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去植物園,偶遇山茶,思來想去,還是覺得要寫一點有關山茶的文字。
這幾天降溫了,但前幾日還是暖和的,在冬日暖陽下的山茶,看起來鬱鬱蔥蔥,即使沒有開花,但也能引起人的注意。
其實山茶是耐寒能力比較強的植物,花期也比較長,眼下這個季節也開花的山茶品種,當然盛花期是1-3月,只是不知我見著的這株是什麼品種。
山茶花是中國十大名花之一,也是世界名花。
它起源於中國,據歷史文獻可考證的是,早在三國時期在四川一帶即有人工種植的山茶。而野生山茶據說可追溯到新石器時代,可以說是植物界的活化石了。又因茶花妍麗多姿、典雅高貴,在春秋戰國時期即成為了貴族們觀賞的花卉。
中國向來是一個詩、酒與花的國度。古時文人賞花飲酒吟,就好比今天的發朋圈刷短視頻一樣,不僅是內容表達,也是一種社交行為。而在網上稍加搜索,有關茶花的詩文多達數十篇。
茶花雖然未列入花中四君子,但其作為十大名花之一,顏色端正豔麗,容貌高貴不凡,是品德高貴的象徵,被文人們拿來以物言志、借物抒情自然也是情理之中。
不過,很多人知曉茶花,可能最開始源於小仲馬的名著《茶花女》。
小說描述了青年阿爾芒與巴黎名妓瑪格麗特曲折悽涼的愛情故事。這也是法國文學史上第一次將一名妓女作為主人公,當然這源於小仲馬的親身經歷和他獨特的身世。作為妓女的瑪格麗特因喜歡隨身佩戴一束茶花,而被人喚作「茶花女」。
正如茶花一樣,妓女身份的瑪格麗特卻有著一顆高尚的心靈。《茶花女》之所以成為不朽的名篇,除了小仲馬迥異於其老爸大仲馬的思想、對資本主義黑暗進行了無情的批判外,可能茶花女這一極具藝術色彩的人物形象設定,功不可沒。
我們能想像出,在茶花女去世後,阿爾芒在她墳前擺滿了白色茶花的一幕是何等感人,這個跟中國梁祝雙雙花蝶是同樣的藝術符號。
在歷史的時空裡,茶花不僅成為中國古詩詞的常客,更是憑藉茶花女這一形象熠熠生輝,難怪其花語是「理想的愛」。也難怪,漢字「茶」拆開來看是「人在草木中」之意,古語說「人非草木,豈能無情」,於是人在草木中,草木也知情,茶也便多了一層人文色彩。
所以今天,一想到我們這些凡夫俗子能像當年的貴族欣賞到山茶,內心還是感覺到有點小確幸的。只是有些悵然的是,山茶的花期始終是錯過了的,要想在同一個坐標上看到茶花,估計是要等到明年了。
雖然沒能一睹茶花之芳容,卻發現了掛在枝上的山茶種子,這個便是茶花花開謝後留下的印記。
山茶種子是不陌生的。還記得小時候,有小商販專門下鄉收購這些種子,我們管它們叫山茶籽。山茶籽是制油的上好原料,山茶油也是中國最古老的木本食用植物油之一,這個在全世界也是獨有的。所以,山茶油向來是為很多人所追捧但又不可多得的上等食用油。
山茶油在全世界的聲譽可與橄欖油相媲美。當然,這不僅僅是因為山茶油幾乎為中國所獨有種植生產,更是因為其營養價值高,它不含芥酸、膽固醇、黃麴黴素等對人體有害物質,茶油中不飽和脂肪酸高達90%以上,油酸達到80~83%,亞油酸達到7~13%,尤其是它所含的豐富的亞麻酸是人體必需而又不能合成的。
《本草綱目》中有記載「茶油性偏涼,涼血止血,清熱解毒。主治肝血虧損,驅蟲。益腸胃,明目」,又雲「茶籽,苦含香毒,主治喘急咳嗽,去病垢。」
說起來,這山茶油來頭可不小,傳說它先後救過堯帝、劉邦、朱元璋的命,巧的是清一色的帝王,可見山茶油的食療作用堪比靈丹妙藥,當然這只是民間的傳說,你要是真信了,那就誰也救不了你的命了。
最後想說的是,茶花樹(即山茶)與茶葉樹並不是相同的植物。怪不得,我看到山茶,就好奇這葉子怎麼跟我們平時喝的茶葉不是同一回事。
查閱了一下相關資料:茶葉樹和茶花樹同屬山茶科,茶葉樹屬於山茶目,茶花屬於杜鵑花目。最大的區別在於茶葉樹用於採摘其嫩葉或嫩芽,製作成我們現在喝的茶葉。茶花只是用來觀賞,不能用來製作我們喝的茶葉。
茶葉樹:茶樹 ,原名:茶,山茶科、山茶屬灌木或小喬木,嫩枝無毛。葉革質,長圓形或橢圓形。茶樹的葉子可制茶,種子可以榨油(但有別於油茶樹),茶樹材質細密,其木可用於雕刻。
這是茶葉樹的葉子
茶花樹:茶花,又名山茶花,是山茶科、山茶屬多種植物和園藝品種的通稱。花瓣為碗形,分單瓣或重瓣,單瓣茶花多為原始花種,重瓣茶花的花瓣可多達60片。茶花有不同程度的紅、紫、白、黃各色花種,甚至還有彩色斑紋茶花,而花枝最高可以達到4米。性喜溫暖、溼潤的環境。花期較長,從10月份到翌年5月份都有開放,盛花期通常在1-3月份。山茶種子含油量很高,供食用及工業原料,是著名的木本油料植物。
這是山茶樹的葉子
簡單來說,一個主要是用來喝的,一個主要是用來觀賞的,但也是同屬山茶科的近親植物,還是有很多相似之處。
科普資料上說,山茶在中國四川、臺灣、山東、江西等地有野生種,不知道家鄉有無有緣人見到過。
更多花花草草文章:粉黛亂子草,那一片地上生長的粉色雲海,安放著你柔軟的等待
文:果物集(公眾號ID:GOWEJOY_Life,轉載請註明出處)圖:網絡(如有侵刪,請告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