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極簡和斷舍離的人自己都不知道,他們喜歡的其實是禪式生活

2020-12-15 老嚴侃木頭

在閱讀國外室內設計相關文章的時候,總能看到一個詞:ZEN,中文意思就是「禪」,禪宗的禪。老外們在進行裝修時,喜歡在家中設計一個「ZEN SPOT」,直譯過來就是「禪點」,但通常的理解是「一個能體現禪意的地方」,我稱之為「禪修之地」。

在一些美劇中,我們也可以看到老外對「禪」的理解,感覺他們認為禪應該是一件很玄妙的事。比如星際之門SG-1的Teal'c點蠟燭冥想,星球大戰裡尤達大師對內心的感悟等等。

看著挺玄乎,但療效如何我們不得而知。今天我們就聊聊禪式裝修。

一、什麼是「禪」

某科解釋:禪,是一種基於「靜」的信仰活動。雖然這種行為中國自古就有之,但「禪」這個概念,卻是從印度隨佛教傳入,梵語讀音為jana,漢語音譯為「禪那」,後簡為一個「禪」字。

唐以後的中國,隨著王權對世家大族的打壓,社會逐漸的世俗化,「禪」由於曲高和寡,逐漸失去了群眾基礎,只保留了其中的宗教意義,而失去了哲學和美學的意義。

公元12世紀,禪的概念傳入日本。日本嘛,我們都知道的,最擅長的就是學習其它民族的生活方式,並將之變成自己的傳統,然後頑固的傳承下去。

後來,隨著日本國門的打開,「禪」得以由日本傳入西方世界。

因此,西方世界是通過日式園林(kare-sansui)、茶道、插花、浮世繪和日式傳統建築,逐漸體領會「禪」這個概念。

自此後,」禪「作為一種生活哲學,得以牆內開花牆外香。也正是由於這個原因,在西方多數禪式設計中,怎麼看怎麼都帶著傳統日式的美學特徵。

關於「禪」,西方世界是這樣定義的:

內斂:不要在一開始就增加不必要的東西。簡潔:只做必要設計。自然:將自然元素和材料融入到設計中。注重細節:精緻而簡約,充滿想像的空間。不完美不對稱:日式侘寂之美。創新:勇於嘗試。寧靜:營造清靜無為之樂。

二、禪和禪點(zen和zen spot)禪式設計和設計中的禪點,這其實是兩個概念。老外眼中的禪式設計,大概類似於日本的和式裝飾風格。簡單說就是風格極簡,採用天然材料,充分利用自然光,打造輕鬆沉靜的視覺空間。所以,禪式設計,通常指的是一種偏日式的簡約室內裝飾風格。

而禪點,通常指的是室內的某個區域。通過專業的設計,使身處區域中的人,能夠很容易達到沉浸的狀態。在一些中式設計中的茶室就屬於禪點設計。

最後,我們要確明一點:無論是禪式設計還是設計中的禪點,雖然表面上看是一種物質行為,但實際上卻是對精神層面的改造活動。也就是說,與禪有關的設計,是通過對環境的改造,來實現更高貴更精緻的精神世界的追求。

三、如何體現禪意如果用最「禪」的語言來形容禪式裝修的話,我認為以下詞句比較準確:乾淨、空曠、開放、有序、寧靜、放鬆。有一種觀點認為:沒有傳統或現代的日式風格,就不可能存在禪式室內裝飾。我很想說扯蛋,但可惜的是,這確實是實現禪式設計的最佳捷徑。相信許多喜歡日式裝修的小夥伴,可能不知道什麼是禪式風格,但肯定會不自覺的往這個方向上靠攏,因為實際上這就是他們的努力方向,只不過自己不知道罷了。好了,具體怎麼做才能創造出禪意呢?1、直線禪是一種物質簡單但精神豐富的生活方式。好吧,我們管不了精神,所以在物質上,要追求裝飾的簡約性。要避免用複雜的線條和圖案,以免導致視覺繁忙,而保持輪廓和線條簡單明了,則可以通過審美帶來心理上的平靜。

