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離筆記】隔離三天,我學會了聽聲辨位,時間快慢變得詭異

2020-12-18 上觀

(1月31日—2月2日)

從我住進這個集中隔離觀察點開始,我就知道自己將收穫一段奇妙、奇特乃至奇幻的人生經歷。

1月29日到1月31日,我跟著援助物資運輸車跑了趟湖北、進了趟武漢,結束了一路的採訪後回到上海,我一刻也沒耽擱,馬上主動跑到單位已提前為我聯繫好的一處集中隔離觀察點,接受集中隔離,開始隔離的時間是1月31日,如今已過去3天。

說到「日記」兩個字,我本人的看法和姜文、廖凡是一樣的,「正經人誰寫日記?寫出來的那能叫心裡話?」不過住進來以後,確實有些觀感心得,是沒住進來的時候完全想不到的。

被集中隔離到底是一種什麼體驗?集中隔離者到底在想啥?我來告訴你。

製圖:邵競

集中隔離觀察點,仿佛就是風暴眼。在這場疫情阻擊戰裡,外面有各種各樣的聲音在喧鬧,但我在這裡的最大感受,是——真的太安靜了。

集中隔離者入住,理論上是要由醫護人員身穿防護服引導入房間的。不過,由於最近醫護人員太過辛苦,防護服穿脫麻煩、件數又很少,為了不浪費寶貴的醫療資源,我的入住是由視頻引導的,我一邊和醫護人員視頻聊天,一邊進入這個集中隔離點的大門、走進大堂、走進電梯、進入我自己的隔離房。

這是一個由酒店改造而成的集中隔離觀察點,但是酒店大堂已經空無一人。一日三餐會有專人送到樓層走廊內的一處指定地點,我們在房門內聽聲辨位,到點了聽到響動,就知道是放飯了,然後過會兒再出去拿。餐盒等其他生活垃圾,也是自己放到這個指定地點。


在這個「物資轉運中心」,還放著一個馬桶搋子——馬桶堵了也是要自己解決的。房間也沒有人來保潔,一切都要靠自己勤勞的雙手。但是,諸如肥皂、垃圾袋、牙膏等生活用品用完了,還是可以打電話讓酒店來解決,不過依然也是送到「物資轉運中心」,需要自己出門拿。

生活物資儲存轉運中心

住進來後不久,就有醫護人員打電話到房間,詢問姓名、年齡、戶籍地、居住地、離開武漢的時間等詳細信息,然後告知我每天10點、15點要兩次自測體溫,測完後打電話報給醫護人員,有任何身體不適都要及時上報。

在身體沒有不適的情況下,隔離房不會有人來敲門,我也見不到醫護人員,一切都是電話聯繫,一切都是靜悄悄的。我甚至見不到其他的被隔離者——理論上來說,大家在走廊裡領飯、扔垃圾的時候會碰到,但我們都形成了一種默契:開門如果發現走廊有人,就關上門,等沒人了再戴著口罩出去。

早飯

房間內陳設齊全,有電視、有書桌、有床、有儲物櫃,還有速度不錯的無線網絡。有些室內物品顯然經過了特殊處理,比如房間內的毛巾、浴巾、一次性紙杯等,都是被塑膠袋密封的。

隔離,就是字面上的意思——我出不去房門,活動範圍的極限就是戴上口罩出門走約10米,去拿飯、扔垃圾。除了這10米,其他所有的活動,我都要在房間內完成,這樣的生活要持續14天。

無聊,太無聊了。雖然我生性喜靜、偏愛獨處,但如此無聊的14天生活,依然讓我感受到了一種考驗的意味。

我想起央視版《西遊記》裡,孫悟空被壓在五行山下感到無聊,想出了用手撈雪吃的遊戲,又想起《魯濱遜漂流記》裡,主角和星期五兩人在荒島上做了那麼多有滋有味的事,甚至造了房子、蓋了莊園。

魯濱孫漂流記

不就是解悶嗎?只要內心豐富,解悶什麼的,這都不是事兒。

《魯濱遜漂流記》教給我一個道理:要讓自己不無聊,就要主動找事兒做。我給自己找了很多事情,除了完成一些工作,我還每天洗衣服,洗完之後和被子一起曬。我住的是一間無敵橋景房,窗戶正對著一座有名的大橋,景觀還可以,也有太陽,每天陽光從大大的窗戶裡透進來,我就能曬到被子和衣服。

