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史:中世紀大學中教授的神學,是託馬斯阿奎那的《神學大全》

2021-01-09 花城和你看歷史

百家原創作者:花城和你看歷史

歡迎來到百家號花城和你看歷史,小編今天和大家說說15世紀以前的西歐文化,小編發現,中古時期也有大學。近代大學的基本模式如研究院、院長和學位,都是從中世紀創建的大學模式中繼承來的。

中世紀大學興起於12世紀,它不是由哪一個君主有意建立的,而是由願意學習的人們自己組織的。後來,教會主管各大學的事務,發特許證給已經建立的大學如義大利、法蘭西、英格蘭的大學,又與倡導辦學的王公貴族合作。義大利的撒勒諾大學以醫科著名,波倫亞大學以編訂教會法典和羅馬法著名。中古時最大的大學是巴黎大學,為哲學和神學的中心。它是中古後期的大學如牛津、劍橋、布拉格、維也納等諸所大學效法的榜樣。巴黎大學設立文學院,教授七藝,有一監督管理校務。學生按出生地點分組,每一組有自己的領袖、食堂、宿舍、小禮拜堂以及特殊的住校教導員。

學生學完七藝後,能獲得文學學士學位。大學的人數很多,巴黎大學號稱有學生5萬人,而牛津大學有學生1萬人。中世紀學生很自由,可以中途轉學。所有的大學生無論他今後是否真做神甫,都稱「執事」或「教吏」。這樣一來,他們就享有實際的特權:他們不再受到國王法作律的管束,沒有納稅或當兵的義務,只受教會法庭的審判。中世紀大學生的生活既艱苦又愉快。有些人很富裕,用父母或自己的錢,住比較寬暢的房子,並且時常有僕人相隨。然而大多數的學生卻是窮苦的,有些靠教會提供的獎學金生活,有時還靠勤工儉學。教室裡光線很暗,學生和教師都感到不舒服。只有少數學生買得起書,大部分學生是靠記筆記和背筆記。他們全懂拉丁文,因為在大學中只用拉丁文教學。

學生有特殊的校服,例如古典式的帽子和長袍。學校裡有老同學欺侮新同學的傳統,對他們做各種惡作劇。學習空下來時學生也有娛樂活動,如跳舞、遊戲、宴會、擊劍、打球、賭博等。當年的許多學生唱的校園歌曲曲譜保存至今,這些歌曲生氣蓬勃,在中世紀的校園中,無疑是一道亮麗的風景。中世紀大學中教授的神學,主要是託馬斯阿奎那的《神學大全》基督教,神學的奠基人是拉丁教父的主要代表奧古斯丁,他的思想被教會廣泛宣揚。他費時13年寫了《上帝之城》,認為神是萬物之源,是最神聖的愛、最完美的美,神一開始就不能被人憑藉認識和理性來捕捉,提倡人們「為信仰而認識」。他的另一主題是神國和俗國的對立。

神國是仰賴神的恩慈結合的共同體,俗國是被神驅逐的罪人的集合體;形象化俗國就是不信神的異教國家。神國是千年王國,高於俗國。這種思想為教會的存在準備了極好的輿論,即使是神聖羅馬帝國,也是以「神國」理論為基礎的。神聖者,就是要超凡入聖,變俗國為神國。神學政治法律思想的集大成者是託馬斯·阿奎那(1225—1274),他出生在那不勒斯的一個貴族之家,就學於那不勒斯大學和巴黎大學,在巴黎、羅馬、那不勒斯諸地任大學教授。還在巴黎大學做研究生時,他就發現了用亞里斯多德觀點理解基督教信仰的根據。《神學大全》是他在生命的最後十年裡寫成的。阿奎那生活在歐洲文藝復興運動的前夜,他的神學深受亞里斯多德的影響。

他認為,整個宇宙從頂點的神到最低的生物構成一種地位階梯。社會是上帝特意安排的組織,低級的應該服從高級的。在國家政體上,他反對專制,原因是他反對過於強大的世俗權力,因此主張神權至上。他不反對君主政治,只要君主不過於專制就行。他還有一個著名的秩序論,認為整個宇宙是神、理性和政治權威這三重秩序組成的,因此他認為法律也應該分為四類:一,永恆的法—由神的理性所規定二、自然法—它反映神人關係,是永恆法對人類世界具體適用的規範;三、人定法國家法律,這應該按自然法精神制定;四神法—就是上帝通過《聖經》和教會給予人的啟示,他認為《聖經》可以補充人定法的不足和糾正人定法的錯誤。