2、隱藏式收納禪式設計關鍵在於保持視覺清晰度和簡潔性,因此隱藏收納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在空間設計之初,就應該將收納功能融入到其中。比如榻榻米下的收納櫃,或者與牆壁融為一體的壁櫃等等。

3、秩序在禪式設計中,任何可能增加混亂的對象都是多餘的。不可以有雜誌堆在地上,不可以有兩幅以上的裝飾畫。複雜的設計在禪宗美學中只會起到反作用,雜物會阻礙放鬆,這與禪式裝飾的目標相反。也正因為裝飾物的稀少,因此一旦採用,就會極為引人注目,很容易形成焦點。在這裡,只要畫龍點睛,不要畫蛇添足。

4、柔和自然的照明最放鬆的空間永遠屬於自然光充足,或者類似於充足自然光照的空間。因此,聚光燈或其它刺眼的照明,無法與禪式設計融為一體。可以考慮光源的多樣化,並採取智能操控,以便可以隨心所欲的調節。

5、自然,簡潔的材料禪宗空間之所以美麗,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使用了大量的天然材料。竹子和木材是禪式裝飾的流行選擇,它具有優秀的有機質感和以自然為中心的色彩。通常來講,做舊裝飾、做舊木材更多的會與工業風格聯繫在一起,但這並不總這樣。這些材料由於其古樸的質感,有時候可以與禪式設計完美地結合在一起,很容易產生難得的自然美。

6、綠植綠色植物可以增加舒適性。即使是不起眼的小植物,也會對房間的寧靜產生巨大影響。同時,造型奇特的綠植會增加自然原始感,能在室內製造出景觀。

7、自然紋理除了使用木頭和石頭外,還要使用織物來保持物品的柔軟和舒適性。華麗的絲綢很不禪式,素雅的亞麻和棉布才是自然的孩子。同時,也不應使用圖案複雜的織物、牆紙或地毯。

