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按:前段時間小編在皮膚科考試中,308nm雷射、紅寶石雷射、染料雷射傻傻分不清楚,不知道屏幕前的你是否也有一樣的苦惱。這一期,就讓我們了解下各種波長的雷射的區別及用途吧~
談到皮膚雷射,小夥伴們第一反應就是:美容,或者說面部年輕化,是讓皮膚遠離歲月叨擾,維持肌膚無暇、青春靚麗、讓姐姐們乘風破浪的必備神器之一。除此之外,祛斑、脫毛、除皺、點痣、去除紅血絲、治療鮮紅斑痣……
隨著非常多種類雷射的研製成功,雷射的功能越來越多變、神奇。那麼,它究竟有沒有那麼多神奇的功效呢?
01 什麼是雷射?
雷射(Laser, light amplification by stimulation emission of radiation)是受激輻射光放大的簡稱,是某一物質的電子從高能量位回到常態時釋放出的光子。
具有單色性好、方向性好、相干性好、亮度高等特性。由於同一種物質有特定的能量差,釋放出的光具有特定的波長,這個波長是固定的,可以用於治療。
治療皮膚疾病常用的雷射有:二氧化碳雷射(10600nm)、紅寶石雷射(694nm)、調Q翠綠寶石雷射(755nm)、Nd:YAG雷射(1064nm)、染料雷射(585/595nm)、半導體雷射(806/910nm)等。
02 我們可以用雷射做什麼?
表/真皮色素增加的皮膚病
如黃褐斑、雀斑、雀斑樣痣咖啡斑、太田痣、紋身等。表皮色素增加性疾病可以採用波長較短的雷射(510nm脈衝染料雷射、532nm倍頻Nd:YAG雷射)治療;真皮色素增加性疾病必須採用波長較長雷射(694、755、1064nm)。
血管性皮膚病
如鮮紅斑痣、草莓狀血管瘤、海綿狀血管瘤、毛細血管擴張症、血管角皮瘤、老年性血管瘤等。常用的雷射包括:倍頻Nd:YAG、FPDL(585nm)、595nm脈衝染料雷射等。
雷射脫毛
毛囊和毛幹中有豐富的黑素,雷射使黑素吸收雷射能量後,溫度急劇升高,從而導致周圍毛囊組織的破壞,將毛髮去除。沒有毛髮的地方,缺少毛囊,受熱少而不會受到損傷,從而有選擇性、精確地進行脫毛治療,一般脫毛波長在695-1064nm為佳,理想雷射脈寬應該在幾十到100ms。
強脈衝光(IPL)
又稱光子嫩膚,並非嚴格意義上的雷射,而是用不同濾光片截取寬譜光中的某一波段用於治療。波長較長的光可穿透到皮膚較深層組織產生光熱作用和光化學作用,使皮膚的膠原纖維和彈力纖維重新排列和再生,恢復彈性,從而可有減輕皺紋、縮小毛孔的治療效果;而波長較短的光可被皮膚中的色素和血液中的氧合血紅蛋白優先選擇吸收,在不破壞正常皮膚的前提下,使血管凝固,色素團或色素細胞破壞、分解,從而達到治療毛細血管擴張和色斑的效果。
皮膚老化的雷射治療
包括雷射磨削除皺術(汽化消融不平整的表皮層和促進真皮膠原再生、產生的熱對真皮的作用,使皮膚I型膠原收縮,如CO2雷射、鉺雷射)和非剝脫性雷射除皺術(如1320nm Nd:YAG 雷射、1450nm半導體雷射、1550nm鉺玻璃雷射燈)。
03 寶石、染料是啥?
雷射的命名多數和雷射的發生機制有關。
寶石雷射:多是指利用某種寶石中特定的晶體結構激發而產生的雷射。咱們舉個例子:紅寶石是指顏色呈紅色的剛玉,它是剛玉的一種,主要成分是氧化鋁(Al2O3),紅色來自鉻離子(Cr),主要為Cr2O3,紅寶石雷射器的工作物質是紅寶石棒。在雷射器的設想提出不久,紅寶石就被首先用來製成了世界上第一臺雷射器—1960年7月7日,梅曼研製成功世界第一臺雷射器,利用一個高強閃光燈管,刺激在紅寶石色水晶裡的鉻原子,從而產生一條集中的纖細紅色光柱,當它射向某一點時,可使其達到比太陽表面還高的溫度。
染料雷射:用有機化合物做激活介質(「染料」)而產生雷射輻射,使其雷射波長在很寬的範圍內連續可調。最初的染料雷射器用的是酞青溶液,後來很快用了若丹明6G,並成為目前廣泛使用的染料。據報導,目前已研製350餘種有機染料,以發揮不同染料激活下的雷射性能。
04 只談波長的雷射方案不是完整方案!
波長只是雷射治療選擇的一部分,還需要選擇的參數包括:雷射輸出模式(連續、準連續、短脈衝、點陣)、能量密度、功率密度、脈寬、脈衝延遲、光斑大小等,需兼顧設備功率、治療靶色基、熱弛豫時間等。
皮膚組織對雷射的影響
反射:400-700nm的可見光範圍內,波長越長、皮膚反射越多。
吸收:皮膚淺層吸收越多,雷射的穿透深度就越淺。波長300-1000nm的雷射約99%被皮膚外層3.6mm吸收,波長越長、穿透越深,波長小於300nm,由於蛋白質、尿酸、黑素等強吸收,穿透淺;波長大於1300nm時由於被水強吸收,穿透也較為表淺。在近紫外光、可見光、近紅外光範圍內,膚色越深、吸收越多;在300nm以下及950-2200nm範圍內,不同膚色對雷射吸收無明顯差異。
散射:皮膚組織不均一導致的光的方向改變。
透射:透過皮膚組織,對皮膚沒有生物學效應。
雷射對皮膚組織的生物學效應
熱效應:雷射吸收後轉化為熱能使得皮膚溫度升高發揮治療作用。
光機械作用:高能量密度的雷射束照射皮膚表面後,迅速產生大量熱能,溫度突然升高,導致組織液由液相向氣相轉化,組織熱膨脹從而產生氣蝕、組織破壞。例如調Q雷射治療色素增生性疾病時利用黑素小體吸收光能後急劇爆炸產生治療效果。
光化學效應:包括直接(不依賴光敏劑,使光能貯存起來或轉化為自由能影響細胞代謝)和間接(依賴光敏劑、例如光動力療法)光化學反應。
電磁場效應:通過激勵、振動、諧波、自由基、雙光子/多光子吸收、布裡淵散射引起組織細胞損傷而發揮作用。
生物刺激作用:見於低功率雷射照射,引起共振、量子遷移等,回復生物等離子體的穩態,抗氧化,進而幫助機體恢復正常的結構和功能。
選擇性光熱作用:當雷射波長和靶色基自身固有的吸收峰匹配,且照射時間短於靶色基熱弛豫時間時,可選擇性破壞靶色基而不損傷其它組織,達到無創治療。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雷射同時通過多種效應原理髮揮作用哦!
雷射在皮膚科有很多應用,但雷射的治療多數是要多次進行、逐漸達到治療效果的,「一次治療,終身改變」的心態不可取。
同時,雷射對皮膚和眼睛都可能存在傷害,一定要在安全的前提下幫助求美者實現乘風破浪的夢想哦!
文中圖源自網絡
作者:北京協和醫院 皮膚科 王譯曼
審閱:北京協和醫院 皮膚科主治醫師 舒暢
編輯:小果排草
質控:協和八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