,那麼到2030年荷蘭地區三分之一以上海上風電將專門用於綠色氫氣生產。因此「NortH2項目將使荷蘭在全球氫能領域處於最前沿,實現《荷蘭氣候協定》的目標並加速能源轉型」。而殼牌已經在荷蘭沿海擁有約730MW海上風能的財團建築中擁有20%的股份,NortH2項目的實現也將有助於殼牌的戰略轉型。

不過綠色氫氣行業剛剛起步,項目面臨的資金和競爭壓力都比較大。據Wood Mackenzie 分析師Ben Gallagher研究分析,要想競爭過其他幾種制氫工藝,電解制氫的電價不能高於每兆瓦時30美元,且需要保證較高的效率。因此,殼牌表示有政府補貼支持將更有利用綠色氫氣經濟的發展。在一份聯合申明中,三家公司都表示NortH2最初項目階段預計需要歐洲和荷蘭的資金支持。

氫被認為是工業國家實現淨零排放可靠途徑的重要組成部分,荷蘭提出了減少95%的甚至零碳目標。預計到2030年,為覆蓋甲烷制氫產生二氧化碳排放量所需支付的碳稅將達到125歐元/噸。到2040年,NortH2投產後將生產80萬噸綠色氫,即使碳稅率自2030年起保持不變,將會節省10億歐元的碳稅。

3

項目初期的計劃是將氫氣輸送給荷蘭以及西北歐更遠的工業用戶。Gasunie已經安裝了1兆瓦的電解槽,並正在與SkyNRG合作在附近的Delfzijl擬建20兆瓦的電解槽。它將使用綠色氫氣來製造可再生甲醇,作為航空燃料的替代品。

英國的德拉克斯(Drax)生物質發電廠與Equinor和National Grid一起,正在計劃增加碳捕獲與封存以及制氫技術。

比利時的Oostende港口正計劃建造一臺50兆瓦的電解槽,該電解槽再次由海上風電提供動力,然後將在2022年與一座氫發電廠示範項目配對。主要目的是解決比利時海洋可再生能源供應與電力需求。

目前,全球氫氣市場需求量為7,000萬噸。根據電解器製造商ITM Power的說法,其中只有100萬噸作為直接能源使用。除了用於交通能源和供熱,氫氣還可以用來發電,言外之意市場還有很大空間。

關鍵詞:制氫,殼牌,荷蘭,第一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歐洲海上風電,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全國能源信息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702,郵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