8、簡單最好最後一點,簡單最好。禪式設計應該納入到極簡風格的範疇之內,但極簡風格卻並不等同於禪式設計。

好了,今天關於禪式設計的話題就聊到這裡。我是老嚴,每天與你聊裝修侃木頭。關注我,陪你過不一樣的業餘生活。謝謝閱讀。

相關焦點

  • 真心喜歡斷舍離和極簡主義的人,他們都是怎麼生活的?
    2、斷舍離不等同於整理與收納斷舍離與一般的整理收納術最大的區別就在於,斷舍離並非絕對要以把房間弄乾淨為目的,而是要通過收拾的過程了解並喜歡上真實的自己,實現自我肯定感。斷舍離的主角不是物品,而是自己,考慮的是「我自己」還需不需要它。
  • 極簡生活,從斷舍離開始
    有人覺得所謂的「極簡生活」不過是將家裡放空或是將室內裝潢變成日式風,但其實「斷舍離」已經逐漸成為了一種全新的生活態度,把那些不合時宜、不再需要、陳舊老套的東西全部都丟掉,最大限度的利用自己的時間和精力,開始極簡生活。其實在《道德經》中就有這樣一句話:「萬物之始,大道至簡,衍化至繁。」
  • 極簡生活,不是斷舍離,而是物盡其用
    他們除了工作,很少出門,丈夫下班後,清清做飯。吃完飯,清清看書,丈夫看球、學習。清清和丈夫過著極簡的生活,家裡的東西很少,少到面積不大的家裡顯得有些空蕩蕩。但是,家裡的每一樣物品,都是夫婦倆精心挑選後,實用而且是必不可少的物件。
  • 斷舍離,我喜歡的極簡生活方式
    米蘭·昆德拉曾說過:在生活重擔的壓迫下,我們的靈魂逐漸發生扭曲、變形,變得不堪重負。於是,本應寧靜舒適的生活負擔著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斷舍離,這種極簡的生活方式,讓我們對人生大掃除,可以讓我們捨去身體和精神的繁重。生活需要大掃除。
  • 《斷舍離》中的極簡生活,每個人都在嚮往
    你細品,細品一下斷舍離的概念,就知道生活如此多嬌,哪哪都是極簡風格,哪哪都是喜歡。先來看看「斷」斷絕那些想買回家但實際不需要的東西。說白了,就是理性消費,雖然物美價廉,雖然優惠多多,雖然商品足夠好,雖然……充滿雖然的世界,你很難找出理由不買。
  • 日本主婦的極簡家居走紅:斷舍離,讓生活更精緻
    二,社交斷舍離。這些年寫過不少日式生活美學的文章,也看過不少日本主婦的極簡生活方式,這才明白,真正的極簡,不僅是對物品進行斷舍離,也是周圍的人際關係進行斷舍離。其實,不知諸位讀者有沒有發現,在我們的日常生活裡面,比囤積物品更難被察覺的,是「囤積社交」。
  • 《斷舍離》|人生有舍才有得,極簡生活從斷舍離開始
    每一種類型可以怎麼去實踐斷舍離?其實面對斷舍離時,我們都潛意識中對「放手」有一種束縛感,在這種感覺裡有放手的自由、保留的自由、取捨選擇的自由,這三種的自由在捆綁你,你最基層的原因就是你沒有坦然面對自己的內心。「這個物品需要還是不需要?」「該丟棄嗎?會不會有需要的時候?」
  • 《斷舍離》:人生有舍才有得,極簡生活從斷舍離開始
    在忙碌中,我們漸漸變得盲目,不但不會享受生活,而且還失去了人生的方向和意義。其實,放慢腳步,這才是生活之道。享受生活,適時放慢生活的腳步,輕鬆地放飛自己的心靈。在不緊不慢地前進中會發現,身邊的很多事物都是最美的風景只是你曾經忽略了它。
  • 斷舍離:從物慾橫流到極簡生活,完成人生的新陳代謝
    很多人認為「極簡生活」就是斬斷物慾,然而極簡真正的含義並非如此,它只是將「斷舍離」的精神內涵,融入到生活當中。想要過上高品質的生活,就得學會給人生做減法。然而大多數人都有這種通病:手機裡有回不完的消息,生活中有處理不完的人情事務;瘋狂剁手,物質過剩,內心卻依舊空虛貧瘠;跟客戶能耐心溝通好幾個小時,跟家人說上幾句就紅臉……殊不知,一隻空杯,才可以盛好茶;一顆空心,才可以盛萬物。斷舍離,是品質生活指南,也是一種處世哲學。信息管理、物慾平衡、情緒控制等方面的問題,都可以用斷舍離的思維方式來分析解決。
  • 極簡人生—我的「斷舍離」
