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萬宏源首席市場專家桂浩明:在註冊制下把好進入和退出兩個埠

2020-12-26 新浪財經

來源:證券日報

本報記者 閆立良 見習記者 郭冀川

伴隨近期監管層的頻頻表態,新一輪的全市場退市制度改革方向逐漸明朗,退市新規有望吸收借鑑科創板、創業板試點退市改革經驗,優化退市標準和程序,拓寬多元退出渠道等。

申萬宏源首席市場專家桂浩明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專訪時表示,在全面推行註冊制改革的背景下,建立多元、高效的退市制度,是推動資本市場長治久安的前提,也是資本市場可持續發展的一項保障性措施。

多維度建立強制退市制度

在核准制背景下,強制退市以業績持續虧損為主要衡量指標,此舉意在督促上市公司保持盈利能力,也的確發揮了積極的作用。桂浩明表示,隨著註冊制實施,一些符合條件的虧損企業也能夠上市,因此科創板才有了新的標準,也增加了更多的退市判斷維度,從而使強制退市這一監管利器能夠更好地發揮作用。

根據《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股票上市規則》,科創板上市公司可能退市的情形主要包括四大類,分別是重大違法強制退市,包括信息披露重大違法和公共安全重大違法行為;交易類強制退市,包括累計股票成交量低於一定指標;財務類強制退市,即明顯喪失持續經營能力;規範類強制退市,主要為公司觸及相關合規性指標等。

桂浩明說:「隨著註冊制改革的深入實施,把上市公司出現連續虧損作為退市的標準已經不合適了,畢竟對於一些成長型的高科技企業來說,在某個特定的發展階段,經營利潤為負是很難避免的。當然,這一指標也不能被全盤否定,因為上市公司的主業經營收入長期為負,甚至不具備持續經營的能力,那麼其退市也就是必然的。」

桂浩明認為,把連續虧損的退市指標變為可持續經營能力的衡量,是對退市制度一項有意義的改進。隨著對可持續經營能力有更加明確的標準劃分,那些靠外部輸血保護的「殼資源」,就會面臨強制退市的局面,且難以再鑽以往政策制度的空子。

除了可持續經營能力這一維度外,桂浩明認為,股票流動性也將會成為未來退市制度的一項重要篩選標準。由於上市公司的公眾特性決定了它在二級市場上要保持必要的流動性和活力,而這種流動性不僅僅體現在股價上,也表現在股東人數、成交規模等與股價密切相關的數據上。

今年以來,因為股價低於面值導致退市的案例佔了強制退市中的很大一部分。桂浩明認為,這充分顯現出股票流動性退市原則的威力,且這個威力還未全面展現,如對最低股東人數的要求,以及對最低換手率的要求,這些都可以成為股票流動性退市的衡量指標。

桂浩明說:「我認為最低股東人數指標十分關鍵,因為它反映了上市公司作為公眾公司的基本要素。適當提高在這方面的指標要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對做莊等行為產生威懾作用,對於維護市場的流動性,反映投資者的投資意願,是有很大好處的。」

桂浩明認為,加強退市制度建設,不僅僅是讓那些不符合上市條件的公司退出市場,更重要的是為了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實現市場的優勝劣汰,從而在註冊制的規範下,把住「進入」「退出」兩個埠,使資本市場這個蓄水池實現良性循環。

探索可行的主動退市原則

在證券市場上,有上市就一定有退市,這是最基本的規律,但不同於公司的主動、積極上市,中國證券市場上的公司退市往往是強制性的,少有主動退市行為出現。而在美國證券市場上,主動退市的公司佔比很高,有時主動退市的公司數量會比當年新上市公司都多。

「當前A股市場的上市公司數量不過4000餘家,還可以繼續擴容下去,但一個有效率的證券市場,其容量是相對有限的,不可能無限制地接納企業上市,需要將一些不合適的公司清理出去。」桂浩明認為,應該對「保殼」這種行為通過制度進行遏制,讓即將觸發退市條款的公司及時、平靜地退市,甚至通過一些措施鼓勵它們主動退市。

桂浩明表示,對於一些上市公司來說,繼續留在證券市場,不僅要承擔相應的監管和市場成本,公司因為沒有好的發展機遇,也難以獲得資本支持,又因為未觸及強制退市原則,只能形成一潭死水的狀態,這極有可能因為盲目求變而發生風險,應該給它們一個主動退市的選擇。