我開始樂此不疲地分類物資,水果歸水果放,麵包歸麵包放,零食歸零食放。粗分之後,我還進行了細分,把橘子一個個按照品相、大小依次排列,然後每天從優到劣吃掉兩個。

我把小蘋果一個個洗乾淨、擦乾淨,然後放在床上,一會兒排成個「武」字,一會兒排成個「漢」字。本來想排成「武漢加油」,可惜蘋果不夠了。

我給房間劃分了若干區域。房間是標間,有兩張床。我把一張床安排成臥室,只能睡覺,平時不能坐和躺;一張床安排成客廳,可以躺躺,刷刷新聞,充當沙發的作用。矮櫃就是我的廚房,琳琅滿目的物資都放在那兒。書桌就是我的單位,每天從「客廳」和「臥室」走到「單位」,我要求自己穿戴齊整,必須洗臉、穿上外套和鞋子——上班總得有個上班樣,人還是要有些儀式感,是不?離開書桌的時候,我會脫外套、換拖鞋,享受一下下班的樂趣。

我的臥室

我的客廳

我的糧倉

我還每天在房間裡快速走來走去,在床上做伏地挺身,以確保足夠的運動量。每天在做這件事的時候,我都會想到之前網上瘋傳的一則新聞:某地一女子出獄後給監獄方送了錦旗,因為監獄裡有規律有節制的生活讓她成功減肥十斤。也許這14天封閉的生活也會給我中年發福的身體帶來一些奇妙可喜的變化呢?想到這裡,我加快了走來走去的速度。

我還在房間裡進行垃圾分類,每天把橘子皮、蘋果皮等裝一袋,餐巾紙、零食包裝等裝另一袋,兩袋垃圾分別打包後再拿出去。有節制有規律的生活,就是這麼樸實無華,且枯燥。

垃圾分類,從我做起

連最簡單的聽聲音,也成了一種樂趣。我在電話裡問過醫護人員,得知截至2月2日上午,我所在的這個隔離點裡一共有73個被隔離者。在走廊裡,我聽到過好幾次狗叫聲,也許有人把寵物狗也帶來一起隔離了?我還聽到過七八歲小孩的聲音,真可憐,這麼小就被集中隔離了,應該是和爸爸媽媽在一起吧……

家人朋友同事們也給了我很多支持。有人給我發了很多電子書,有人要在窗外和我「旗語」交流,有人要給我點外賣,單位領導給我送了很多物資。總體來說,我的生活開始朝著出人意料的佛系方向進展,每天坐在書桌前,看太陽升起又落下,看雲捲雲舒、橋上車來車往,果然是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天國,雙手握無限,剎那是永恆。

被隔離,顯然會對一個人的心理狀態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英文裡有個詞叫sharpen,有個詞組叫sharpen sbs mind,好像很難找到精確對應的中文意,大致就是隔離經歷讓我的思維變得更加敏銳起來。

在這裡,我想了很多。

首先,我開始質疑時間的連續和均勻性。我覺得時間並不是均勻流動的,而是忽快忽慢,就像鄉村愛情裡趙四的舞步、劉能的語速一樣。呆在隔離房裡,時間有時候會詭異地快,稍微眯一會兒眼睛,睜開眼發現微信上有幾十條未讀信息,一看過去了兩小時;有時候,時間又詭異地慢,我在房裡走來走去累得氣喘籲籲,一看只過去了20分鐘。

隔離,就是一場和時間的搏鬥

只有自己開過車,才知道一公裡有多麼長;只有自己買過房,才知道一萬塊有多難籌;只有被隔離了,才知道一天有多難熬。隔離不是請客吃飯,隔離是真刀真槍的。

其次,我開始逐漸接受自己身份的轉變。在被隔離之前,我是個健康的人,被隔離了我也依然把自己當做健康的人,但顯然其他人並不這麼想。身邊的一切都告訴我,我必須把自己當做潛在的病毒攜帶者來看待,疑罪從無、疑病從有,這樣對自己好,對其他人也好。

