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越來越多的媽咪消費觀念的升級,產後修復成為母嬰行業的又一個重要項目組成部分,同時也成為了母嬰消費藍海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女人的消費能力是無限的」這還真不是一句空話。在二胎開放後2016-2018三年的時間裡,二胎媽媽佔比達到了50%以上。1600萬的新媽媽,按照30%的有效消費人群,人均消費2萬,每年產康市場就會有超過一千億的規模。
產後修復如今在整個母嬰護理行業中佔比非常之大,幾乎每個月子中心都有自己的產後康復中心,而在整個產後修復項目中,通乳催乳以及形體無疑是佔比最大的的項目板塊,據知名母嬰護理品牌月貝佳統計,每10個新媽媽中,至少有7個媽媽會接觸到崔通乳。
產後修復需求巨大,這無疑讓很多人看到了市場,想要瓜分產後修復這塊蛋糕,但是產後修復服務更多偏向於技術,技術的更新更替快是產後修復的一個特點,非常考究一個品牌的研發能力。
產後修複目前在市面上存在兩種發展模式,一種是以驕陽蘭多、藍絲帶等品牌為主的門店發展模式,一種是以月貝佳,佳可兒為主的上門產後修復發展模式。這兩種模式各有利弊,在投資方面門店投資模式無疑更大一些,整體項目來說相對單一(產後修復項目),而以月貝佳、佳可兒為代表的上門產後修復和月嫂項目綁定在一起,不用擔心客戶問題,可以在月嫂客戶中進行二次開發,相對來說比門店產康拓客更為容易一些,而在收益上門更加有優勢。
在模式的前景發展來說,上門產後修復前景更大,上門產康門店目前在整個國內佔比較小,在投入方面,對線下門店位置要求更小,固定投入更小,由於新媽媽的很多產後修復項目都在月子期間進行,所以上門產後服務客戶跟家樂於接受。
國內產後修復品牌競爭力對比(如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