對於採取措施引導不符合上市條件,或者缺乏持續發展能力的上市公司主動退市,桂浩明認為,目前還較難實現,但是一個值得探索的長期改革方向。「一些『殼公司』堅持在市場中掙扎存活,不過是有著一個待價而沽的期望,隨著註冊制改革的推進,它們的身價也在不斷下跌,無論是從節約市場資源的角度,還是從保護廣大投資者利益的角度,讓它們主動退出證券市場是合理的。」桂浩明說。

相關焦點

  • 桂浩明:要很大程度上退市政策不是沒有 但是缺少威懾力
    來源:新浪財經12月11日消息,第四屆新時代資本論壇《雙循環下的資本市場創新與發展》將於2020年12月11日在北京香格裡拉飯店舉行。申萬宏源證券首席市場專家桂浩明申萬宏源證券首席市場專家桂浩明出席論壇並發言,他表示,我想講的是退市制度,現在有人說我們沒有退市,實際上在我們交易所開始成立的時候,就建立了退市制度,而這基本上是從條文來看,學中國香港的。上海證券交易所第一家退市公司是(水仙),是我們公司做的。但是很長時間裡來看,退市存在著比較大的局限。
  • 主動退市分五種情況 修好退出「匝道」保通暢
    來源:證券日報之聲專家認為,轉板、私有化、併購重組可以最大限度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併兼顧上市公司利益本報記者 朱寶琛 見習記者 郭冀川新版退市制度正在徵求意見。上海小鬱資產總經理左劍明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美股作為一個在註冊制背景下運行多年的股票市場,對於註冊制剛剛起步的A股市場而言,有著很多參考價值。從退市的角度來看,美股有兩個指標遠超目前A股,一是每年的退市股票數量,二是主動退市的股票數量及主動退市股票佔全部退市股票的比例。
  • 大東海A跌停 中投證券香港客戶資金申萬宏源為股東
    唐國平因個人原因向公司董事會申請辭去獨立董事和董事會專門委員會相應職務。唐國平的辭職將導致公司獨立董事人數少於董事會成員的三分之一,根據《公司法》、《關於在上市公司建立獨立董事制度的指導意見》、《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規範運作指引》等法律、法規的要求以及公司《公司章程》的規定,唐國平的辭職將在公司股東大會選舉出新任獨立董事後生效。
  • 申萬宏源網申明天截至!速進速進2020春招交流群領取申萬宏源題庫...
    華泰證券的校招於4月11日正式開啟申萬宏源的春招也開始網申在4月23日正式截止抓緊時間投遞啦~讓我們看看申萬宏源都招聘哪些崗位吧!更多招聘崗位可登錄申萬宏源證券官網查看http://swhysc.zhiye.com/今天,小夥伴為大家準備了【金融小夥伴申萬宏源2020春招交流群】進群即可獲得
  • 申萬宏源儲曉明:中國市場為什麼不缺資金,缺資本?
    申萬宏源證券董事長儲曉明,在12月20日舉行的深圳先行示範區首屆金融峰會暨中國財富管理50人論壇2020年會上表示。  儲曉明引用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西蒙·史密斯·庫茲涅茨的觀點稱,儲蓄轉變為投資的機制就是資本形成的機制,只有當儲蓄有效轉變為投資時,才能給經濟增長提供資本支持。
  • 熱點透視丨擁抱註冊制 讓「資本+科技」的融合更進一步
    國際關係學院國際經濟系講師姚金偉對本報記者表示,試點註冊制的創業板和科創板為中國的科創企業提供了資本窗口,是「科技+資本」的生動實踐,給科技企業創新發展提供了真金白銀的實際激勵。與此同時,註冊制的推出也為資本市場完善了退出機制,推動了科技企業的創新力競爭,從而優勝劣汰,是資本市場繁榮的重要路徑。
  • 總經理到任一年就離職:其他高管也離職 申萬宏源發生了啥?
    一是,因工作變動原因,徐志斌申請辭去申萬宏源集團第四屆董事會董事和總經理職務。二是,因個人發展原因,陽昌雲申請辭去申萬宏源集團副總經理、財務總監、董事會秘書等職務,一併辭去公司聯席秘書和授權代表職務。三是,聘任黃昊擔任申萬宏源集團總經理職務。
  • 三大崗一肩挑的這位高管也離職 申萬宏源...
    一是,因工作變動原因,徐志斌申請辭去申萬宏源集團第四屆董事會董事和總經理職務。  二是,因個人發展原因,陽昌雲申請辭去申萬宏源集團副總經理、財務總監、董事會秘書等職務,一併辭去公司聯席秘書和授權代表職務。  三是,聘任黃昊擔任申萬宏源集團總經理職務。
