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奇旅》票房終於過億了。這部聖誕節在中國內地上映的皮克斯動畫電影,首周票房僅3000餘萬元,排片量更是僅有2.7%,遠遠低於同檔期的《拆彈專家2》(4.16億元)和備受爭議的郭敬明的《晴雅集》(2億)的首周末票房。但其豆瓣評分卻一度高達9.3分,成為各平臺2020年口碑最高的院線電影。
受疫情影響,《心靈奇旅》並未在原定的11月登陸北美院線,最終選擇聖誕節當天在迪士尼流媒體平臺「Disney+」免費上線,這也導致了盜版泛濫,迪士尼甚至放棄了往常大張旗鼓的前期宣傳,在中國內地零宣傳上映。
好在,經歷了一周的發酵,《心靈奇旅》終於向大家證明了皮克斯這塊金字招牌品質猶在。
要知道,自1995年推出自己的第一部長片動畫《玩具總動員》以來,25年間,皮克斯一共製作了24部動畫長片,其中獲得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獎的就有10部,全球總票房在10億美元以上的電影有4部。而對於皮克斯來說,口碑和票房還總是相伴而行。
雖然因為種種客觀原因,《心靈奇旅》的票房表現遠遠不如其他皮克斯動畫,但它仍然是典型的「皮克斯出品」。
其由《飛屋環遊記》和《頭腦特工隊》導演皮特·道格特執導,而和《頭腦特工隊》類似,它也聚焦於抽象的意識世界:快要實現爵士樂夢想卻遭遇意外而「靈魂出竅」的音樂老師,為了回到地球上自己的身體中,被迫和一個名叫22的千年不願投胎的老靈魂在意識和現實世界穿越冒險的故事。
腦洞和技術的強大一直是堅持原創的皮克斯動畫的一大特點。為了展現意識和現實兩個世界,當年的《頭腦特工隊》運用了二維和三維兩種形式區分,到了《心靈奇旅》,發生在紐約的現實世界被渲染得真實到連斑駁的油漆都如此逼真,而意識世界,則運用了全新的線描技術,在3D的動畫世界裡賦予2D的形象,以模糊、透明的輪廓來表現,比如如抽象畫一般的意識世界的「守護者」Jerry以及「氣凝膠」般的靈魂們。
近年來,皮克斯也在不斷探索多元文化,繼聚焦墨西哥文化的《尋夢環遊記》後,第一次以一位黑人為主角的《心靈奇旅》開始涉及黑人文化。為此,皮克斯邀請內部的非裔員工和外部的黑人藝術家組建文化顧問小組,參與故事策劃、角色建立。作為聯合導演的Kemp Powers更是成為皮克斯歷史上第一位非裔導演。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故事。
讓孩子們開懷大笑,讓大人們老淚縱橫,一直是皮克斯能保證「全年齡向」的一大原因。事實上,皮克斯的故事不僅能觸動我們的情感,還經常能引起成人們的思考。
拿《心靈奇旅》來說,通過「生之來處」和尋找投胎「火花」的設計,這部動畫還指向了關於生命和靈魂的宏大命題,以及有關哲學的終極問題——「人為什麼活著?」這可不是一般動畫敢探討的。
更有趣的是,身在急功近利、不成功就焦慮的社會,《心靈奇旅》最終的結局還頗有些「反成功學」的影子:原本無比厭世,不喜歡音樂、舞蹈、繪畫等等一切人們熱愛的「火花」的老靈魂22,僅僅因為那些現實世界中最平常的東西就開始眷戀以前不屑一顧的人間,而終於回到人間,和心儀的音樂家合作,並演出獲得成功的音樂老師,卻發現他並沒有因為夢想的實現而特別開心。
這當然是只屬於成人,或者最近更流行的一個詞——「打工人」的感悟:「火花」從來不是什麼天賦或者宏大目標,而僅僅是生命本身。
尤其是在發生了太多始料未及變故的2020年,這部動畫似乎在適時地告訴我們:人生苦短,生命可貴,不如心存感激地活在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