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管嬰兒」是人們經常聽到的輔助生殖手段之一,其實這只是體外受精——胚胎移植的通俗說法,並非真的在試管裡「長」出嬰兒。
試管嬰兒作為一項體外受精和胚胎移植結合的技術,幫助無數不孕不育患者解決了生育難題。不過,由於手術過程繁瑣、操作務求細緻,比自然懷孕過程要艱辛N倍。在胚胎的培育過程中,要模擬人體環境,因此實驗室需要保持暗光線、37℃人體體溫等條件。
那麼,「試管嬰兒」是怎麼誕生的呢?生命如何在人體外孕育?
來探秘試管嬰兒這項技術,一般情況下,手術過程通常為:服藥促排卵——取卵——受精——胚胎移植——確認受孕。
準備階段
備齊證件 充分做好身心準備
做「試管嬰兒」要經歷漫長的周期,並不是將卵子精子放入試管中就能等著「生」出寶寶,需要夫婦在身心和生活上都做好充分考量和準備。
首先,要準備證件,包括夫妻雙方身份證、結婚證和生育登記服務單或籤署本人符合生育政策的承諾書。夫婦雙方做全面檢查後,便進入正式環節。
先從女性卵巢內取多個卵子
一般女性一個月只產一個卵子,並且不是每個卵子都能受精,因此要獲得多個卵子,就會讓其提前服用促排卵藥物。而促排卵藥的副作用很多,尤其容易引起噁心嘔吐、腹部不適、體重增加、少尿腎衰等卵巢過度刺激症候群。
穿刺取卵
醫生在B超引導下,運用特殊的取卵針經陰道穿刺,提取成熟的卵泡,雖然取卵通常是在靜脈麻醉下進行的,但大多數女性仍然會感到穿刺時針扎樣的刺痛。
穿刺取卵也容易造成多種副作用:1、膀胱損傷;2、如果施行手術的醫生經驗不足或稍微「手抖」,易穿刺到腸管或盆腔內血管造成大出血,嚴重者會危及生命;3、少數情況下被穿刺的卵巢會持續出血,甚至大出血;4、盆腔感染最司空見慣。
人工取精
接受體外受精
在女性取卵的同時,男性要取精,精液經過特殊的洗滌過程後,將同卵子放在特殊的培養器皿中,以期自然結合形成胚胎。
培養受精卵
進行胚胎移植
1~3天後,精卵結合形成多個胚胎,醫生會從中優選出1~3個,用一個很細的胚胎移植管,通過下體、子宮頸將植入母體子宮——不是每個受精卵都能發育成有活力的胚胎,因此醫生往往根據年齡、胚胎質量,決定移植胚胎的個數,等胚胎成功著床後,如果有必要的話,醫生會再施行減胎手術。
胚胎移植
由於移植多個胚胎到子宮,導致多胎妊娠率顯著高於自然妊娠,妊娠晚期流產和早產的風險顯著高於單胎妊娠,母親患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壓病、發生難產和產後出血的風險顯著增加。
胚胎著床
確認懷孕
胚胎在子宮內著床、生長,兩個星期後女性就可以去查是否懷孕了。
在胚胎移植過程中,醫生會用一根很細的軟管將挑選出的胚胎送回母親子宮裡,如果懷孕成功,在10—12周以後,就可以轉到產科繼續接受產前檢查,直至寶寶出生。不過,接受試管嬰兒治療的媽媽,在促排卵取卵周期普遍存在黃體功能不足的問題,需要補充黃體酮至懷孕10周。
「在胚胎植入子宮後,媽媽要注意調節身心,不要過度緊張。」在臨床中經常會遇到移植胚胎後就不敢活動的患者。其實這種擔心大可不必,精神過度緊張反而會降低成功率。保持正常生活和平和心態,才能保證胚胎健康發育。
正常的受孕需要精子和卵子在輸卵管相遇,二者結合,形成受精卵再到子宮腔繼續妊娠,而「試管嬰兒」可以簡單地理解為實驗試管代替了輸卵管的功能而稱為「試管嬰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