這種身份的轉變其實是很有意思的——直到現在,我還在擔心別人把病毒傳給我,每天出去領飯扔垃圾,戴著口罩都恨不得屏住氣,但其實其他人也是這麼想的。在這棟樓裡的每一個人,都擔心別人身上的病毒傳染到自己身上。

最關鍵的是,我的心理活動波動開始變大了。俗話說,變得有些敏感。

我會錯誤估計自己對於這個世界的影響程度——有時候,我會覺得被隔離者是少數,我是特殊的,特殊就等於厲害;有時候,我又覺得自己是非常不厲害的,因為其他人可以在外面和家人正常生活、吃喝團聚,我只能一個人呆著。

網上發的那些這段時間悶在家裡閒得發慌才產生的段子,我之前也看得哈哈大笑,覺得非常有趣,但真正被隔離以後,我開始討厭這些段子。比如「整天待在客廳不好,建議也要去廚房、廁所走走」,比如「不要整天一個姿勢躺著,醫生建議要翻個身」之類。只有年輕人才敢染白頭髮,只有不知道集中隔離對人的心理狀態造成衝擊的人,才會發明這種段子。

有那么半天,陽光晴好,但是我發現自己竟然還是有點討厭陽光,期待下雨。陽光這麼好,我又出不去,真是讓人鬱悶。不過我很快就把這種不健康的心態調整了過來——拉上了窗簾。

我以為自己是堅強的,以為自己可以把這段經歷當做一種人生體驗,去以第三方的視角進行歷練。但是,當那天晚上和兒子視頻時,兒子嚴肅認真又滿懷期待地說「爸爸,你怎麼老是不回來」時,我真的有種心理防線被擊潰的感覺。

最近一直在想一個類比。發燒,是人體的自我保護機制,發燒是為了燒死病毒。老說城市是個「有機生命體」,疫情來襲、阻擊戰打響,城市也有那麼點「發燒」的意思了,社區幹部猶如一個個白細胞,走街串巷、發口罩貼通知,讓城市這個生命體的溫度逐漸升高,城市也在啟動「發燒」一般的自我保護機制。

我,一個集中隔離者,其實是這種自我保護機制中的一個環節。把我隔離,就相當於把城市這個生命體的部分組織進行了固定,相當於給城市這個生命體夾上了石膏板,而我就是組成那塊石膏板的一員。期待拆掉石膏板的那天,城市能恢復健康,城市也不要「發燒」了,「白細胞」們也能歇歇,我也能回歸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相關焦點