託馬斯是一個教權主義者,在黑夜漫漫的中世紀,託馬斯·阿奎那嘔心瀝血地構築了封建階級的思想理論體系,從古至今,統治者及其文人對託馬斯頂禮膜拜,他是中世紀的「聖徒」,而託馬斯主義則是中世紀教會的意識形態。中世紀神學家所做的工作,大半和大學神學院相連。因此,他們用以推論和研究神學的方法就叫作「經院哲學」。它有兩個基本派別:唯名論和唯實論。唯實論的觀點是:觀念比具體更真實,例如「椅子」這個詞最先表達的是一把永遠存在的理想的椅子,而其他所有的椅子只不過是對這把理想的椅子的模仿。

唯名論則與此相反,認為椅子並不是一個永久概念,它僅是一個名稱,用以指明某些物品中含有的共同性足以使大眾認定其為椅子。唯名論和唯實論經常爭論,他們爭論的許多問題其實是無法論證的。這些爭論鍛鍊了人的智力和抽象思維能力。唯實論很顯然是唯心主義的。中古時代的歐洲人一般是迷信的。例如:到一個醫生那裡看眼病,他會開出一個藥方,叫人用一些水、酒和在樹皮、樹幹中間所找到的多腳毛蟲「一齊吞下去」有時,還規定病人在吃藥時要祈禱。鍊金術和佔星術是術士的發明,術士們雖然迷信,卻有實驗室。他們對礦物、植物、毒物進行了分類。他們尋找長生藥,但也發現了一些化學的規律。

後來科學逐漸興起,13世紀的培根就很重視科學實驗,他預言未來會出現沒有馬拉的車,沒有槳的船,看到了近代科學的曙光。中世紀的建築是很有特色的,哥德式建築是一種美的發明,另外,那時還有其他一些極有用的發明:如鉛錘、玻璃、管風琴、自鳴鐘,體現了機械學的發展。好了,今天的歷史故事就暫時說到這,當然,這一時期的歷史小編也還在不斷的探索中。

各位網友們,看完今天的故事,你對這段歷史有了什麼新的認識跟見解呢?歡迎大家在下面評論區進行留言探討,把你的觀點分享給更多的網友,如果你喜歡小編分享的歷史故事,也希望您多多轉發分享,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此為止,想看更多好看歷史故事,可以關注我哦。

本文由【百家號/花城和你看歷史】原創,轉載請註明由【百家號/花城和你看歷史】原創,謝謝合作!

以上圖片素材來源於網絡,侵權立刪!