相關焦點

  • 我國加入海上風電制氫朋友圈,還有哪些國家正積極布局?
    除了中國以外,目前還有5個國家正積極布局海上風電制氫。荷 蘭全球首個海上風電制氫示範項目荷蘭PosHYdon項目是世界上第一個海上風電制氫項目。建設該試點項目,目的是驗證海上風電制氫的可行性,以及能源系統一體化運行情況。2019年7月初,荷蘭海王星能源公司( Neptune Energy)的 Q13a-A海上平臺被選為全球首個海上風電制氫試驗點,項目名為PosHYdon,將把北海海域的三種能源形式:海上風能、海上天然氣和氫能,有機統一到一起。
  • 全球最大海上風電場啟動在即!將安裝13MW海上風機
    英國海上風電開發商SSE宣布,正在開發中的全球最大海上風電場Dogger Bank即將融資關閉。Dogger Bank位於英國北海,裝機容量3.6GW,離岸130km,水深20~35m。今年9月,兩家開發商對外宣布,三階段共3.6GW的項目都將使用GE Haliade-X 13MW風機,GE喜獲史上最大風機訂單。該項目也是英國「綠色工業革命計劃」的核心項目之一,整個計劃將為英國帶來25萬個工作崗位。
  • 海上風電未來發展,國電投將設海南總部開發遠海風電透露啥信號?
    4月28日,金風科技(002202.SZ)8 MW海上風電機組完成樣機吊裝。6月8日,上海電氣(601727.SH)8 MW海上風電機組實現「黑啟動」發電。而7月7日,明陽智能(601615.SH)發布其最新的11 MW海上風機,一舉再次刷新中國最大風機容量紀錄,此機型功率僅次於西門子歌美颯的14MW與GE的12MW,為目前全球第三大海上風機。國際國內海風巨頭持續研發大風機為哪般?
  • 山東:海上風電與海洋牧場融合發展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 田尉鈞、車路、記者尹明波報導 2020全球海上風電大會日前在濟南隆重開幕。
  • 日本艱難重啟海上風電
    日本經濟產業省的一位發言人表示,日本政府將向專家諮詢擬定商業計劃的可行性和效率,之後再選出中標企業。根據要求,該浮式海上風電項目預計將建於長崎縣後藤市,最低裝機容量要求為16.8兆瓦,補貼後電價設定為36日元/千瓦時,約合0.34美元/千瓦時。此前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本輪海上風電招標已延遲數月。
  • RSTED與亞馬遜籤署歐洲最大海上風電購電協議
    亞馬遜日前與全球海上風電領軍企業RSTED籤署了一項為期10年的企業購電協議,將從RSTED在德國的90MW海上風電場剝離250MW的電量,預計將於2025年投入運營。 這項協議將有助於亞馬遜實現到2030年100%可再生的目標,也是到2040年實現淨零碳排放計劃的一部分。
  • 半年僅併網219MW,德國海上風電的低潮剛剛來臨……
    下一批將要併網的海上風電場是在2017年和2018年招標的,併網時間是2021年至2025年。而自2019年起,德國就沒有進行過海上風電招標。業內預計,海上風電招標最早也要到明年才恢復。為此,德國風電協會希望政府儘早開始下一輪招標,不要讓整個行業等待太久。
  • 日本計劃安裝高達45吉瓦海上風電
    據離岸工程網站12月15日消息《朝日新聞》周二報導,日本計劃到2040年安裝30-45吉瓦的海上風力發電,以減少排放,實現到2050年碳中和的目標。
  • 到2040年日本計劃新增30-45吉瓦海上風電裝機容量
    到2040年日本計劃新增30-45吉瓦海上風電裝機容量 發布時間: 2020-12-17 10:25:31   來源:電纜網  作者:
  • 遠景能源田慶軍:只有更低的度電成本,海上風電才有未來
    他認為海上風電平價是中國風電發展的珠穆朗瑪峰,攀登海上風電平價的珠穆朗瑪,需以低度電成本為引導,需要定製化的技術創新。只有更低的度電成本,才可以與傳統能源及其它電源競爭,海上風電才能有未來。以下為田慶軍在第五屆全球海上風電大會上的演講全文。
  • 等風來,風來了:碳中和目標下,海上風電迎來歷史性的發展窗口
    中國三峽集團是新能源特別是海上風電開發與投資建設的標杆,而明陽智能(601615,股吧)則是全球新能源裝備和技術的領導者、廣東省重點培育的海上風電領軍骨幹企業和千億級企業。兩大巨頭強強聯手,協同並進,必將發揮出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
  • 2019年全球新增海上風電裝機容量6.1吉瓦 我國接近2.4吉瓦
    > 根據全球風能理事會(GWEC)的新報告,2019年全球新增海上風電裝機容量6.1吉瓦,創新紀錄,同比增長35.5%,2018年為4.5吉瓦。
  • 直接購買全球最大海上風電場
    北極星風力發電網訊:日前,義大利油氣巨頭埃尼集團(Ente Nazionale ldrocarburi,簡稱Eni)已與挪威Equinor和蘇格蘭SSE Renewables達成協議,收購全球最大海上風電場Dogger Bank A和B的部分股權。
  • 海上風電運維的四大挑戰和八項建議
    截至2019年末,我國併網風電裝機容量21005萬千瓦,同比增長14.0%。 經過數年的發展,我國陸上風電面臨建設用地資源緊張的困境。與此同時,我國海岸線長,海上風資源豐富,海上風電具有佔地面積少、開發規模大、發電利用小時數高等特點,加上國家政策利好,我國海上風電開發建設漸入佳境。
  • 2600噸起重機吊起1700噸海上風電巨型單樁!附未來單樁基礎成本競爭...
    隨著全球範圍內新的海上風機裝運港的發展,我們可以看到擎天吊在進一步優化海上風機和單樁基礎的物流作業方面有著巨大的應用前景。豪氏威馬2,600噸「擎天吊」能力除了包括有30m半徑的2600噸起吊能力,超級飛臂的提升高度可達到水面以上170米高,這特別適合於海上風電設備的運輸和吊裝。豪氏威馬擎天吊的特點及優勢:全電驅系統,減少了維護,提高了可靠性,並有可能將再生電能回饋電網。
  • 新能源入海成新潮流 廣東海上風電諸多項目正緊密推進
    日前,全球風能理事會(GWEC)發布了全球海上風電權威數據:2019年全球新增裝機前三是:中國(2.3GW)、英國(1.8GW)、德國(1.1GW)。中國首次超越英德,成為全球新增裝機第一大國。在中國,消費大省廣東在能源轉型升級上正是把目光投向了大海。近日,記者從多家建設企業獲悉,雖然受疫情部分影響,但重大項目均在不斷推進,失去的時間不斷被追回。
  • Iberdrola進軍波蘭海上風電市場!
    西班牙公用事業公司Iberdrola SA (BME:IBE)已同意收購一家海上風電項目開發商50%的股權,該公司在波蘭擁有7.3GW的項目。Iberdrola周五表示,將收購Sea Wind半數股份,這標誌著Iberdrola將進軍波蘭海上風電市場,並可能幫助Sea Wind在波羅的海建立一個海上風電中心,以管理其在德國、波蘭和瑞典的項目。
  • 日本海上風電達成裡程碑!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12月15日,在日本政府-行業海上風電大會第二次會議上,各方就日本海上風電遠期目標達成共識:2030年完成10GW,2040年完成30~45GW。會上,還根據戰略目標討論了許多細節問題,為未來日本海上風電的發展方向定下了基調——在2035年前降低8~9日元/千瓦時淨髮電成本;在發展的初級階段,政府將參與其中,以確保高效、公平、透明的海上風電招標,並推動高壓直流輸電在海上風電的應用研究;
  • 英國重視浮式海上風電 2021年或獨立競標
    英國制定了在2050年達到淨零排放目標,但目前固定式基礎海上風電在用海、環境、雷達幹擾等方面面臨越來越多的挑戰,為實現這一目標帶來阻礙。為此,英國決定加快浮式風電的發,以幫助實現既定目標。近日,英國建議對差價合約機制(CfD)進行修改,並提出將浮式海上風電作為一項獨立的合格技術競標,享受獨立的執行價格(中標價)。據分析,如果這一修改建議被採納,英國浮式海上風電項目在下一輪CfD競標中將有更大的中標概率,從而使這種不成熟的發電技術得到更快的發展。
  • 海上風電:搶裝潮引發棄風隱憂
    為解決海上風電產業鏈難題,探索海上風電平價實現路徑,12月4日至6日,「2020中國海上風電工程技術大會」在北京召開。會議以「如何在海上風電平價時代乘風破浪」為主題,邀請製造企業代表探討海上風電工程技術創新思路,助力海上風電成功降本,走向平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