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海棠
最近每次看到劉敏濤一襲紅裙的表情包,都忍不住多看兩眼。
真真真是
好看極了!
豐富莫測的表情,再配上全身沉醉式的肢體動作,讓劉敏濤滋生出一種生機勃勃的魔力,那是一種屬於女性的熱氣騰騰的美麗。無怪乎網友形容之為「三分涼薄三分譏笑四分漫不經心」,多有生命力的女性美啊!
這種美感,在上個世紀的港片裡存在過,豔麗的、性感的、清新的、親切的,偏偏又都是自信的、成熟的、獨立的,有一種由內而外散發的力量感。
港片的黃金時代過去以後,中國乃至東亞市面上熱播劇裡的女性角色大部分都是為了愛情、為了婚姻、為了家庭而存在。是美麗的、可愛的、單純的、善良的、賢惠的,唯獨就是少了一分獨立、一分成熟、一分力量感。
當然,這跟亞洲人的性別分工文化有關,受儒家思想薰陶的亞洲人,雖然受到了西方工業文化的衝擊,但還是傾向於男主外女主內的一套標準,女性「幹得好不如嫁得好」,沒有婚姻的女性比男性面臨更嚴重的社會歧視。
最近韓國熱播劇《夫妻的世界》的女主池善雨,作為一家醫院的副院長,成熟獨立,就連老公開公司的錢都是她掙的。但是在老公出軌決定離婚的時候,仍然會面臨「離婚後的女人會被歧視」的問題:離婚後她變成被同情的女人,連兒子也變成被同情的孩子。
更甚者,離婚女會被其他已婚女性自動列入排斥名單,比如院長夫人就提醒池善雨離院長遠一點,「大晚上的,和離婚女在酒吧,單獨在一起的畫面,對我們院長的名聲很不好,我也覺得很羞恥。」
女性在忠於自己的路上,來自外部環境的壓力固然艱辛;但是來自內部同性的懲罰,則讓你陷入徹底孤立無援的境地。
一曲《紅色高跟鞋》,劉敏濤讓我們看到了那種失傳已久的有生命力、有野心的美。
「既然循規蹈矩、隨波逐流的生活並沒有給我帶來預期的幸福,反而讓我在本該神採飛揚的大好年華,活得卑微而蒼白。那不如就做我自己、靠我自己、放飛自己、成就自己。」
「我是一個很乖很聽話的孩子,在人生的前三十幾年充滿了句號和省略號。」
「以前跟他們(爸媽)在一起相處很少有反問句。甚至我們的對話中連問號和感嘆號都很少有……」
2014年以前,劉敏濤的生活軌跡幾乎全部符合社會對一個「標準」女性的期待。從小家教嚴格,認真讀書,做得最叛逆的一件事,就是報考了中央戲劇學院。
要知道,當時她父母覺得考大學都是一件辛苦的事。女孩子沒必要把自己搞得壓力那麼大,考個中專當個幼兒園老師,就挺好的。但是,當姑姑拿中央戲劇學院的招生簡章給她看,她選擇了中戲,並且如願以償。
雖然一腳踏入了名利場,但是劉敏濤還是踏踏實實地學習,恪守自己作為學生的本分。畢業後,按部就班地演戲,堅守自己作為演員的本分。「中戲畢業後拍了幾部大戲,在事業上升期的時候遇到了愛情,隨後就順理成章地回歸家庭,相夫教女,蛻化成為面目模糊的賢內助。」
如果日子繼續下去,中戲的段落只能算是劉敏濤人生裡的一個小意外,在短暫地出格之後,她還是回到了女性正常的生活節奏中來。
當波瀾不驚的婚姻生活走到第七個年頭,她開始懷疑婚姻的意義。以家庭為中心的劉敏濤與丈夫長期缺乏溝通,深刻地感受到精神生活的孤寂。
2013年的一天,劉敏濤果斷地結束了這一段婚姻,決定靠自己,闖一闖接下來的人生。
不管什麼時候,叛逆都是有代價的。國內的演藝市場,留給中年女演員的發揮空間屈指可數。海清、馬伊琍、姚晨等國民知名度很高的演員都不止一次的公開表達過職業困惑。復出以後的劉敏濤,也一直在媽媽、姐姐類的角色徘徊。
憑藉著《琅琊榜》、《偽裝者》兩部大戲的熱播,劉敏濤也漸漸掙回了一點點名氣。靜妃的隱忍堅毅、明家大姐的端莊大氣,她拿捏得恰到好處,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如果問起「劉敏濤是哪個」,估計鮮有人答得上來。
再後來,她參加了《演員的誕生》,如果是以前的劉敏濤,是絕對不會去的,「在導師位置上的有我的師妹,有我的師弟。」自己一把年紀了,多沒臉啊。可是,中年叛逆的劉敏濤努力克服了這層心理障礙,想去挑戰一下自己的極限。
果不其然,怕什麼來什麼,之前預想的一幕還是出現了。在《演員的誕生》舞臺上,劉敏濤、黃璐、辛芷蕾三人同臺飆戲,投票環節劉敏濤拿到了劉燁、章子怡、宋丹丹三位導師的全票。結果,宋丹丹來了一句「敏濤 年紀最大」「以為敏濤沒人要」,她才選了劉敏濤。雖然初衷是好的,但是話一出口,劉敏濤作為中年女演員的尷尬蔓延到整個舞臺。
當然,既然能站在這個舞臺上,劉敏濤自是有備而來,又豈能被一句「年紀大」的閒言碎語給輕易撂倒。臺上的她穩如磐石,得體地展現了一名中年叛逆女性的力量。
「真正為自己而活了,才發現叛逆是需要力量的。言聽計從無需過腦,而我行我素卻需要判斷能力和勇氣的雙重加持。」
當然,劉敏濤也嘗到了叛逆的甜頭,「那是自由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