相關焦點

  • 哲學史:中世紀晚期哲學與神學的分離,標誌著現代世俗主義的開始
    然而,司各脫的著作生動地說明中世紀晚期思想中哲學和神學之間的鴻溝越變越大。司各脫認為,他本人主要是一個教會神學家。他最終的目標是神學性的。不過,在他的著作裡出現了哲學和神學的分離。在託馬斯·阿奎那那裡,這兩者是交織在一起的。在司各脫那裡,神學不斷被還原為通過啟示中的超自然手段讓我們相信的東西。另一方面,哲學的領域被限定在自然理性範圍內。
  • 中世紀以來,歐洲大學教育的發展歷程是怎樣的?
    大學教育在當今社會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為社會發展培育各種專業人才,體現著國家現代化進步水平。在歐洲各個國家,高等教育歷來受到高度重視。那麼,歐洲尤其是中世紀以來,大學教育的發展歷程是怎樣的呢?讓我們來一起了解下吧!
  • 科學的盡頭是神學?不,科學的源頭才是神學
    這部書的作者卡普拉(Fritjof Capra),在維也納大學理論物理學專業獲博士學位,並在多所歐美大學研究過高能物理學。所以,那些也不必擔心這樣的書是由哪個國內「神棍」寫的。書中舉了一些耳熟能詳的例證,比如著名高能物理學家尼爾斯·波爾曾提出量子力學中非常重要的互補性原理(complimentarity principle),他認為自己的思想與中國道家的陰陽思想有很多相通之處,所以用陰陽魚(太極圖)作為了自己理論的標誌和家族的族徽。當然還有很多類似例子,有興趣者可以去深入閱讀。
  • 作為「權利的象徵」與「神學的魔法石」,隕石為何會被鑽石取代?
    無論是珍貴的鑽石還是祖母綠,對於寶石的追求其實也表現了歐洲經歷千年以來對權力的追求與恐懼,並不是因為權力本身而是權力帶來的副作用已經造成歐洲在分裂中走向了一種極端,通過抱圈形成不同的文化集體,這也是後來羅馬教廷控制歐洲政治長達千年的起因。
  •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現代大學制度的搖籃,歐洲中世紀大學的興起
    現代社會所流行的以學位制為特點的大學教育,實際上是起源於中世紀的歐洲。大學在歐洲的興起,不僅對於當時的歐洲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也直接的影響到其後世界格局的發展。首先,僅以歐洲中世紀的大學來看,因為與城市化興起的直接聯繫,中世紀的歐洲大學,往往帶著鮮明的城市特點。以中世紀著名的博洛尼亞大學為例,當時的博洛尼亞作為著名的商業城市,由於商業活動的頻繁,各種商業糾紛不斷,城市內部繼續法律人才。
  • 託馬斯·阿奎那的形上學和神學觀點
    形式的概念,在託馬斯·阿奎那這裡並不只是簡單的描述事物的幾何形狀,在阿奎那的因果論的觀點中,形式恰恰是和人的認識、上帝的內心有著關聯,根據他的認識論觀點我們能夠看到能動的靈魂實際上正是負責對感覺印象做出抽象,而獲取事物的形式,潛在的靈魂以此為回憶知識的契機。
  • 科學和神學是完全對立的嗎?不,他們曾經是一夥兒的
    在大多數人心目中,科學和神學是完全對立的,因為一個信奉神,認為世界一切都是神的傑作,而另一個卻是無神論,否認神的存在,這當然是不可調和的。 然而,事實並非如此,科學和神學當初本是一家人,分家卻是後來的事情。
  • 「神學點滴」祁克果神學簡介
    祁克果神學簡介祁克果神學的歷史發展祁克果(Soren Kierkegaard,1813 至 1855)是丹麥的哲學家,也是存在主義的始創者;而新正統神學,就是建基於存在主義的。祁克果曾於哥本哈根大學研讀神學,但由於他希望自由,所以終沒有正式接受按立為牧師。這些經歷都影響了祁克果及他的神學觀。祁克果神學的教義觀點神學主體:自由派注重神的內蘊性,而祁克果強調的是一位超越的神。這神是人難於去了解的(後巴特亦強調神的超越性)。
  • 《世界宗教源流史》基督教之一百一十:解放神學與世俗神學
    此後在拉丁美洲各地相繼舉行的神學討論會中,解放神學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倡導解放神學的秘魯神父古鐵雷斯於1971年發表《解放神學》,對解放神學做了全面的闡述,巴西的阿爾維斯、阿斯曼、博夫,阿根廷的博尼諾和杜塞爾,智利的加利萊亞和穆尼奧斯,烏拉圭的塞貢多,黑西哥的巴列和比達爾等,也都是解放神學的重要思想家。
  • 改革宗神學
    然而在神學與教會的聯合上則未能達成協議。             主要的特性         以神為中心的教義,乃是充滿改革宗神學的主題,這是在聖經中神自我啟示要求下所發展出來的教義,其重點乃在於三位一體,尤其特別強調耶穌基督為中保。