  • 要想成為海王,首先要學會水下聽聲辨位!
    在陸地上我們可以通過聽聲辨位來判別物體的位置,但為什麼同樣的方法在水下貌似就行不通了呢??原來,這和我們的聽覺系統以及不同介質的性質有關,今天我們就一起聊聊這個。水下為什麼不能定位,或者在水下玩「馬可波羅」( Marco Polo,類似於水下閉眼捉迷藏)為什麼這麼難?
  • 黃沙漫天迷人眼,沙塵暴席捲和平精英,「聽聲辨位」成必備技能包
    狙神小摳腳第一時間就給大家試玩了一局。沙塵暴地圖一進入進遊戲廣場就與普通的模式大大的不同,小摳腳也被眼前場景驚住了,因為沙塵暴之下遊戲內的能見度非常低,周圍的人只有跑到跟前才能看到,小摳腳一直狼嚎「哎呀風沙太大了,迷住我的雙眼」,由於風沙覆蓋了視野,還怒吼道:「人呢?人都在哪裡?」完全是一個戲精主播,入戲很深,簡直就像自己親身進入在場景內。
  • LOL真的可以「聽聲辨位」?
    我們知道,「聽聲辨位」一直是某些遊戲的專屬技能,玩家要想進階成高手,耳朵一定要好使。那麼在LOL中也可以「聽聲辯位」嗎?
  • 遊戲耳機對音樂耳機 優勢真的只是聽聲辨位?
    三位遊戲時間和遊戲經驗各不相同的編輯,就此展開他們的聽聲辨位大考。 主要爭議點:聽聲辨位能力 最開始當然也要選擇大家共同認知最顯著的一環,聽聲辨位。遊戲耳機的聽聲辨位能力是不是真的要比音樂耳機強?強多少?
  • 絕地求生耳機推薦:耳機就是你第二雙眼睛 聽聲辨位吃雞必備
    作為FPS遊戲必備的專業外設,遊戲耳機對於FPS遊戲有很大的幫助,經典的聽聲辯位,遠距離偵查都能幫助玩家提前掌握戰場局勢、確認敵人信息,在最近大熱的《絕地求生:大逃殺》中,遊戲耳機能帶給玩家的優勢是有目共睹的。
  • DTS聽聲辨位仿佛開掛?我們用vivo NEX體驗了一下
    實機體驗:聽聲辨位沒想像中難不過很快我就摸到了「聽聲辨位」的訣竅,這裡也給大家分享一下:  聽見聲音的同時稍微移動一下人物方向,由於人物轉向時,耳機傳來的槍聲方位是固定的,這樣會很明顯感覺到槍聲傳來的方位和當前朝向的位置關係,從而定位並直接面向聲音來源的位置,找到開槍的敵人。雖然需要對方暴露在先,但通過聲音可以更快定位敵人方位,避免成盒還看不到對方的情況。
  • 遊戲暢玩不停,「聽聲辨位」簡簡單單
    看完手機市場上的這麼多5G手機,網友私信我問:#iQOO Neo3# 手機怎麼樣?看到這個問題,我毫不猶豫地回答道:幾乎沒有短板,非常值得入手。為什麼會這樣說呢?因為#iQOO Neo3# 在當下的5G手機市場中是一款高水準的5G機型,這體現在它的性能、屏幕、價格、體驗等方面。
  • 隔離測評 我只希望在對的時間,買了對的隔離
    這陣子既有顏值又有實力の博主real很忙,所以今天的文章由我的女July(助理)傑妮屁代筆。肯定有人會想,你看你,粉絲那麼少,閱讀量又低,還需要什麼助理嘛。希望大家不要有諸如此類的想法,因為我並不care,嘻嘻~噢,對了,看了助理的蜜汁風格實拍圖,我覺得... ...我還是自己去網上找圖片吧讓你們感受一下:)
  • 吃雞主播偷偷在用的聽聲辨位設置,難怪他們像開了「透視掛」一樣
    不過,很多人在看直播的時候,發現主播有如開了透視掛一般,敵人的位置知道的清清楚楚,其實對於如今大主播而言,透視掛肯定不可能繼續開了,不然早晚會被人抓到把柄而喪失自己的直播生涯,他們之所以能準確知道敵人的位置,其實主要得益於他們的聽聲辨位設置。
  • 我在海外 | 集中隔離期間,我「裝修」了隔離酒店的浴室
    本以為這與世隔絕的14天剛好可以靜下心來做許多事,但實情卻是——許多人因為禁閉,因為焦慮,因為壓抑,反而什麼事都做不了,只能刷刷手機打發時間,藉此保持與外界的一絲牽連。但我們今天的這位受訪者卻很特別,曾在五星級酒店任職的她,在14天裡也按照五星級的標準,給自己的隔離屋來了個深度清潔改造——哪怕是隔離,也要把日子過成詩。
  • 飛智銀狐T1耳機評測,聽聲辨位暢快吃雞,60ms無感延遲堪比有線
    相比於普通TWS耳機來說,需要一側耳機轉發信號到另一側,延遲時間很大。而飛智銀狐T1藍牙耳機則是左右耳同步傳輸,速度堪比有線耳機的體驗。飛智銀狐T1藍牙耳機的另一個特色是聽聲辨位,玩過吃雞、CF等射擊類遊戲的玩家都知道,在對戰地圖場景中可以通過敵方的腳步聲判斷距離和方位。