  • 同樣是註冊制股票 差距咋就那麼大呢?
    周二滬深股市弱勢反彈,但註冊制股票卻發生了戲劇性分化的一幕。上海市場的科創板全天大幅走高,具有一定代表意義的「科創50指數」漲幅高達3.81%,為近2個月來的單日漲幅之最。反觀深圳市場的創業板註冊制新股,卻高開低走,「深註冊制指數」隨著尾市的一波放量跳水而下跌了1.85%。
  • 資本市場30年「從0到1」,券業首席建言繼續補制度短板
    2020年,「三十而立」的中國資本市場站在了新的歷史起點上——穩步在全市場推行註冊制已經明確。經歷了股權分置改革、新股發行體制改革、科創板設立並試行註冊制等重大事件,30年走過,中國資本市場有哪些發展經驗?如何明確下一階段的路徑?
  • 疫情擋不住熱情 申萬宏源等投行擁抱2020再融資大年
    「一方面,我們自2018年進行行業分組改革以來,各行業組培養了行業專家,能夠更多地從行業的角度出發,發揮我們的研究能力,主動挖掘優勢領域,客戶挖掘工作更有針對性,鎖定高質量客戶;另一方面,在當前註冊制改革背景下,資本市場越來越市場化,我們日常保持和各類機構投資者的良好溝通,對投資者的投資偏好及風格進行了解,從銷售端去挖掘投資者需要什麼類型的項目,進一步鎖定我們的客戶名單
  • 「資本市場30年·尋找區域經濟領頭羊」榜單隆重揭曉...
    在專家評審會上,中泰證券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中信建投研究所所長兼國際業務部負責人武超則、長江證券研究所總經理徐春、太平洋證券研究院院長黃付生、萬和證券研究所所長劉志勇、廣發全球精選基金(QDII)基金經理餘昊、深圳悟空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鮑際剛、申銀萬國證券研究所首席市場專家桂浩明、北京九圜青泉科技公司首席投資官陳嘉禾就中國資本市場變化、服務實體經濟等話題展開熱烈討論,並為中國資本市場的未來積極建言獻策
  • RAP首席、火鍋首席 券商分析師玩轉「十八般武藝」
    在出鏡分析師的帶領下,投資者可迅速抓住光電子行業全產業鏈狀況、光電子產品在日常生活中的具體作用、光電子行業龍頭企業、投資光電子行業的理由以及投資策略等,配合著音樂旋律朗朗上口。不過天風天睿明確表示,此曲為科普分享,不涉及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根據公司官網介紹,天風天睿全名「天風天睿投資股份有限公司」,是天風證券旗下專業從事股權投資和私募基金管理的私募投資基金子公司,於2013年4月成立,註冊資本15.43億元。
  • 專訪立信會計師事務所首席合伙人、董事長朱建弟: 註冊制下保持...
    您是在怎樣的契機下進入立信的? 朱建弟:1927年,潘序倫先生創辦會計師事務所,借用《論語》中「民無信不立」之意,將其定為「立信會計師事務所」。從1928年開始,立信會計學校創辦。所以立信的發展是先有所再有學校。
  • 專訪普華永道首席合伙人李丹:註冊制下會計師需要始終保持「本領...
    會計師事務所如何伴隨中國資本市場發展?科創板設立和大量科技公司上市對事務所提出了怎樣的挑戰?註冊制對事務所意味著什麼?近日,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就上述問題專訪了普華永道中天會計師事務所首席合伙人李丹。李丹在1993年加入普華永道,此後帶領事務所為眾多大型上市公司提供審計服務,曾協助多家中國企業在海內外資本市場上市融資、債務重組和併購交易。
  • 全球私募基金西湖峰會天堂矽谷分論壇:註冊制時代私募股權投資
    全球私募行業領袖、專家學者、金融精英再次齊聚杭州,激蕩思想,碰撞智慧,探討私募基金行業在當今形勢下的責任和機會,踐行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初心與使命。註冊制改革使得未來企業上市和融資渠道更加多元化,退出渠道更加通暢,私募股權投資行業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