  • 中世紀大學兩種模式是博洛尼亞大學和巴黎大學,成為很多大學藍本
    博洛尼亞大學和巴黎大學是中世紀大學兩種模式,很多大學都以兩者的模式為藍本建立的。博洛尼亞大學是一種學生型大學,是學生們的自治組織,由他們支付老師的工資,所以很多時候老師要遵守他們定下來的規定。這是因為博洛尼亞大學的學生具有較大的年齡和較高的生活地位,能夠管理自己的事務,許多學生已經是政府官員或者律師,可以支付自己的學習費用。而且由於公民權利是義大利的傳統,地位很高,而當時大學招生不限制地域,很多外地的學生來到此地,他們不具備當地的公民權利,所以需要組成團體來保護自己的利益。
  • 成功神學及對基督教信仰的危害
    Schuller),以及建立亞洲最大教會的趙鏞基牧師便是這些成功人士中的佼佼者。無數的教會人士蜂擁而至,要他們教授成功的秘訣,以便也能效法他們成為一個成功者,但是這些學習者卻忽略了在他們的教訓中出現了極大的偏差和錯誤。下面先摘錄以上提到的這兩位牧師公開發表的言論,大家可以評判下。
  • 什麼是聖經神學?
    聖經神學則提供了這種框架,因為它會指引我們對聖經的閱讀,從而預防錯誤的釋經。聖經神學是一種讓我們得以閱讀聖經全局性敘事的方法,同時又使我們專注於聖經的焦點,即耶穌基督。換句話說,聖經神學是將我們引向耶穌的聖經地圖。然而,我們怎麼知道耶穌是整本聖經的焦點呢?因為這是他親口告訴我們的。
  • 成功神學對教會的衝擊
    然而,只要看看教會中真實地存在的某些背離聖經的現象,我們就無法否認成功神學的確已經滲透在教會的教導中,已經在侵蝕著信徒的屬靈生命,並影響著教會的健康生長。當然,我們願意把大多數信徒,與那些以成功神學為其信仰實質的「基督十字架的仇敵」區分開來。
  • 家庭系統神學
    或者,對一些人來說,他們計劃要通讀一本系統神學巨著。 我的朋友,改革宗長老會牧師鮑勃·哈克特(Bob Hackett) ,最近在臉書上評論說:「年輕人,認真對待教養兒女和家庭生活,就像你認真對待系統神學一樣。」 我回帖贊同:「你怎樣愛妻子,教養兒女,這表明你的系統神學到底是什麼。」
  • 奧古斯丁:神學界的曠世奇才
    奧古斯丁有兩種性情;一種是放肆於性慾中的性情;一種是專誠向上,追求真理的性情。也許父母雙方的品性,都遺傳到他一人身上。因此,奧氏的心靈深處成了善惡劇烈鬥爭的戰場。稍長,奧氏便離開出生地,到附近地方上學,後來又負笈至迦太基,在那裡專攻修辭學。在這時,他結識了一個女子,並與她同居至少有十四年之久,當時他只不過十七歲而已。在三七二年,私生子出生,極為奧氏所珍愛。
  • 用聖經「反聖經」:斯賓諾莎與神學政治學
    隨後斯賓諾莎在回信中明確承認,他「現正撰寫一本解釋《聖經》的論著」,因此,斯賓諾莎可能是在1665年夏秋之際著手撰寫《神學政治論》的。《神學政治論》一出版,就引起了一場極大的轟動,一方面贊成它的人到處奔走相告,認為這本書給他們帶來了宗教和政治的福音,以致在短短四年之內連續出了五版,而且有英譯本、法譯本在歐洲其他國家問世,致使斯賓諾莎名聲遠揚國外;另一方面反對它的人四處密謀策劃,攻擊這部書中的無神論和所謂不道德的原則,說這本書乃是「一個叛逆的猶太人和魔鬼在地獄裡煉就而成」,「值得給他帶上鐐銬和加以鞭笞
  • 蒙古國基督教三十年復興後的神學隱憂
    神學背景:教會目前的神學狀況教會領袖有限的神學知識沒有人會說蒙古的神學是完美的。基督教相對較年輕,隨著高中生和大學生基督徒年齡的增長,教會才開始多代同堂,而這個國家並沒有基督教傳統的歷史。在一個沒有福音歷史的國家傳播基督教和教授神學是一項困難和具有挑戰性的工作。
  • 科學的盡頭是神學,飲料的盡頭是茶葉
    · 正· 文· 來· 啦· 有人說,科學的盡頭是哲學,哲學的盡頭是神學。 大賢羅素也說過:一切確切的知識都屬於科學,一切超乎確切知識之外的,都屬於神學。 也有人說,飲料的盡頭是茶葉。
  • 歐洲大學的起點:「七藝」的興起,中世紀修道院如何演化為大學?
    而歐洲中世紀的大學更是在歷史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他培育了很多大家耳熟能詳的優秀人物,也讓很多學者對這個時期的大學進行了大量的研究,比如雅克·韋爾熱的《中世紀大學》,查爾斯·霍默·哈斯金斯的《大學的興起》。歐洲中世紀的修道院是基督教教會最基本的組織,在當時的歐洲社會是文化教育中心、經濟中心和一定程度上的政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