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防控
冬季低溫天氣有利於流感病毒存活,加之人群室內活動時間長,空氣流通不暢,病毒更容易傳播。冬季如何有效防控流感,保護孩子身體健康?隨小編一起來了解這些防控知識↓↓↓
1. 流感和普通感冒有何區別?
普通感冒由多種病原體感染引起,多因淋浴、受涼、氣候突變、過度勞累等原因導致呼吸道局部防禦功能降低而發病。主要表現為鼻部症狀,如噴嚏、鼻塞、流涕,也可表現為咳嗽、咽幹、咽癢或燒灼感。不發熱或僅有低熱,沒有併發症,一般5—7天痊癒。
流行性感冒(以下簡稱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呼吸道傳染病。流感病毒存在於患者的呼吸道,咳嗽、打噴嚏時,經飛沫傳染給他人,傳染性很強。流感症狀有輕有重,輕則咽痛、流涕,重則並發肺炎或心力衰竭,甚至可能致死。
家長在孩子「感冒」時,要注意觀察是否有流感症狀,切不可不以為意,把流感與普通感冒畫上等號,直到孩子情況愈發嚴重才意識到。
2. 哪些人更容易患流感?
流感對人群普遍易感。下列人群感染流感病毒後較易發展為重症病例,應當給予高度重視:
1.年齡<5歲的兒童(年齡<2 歲更易發生嚴重併發症);
2.年齡≥65歲的老年人;
3.伴有以下疾病或狀況者:慢性呼吸系統疾病、心血管系統疾病(高血壓除外)、腎病、肝病、血液系統疾病、神經系統及神經肌肉疾病、代謝及內分泌系統疾病、惡性腫瘤、免疫功能抑制等;
4.肥胖者【體重指數(Body Mass Index,BMI)大於 30】
5.妊娠及圍產期婦女。
流感傳染性強,保護好自己,就相當於為家中的老人和孩子建立起了一道保護牆。
3.哪些方法可以預防流感?
接種流感疫苗是預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可降低接種者罹患流感和發生嚴重併發症的風險。推薦 60 歲及以上老年人、6 月齡至 5 歲兒童、孕婦、6月齡以下兒童家庭成員和看護人員、慢性病患者和醫務人員等重點人群,每年優先接種流感疫苗。
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是預防流感等呼吸道傳染病的重要手段,主要措施包括∶
勤洗手、保持環境清潔和通風、在流感流行季節儘量減少到人群密集場所活動、避免接觸呼吸道感染患者;
保持良好的呼吸道衛生習慣,咳嗽或打噴嚏時,用上臂或紙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咳嗽或打噴嚏後洗手,儘量避免觸摸眼睛、鼻或口;
出現流感樣症狀應當注意休息及自我隔離,前往公共場所或就醫過程中需戴口罩。
接種疫苗並非預防流感的唯一手段,堅持健康生活方式、養成良好衛生習慣、做好個人日常防護等「社會疫苗」同樣對流感等呼吸道傳染病防控至關重要。
4.家有流感病人有哪些注意事項?
當家裡有人確診流感,需要注意:
1.戴口罩:流感患者最好能與家人分室居住,與他人同處一室或外出時應佩戴口罩(不能佩戴有呼氣閥的口罩)。
2.勤洗手:病毒通常也會通過汙染的手接觸眼結膜和口鼻黏膜傳播,及時、正確的洗手和戴口罩同等重要,建議用肥皂和流動水洗手或用含酒精的快速手消毒液擦拭消毒。
3.保持良好衛生和健康習慣:不隨地吐痰,咳嗽、打噴嚏時用餐巾紙或手肘部遮擋,家庭成員不共用毛巾、牙刷,保持家具、餐具清潔,勤曬衣被,勤開窗通風。
4. 做好個人及家庭成員的健康監測:自覺發熱時要主動測量體溫,家中有小孩的,要早晚摸小孩的額頭,如有發熱要及時為其測量體溫,一旦有發熱或同時伴有咳嗽等呼吸道症狀時應及時就近去發熱門診就診。
5.準備常用物資:家庭常備體溫計,一次性醫用外科口罩,75%酒精、84消毒液等。
做好隔離是降低家庭成員間傳染流感風險的重要措施。
5. 出現哪些症狀必須及時就醫?
流感對於健康成人,一般只是發熱、全身疼痛、顯著乏力和輕度呼吸道症狀,大部分不經治療也可自行痊癒。一般患者得了流感後,建議居家休息,保持房間通風。要多休息、多喝水、佩戴口罩、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場所。
但是,孩子一旦出現以下任何一種症狀時,都應及時就醫:
體溫超過38.5℃,或持續高溫>3天,伴有劇烈咳嗽、咳膿痰、血痰或胸痛等;
呼吸頻率加快,出現呼吸困難,口唇紫紺;
出現反應遲鈍、嗜睡、躁動、驚厥等;
嚴重嘔吐、腹瀉,出現脫水等表現;原有基礎疾病明顯加重;
在發熱的同時還伴有皮疹等情況;
其他異常情況。
冬季流感易發
各位家長既要做好自身防護
也要保護好孩子
科學防控
遠離流感
來源:黑龍江省教育廳
原標題:《高小微:流感 感冒 如何區分?5點防控知識轉起來》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