    極簡的生活離不開「斷舍離」,關於如何正確運用「斷舍離」-我覺得就是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扔掉那些看得見的東西,把自己的生活簡單化,從而去改變看不見的世界,讓我們的精神層面更加極簡,更加富足。想要真正的過上極簡生活,我們需要從生活中不斷地完善自己的生活習慣:日常生活的極簡:過慢生活,慢慢發現和享受生活中的點滴細節,不做無效社交,不做無用溝通,學著把寶貴的時間留給家人。
  • 生活需要「斷舍離」,極簡生活從此刻開始
    小時候會發現自己家裡,無論哪個房間都堆滿東西,什麼都喜歡囤著,實際上大都是用不上的東西;長大後,擁擠狹小的空間,開始讓我逐漸養成斷舍離的習慣。「斷舍離」是一種生活態度,把那些不必需、不合適的東西捨棄,「斷舍離」之後才能過簡單清爽的生活。
  • 日本主婦的「斷舍離」走紅ins:到了一定年紀,開始極簡生活
    一、認清「人與物」的關係,活的欲望極簡。人只有到了一定的年紀,才會逐漸從物質的佔有中清醒過來,物質這東西,你佔有的再多,生不帶來,死不帶去。與其過分囤積,造成現有生活空間的堆積,還不如學會極簡,成全眼前的品質。
  • 斷舍離+極簡——物慾膨脹的時代關注生活本身
    物慾膨脹的時代關注生活本身對極簡主義者而言,他們知道自己要什麼,更能分辨出自己不需要什麼。他寧可花100000元去買一幅心儀藝術家的畫作,卻不會花4000元去買一臺自己並不需要的平板電腦。因為物品必須是為自己的生活理想服務,而不是為了物品去改變自己的生活理想。
  • 日本主婦的斷舍離,刪繁就簡,追求一種極簡的生活狀態
    如果說過去是依靠購買物質,獲得滿足感和幸福感;那麼現在則是恰恰相反,物質的囤積帶來的不是幸福,而是生活品質的下降。在這樣的契機下,日本主婦界從收納開始,興起一股「斷舍離」的浪潮。日本主婦的斷舍離,通過刪繁就簡,在日常生活中開始追求一種極簡的生活狀態。
  • 厲害的人,都會極簡生活
    有人說:「我為什麼要過極簡生活,那樣豈不是要約束自己,豈不是會失去生活中許多樂趣?」當然,如果不能對很多無用的事物進行斷舍離,代價就是你將永遠做一個最平凡的人,別人的階層逐漸上升的時候,你的階層甚至還會下滑。
  • 心理學:斷舍離,通向極簡生活,女人必備的3條黃金法則
    的確,在當今這個時代,瞬息萬變的世界,高速運轉的社會機器,過度飽和的信息泛濫——現代人的精神空虛和乏力已經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 我們真正應該做的,不再是無盡頭地「索取」和「疊加」,而應該嘗試著「放下」——斷舍離,或許才是能夠使我們通向極簡生活的黃金法則。
  • 他們眼中的斷舍離,和你想像的不一樣|整理奇葩說001
    網友愛新覺羅·木白:很多人喜歡亂,亂中有其自己的秩序,反而真正意義上的簡潔,他會無所適從。所以哈姆雷特很多種,能最適合自己就是最好的。畢竟社會多元化,生活多元化才是和諧的本質。斷舍離要上升到(審美)品味,如此才能果斷篩選你要的和捨棄的,使生活更有品質,否則會不斷經歷斷舍離。
  • 人家叫極簡主義者,你是窮 | 生活
    要膽敢隨心買點「沒用的」小玩意、囤幾個色的口紅、擼幾個包,你就妥妥地站在「人民」對立面;你要不扔點什麼,都不好意思和鄰居打招呼…… 為什麼極簡主義這麼火呢? 生活和世界本質上不可控的,而極簡的產品或者生活態度,可以在每一個瞬間給人以「掌控感」。在這樣一個浮躁、不穩定的社會環境下,這即便是幻覺,那也足夠了。
  • 做不到斷舍離,如何極簡?
    這幾年極簡生活極簡主義興起,我也是積極響應,看著那簡潔樸素大方的居所,那個會不喜歡?可是現實卻是實打實的打了我的臉。極簡生活的宗旨就是要做到斷舍離,可惜說說容易做著難。對於我這樣的人真的很難做到斷舍離。
  • 日本70後夫妻的極簡生活,18年如一日,不懼斷舍離
    這個節目拍過很多人,每一個人都是芸芸眾生,有著各自的悲歡離合。其中有一位老大爺,沒有工作,十幾年來靠遺產,在垃圾堆中孤獨的生活。對他而言,家的存在不過是一個容納其身體休息的地方,精神上的家園才是靈魂的棲息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