  • 芬蘭人對冠狀病毒感到困惑-一名武漢人被隔離,吃飯變得困難
    淄博市上周很安靜,今天氣氛更加詭異。-我們開始面臨食物供應短缺的問題。大部分商店開始關門,我們不得不不停的尋找沒有關門的新店。據報導,冠狀病毒的來源是中國湖北省武漢市,芬蘭人工作的淄博市距離酒店有一千公裡。-所有員工離開酒店和上班時的仍會進行測量發燒情況。
  • 被隔離在家的日子,你是怎麼打發時間的?
    算下來,從臘月二十八左右,到再一次上班,長達50天的假期,讓全國人民特別是湖北人民,算是理解到漫長的假期,打發時間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開始的時候,朋友圈到處發段子,表示在家睡覺,那是為了國家做貢獻,但是當第一個七天假期過去後,許多的網友紛紛叫受不了。
  • 美CDC考慮調整新冠接觸者隔離政策:將大大縮短隔離時間
    據外媒報導,美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目前建議,跟確診為COVID-19的患者有過接觸的人應接受14天的隔離。該措施旨在減少症狀前和無症狀傳播的風險。在跟Covid -19陽性患者接觸後,個體在接觸後2至14天內可能會出現症狀。
  • 石墨烯振膜 聽聲辨位 雷柏VH610遊戲耳機清瀅粉視頻
    偶像外表與實力內在,  VH610虛擬7.1聲道遊戲耳機清瀅粉,  聽聲辨位,給你看到不遮掩的100%實力。  戴上裝備,粉色先行,  大面積的藕粉色調,  多層工藝調色甜而不膩,  灰色點綴,迸發活力、青春力量感,  戰意一觸即發。
  • 你的隔離選對了嗎|寶藏級熱門隔離推薦
    其實隔離是在粉底液之前,防曬之後塗抹的,當然塗了肯定也會給妝容加分的,學會適當的使用,也會給粉底液更好的效果1.愛敬三色隔離霜(粉色) 89元/40ml SPF35 PA++皮膚比較暗沉的用這款隔離絕對會讓你驚喜,很多隔離半天就黃了,這款我出去玩一天,回來仍然膚色有光澤,上臉可以隱形毛孔,控油又保溼,含有71%的護膚精華,完全不會對皮膚造成負擔,後續化妝後的妝感也很好看
  • 隔離的城市,隔離的愛德華·霍普畫中孤伶伶的人
    因為新冠病毒的肆虐,海外一些城市陷入了封鎖和隔離,非日常所需的場所關閉、每一個人都儘量宅在家中,每一個人都成為了孤島,唯有網絡維持著人與人的虛擬連結。而翻看藝術作品,這種孤獨的狀態,像極了愛德華·霍普(Edward Hopper)作品:或獨自站在窗前,眺望空空如也的城市;或在清晨的陽光下,孤獨地坐在床上。
  • 聽聲辨位,拒絕成盒。Tezo Spark電競真無線藍牙耳機測評
    那麼有沒有一款專業的電競藍牙耳機可以解決我的煩惱?幾經了解,鎖定了這款——Tezo Spark電競真無線藍牙耳機。前言大家都說藍牙耳機有延遲,玩吃雞等槍戰類遊戲體驗很差,別人都摸到我跟前了,我才聽到腳步聲,回過神來已然成盒。
  • 吳鎮宇隔離時間延長七天 曬腹肌照自誇「逆天」
    來源:新浪娛樂吳鎮宇腹肌新浪娛樂訊 8月2日,吳鎮宇[微博]更新微博表示自己的隔離時間被延長了7天,同時還曬出了自己在隔離期間的健身成果,腹肌清晰可見。吳鎮宇配文到:「在隔離期間,做了人生第一瘋事『直播』以為值此可把日子變得有趣!果不其然是絕對正確,但人生無常,給我來了個十四加七!唯有順應天命,八關齋戒四天,剩餘最後一天又重回直播最後一天,所以一切有為,都是順天而為,逆天的只是這照片! 」據悉,吳鎮宇來內地拍戲,需要隔離14天,為了緩解無聊,吳鎮宇決定每天通過直播的方式和大家互動。
  • 雷蛇旋風黑鯊 V2 專業版圖賞:帶來無線連接,還能讓「聽聲辨位」更...
    以戴耳機打遊戲為例,平時一直使用有線耳機可能不會覺得有什麼不妥的地方,但換到無線耳機之後你會發現似乎一切都變得方便很多,遊戲界面加載間隙去衛生間時不需要先得想著把耳機摘了,回來也不必重新將耳機調整到最佳佩戴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