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這人真的不大愛打扮。雖然也不至於到不修邊幅的地步,但你要讓我出門之前花一個多小時化妝、換衣服,我會爆炸的。
就連帶娃出去旅遊,我也懶得把自己打扮得美美的。光安排衣食住行、伺候完娃的吃喝拉撒就已經很累,餘下的力氣就夠自己吃吃逛逛。整個行程中,衣服和鞋子我隨便撈來就穿,哪款包好背就拿哪款,根本不想精心打扮、化妝。
因為不愛打扮,我也就沒有穿戴名牌的需求。我的衣服、鞋子、包包,大多是普通款。我自己也經常穿著人字拖、休閒裝去逛街。
廣東人講究「財不外露」。和他們接觸久了,我自己慢慢也變得不愛顯擺。
我身邊一部分每天擠地鐵上下班、衣著打扮看起來很像菜場大媽的人,往往手裡握有五六個房本。
那些提個布袋子騎車上下班的人,背地裡擁有的房產和儲蓄、股金數額能嚇我一大跳。
可也正是這種「不愛顯擺」,有時候也會給我帶來一些困擾。比如,我很有可能會遭遇一些「只看衣裝不看人」的勢利眼。
老早以前,我去逛街,也會遇到一兩個導購,動不動就跟我說「這個很貴的哦」。
每每此時,我都在想:嘿,這些人,咋一個個的,這麼勢利眼?
後來,電視劇《三十而已》裡面,有演到類似的一幕。
穿著土氣、背著一個買菜包的陳阿姨來到店裡,只有王漫妮願意耐心接待,而這位阿姨在看過所有東西後,卻決定要買一套價值百萬的定製珠寶。
2
去購物時,被當成「窮逼」看待,倒不會特別難受。遇到這種情況,我一般扭頭就走,絕不會置氣買下一堆貨品,絕不給對方任何賺我錢的機會。
但是,生活中的熟人若是太「勢利眼」,就比較令人難受了。
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我外公是村裡唯一的文化人,也因此成為了農村信用社的正式職工。那時候,體制內還時興「子承父業」,俗稱「接班」。舉個例子,父親退休了,兒子達到條件以後接替父親的崗位。
外公退休的時候,我舅舅非常不成器,還把自己搞到監獄裡去了,自然就不能接班了。按照當時的規定,外公只能在村裡找一個年輕人去接替他。他就找了村裡一個只識得幾個字的年輕人,並介紹他進了農村信用社,成為了一名經警。
小夥子從此擺脫了當農民的命運,成為了令人豔羨的「吃公糧」的人。後來,因為舅舅實在太過敗家,人又很混蛋(他酗酒、賭博、家暴老婆和父母),外公積憂成疾,早早去世。
辦喪事的時候,外公的幾個兒女們給他幫過的那個小夥子發了請柬,結果人家不僅沒有出席,甚至都沒有請人代他表達點節哀之意。
我爸以為小夥子沒收到請柬,後來,他在幫外公找信用社領取死亡撫恤金時,刻意去找了那個小夥子,希望他能幫幫忙,儘快找到對接人,可人家居然避而不見。
很多年過去,因為我從農村突圍了出來,再把全家人拉出貧困的泥潭,我們家的經濟狀況變好了許多。
當年的那個小夥子,也成為了兩個讀高中的孩子的爹。某一日,他突然給我爸打來電話,讓我爸幫問詢一下我,他的大兒子應該報什麼樣的志願。
我簡單給他分析了兩句,他千恩萬謝地掛了電話。
掛完電話,我唏噓不已:人哪。
3
從「類體制單位」離職創業,我也曾感受過啥叫「人走茶涼」。
以前我是甲方代表,現在搖身一變,變成了乙方代表,有時候不免會跟以前系統內的同事打交道(之前我供職的系統很大,有好幾萬人)。
不得不說,絕大多數同事都蠻好的。去跟他們談業務,他們會親切地說我「回娘家了」。
也因為我比較熟悉該系統的運行邏輯,創業公司提供的服務性價比較高,很多同事也放心地把項目交給我們做。基本上,越是職務高的,待我們越是親和、有禮(至少表面上是)。
但有一次,我遇到了一個例外,我姑且稱TA是小A(性別也隱去了)。
沒離職前,我算是小A的上級(平臺上的,非職務上的)。
那時候,小A很喜歡跟我打交道,隔三差五就誇我一頓,給我送點小零食,表達對我的欽佩之情。有時候,TA也會找我打探一些與工作有關的消息,便於TA更好地為TA的領導做好行程安排。
我離職後,小A對我的態度大變,像是突然不認識我了似的。我去拓展業務,TA對我態度倨傲。當時我還蠻感慨:唉,人走茶涼,也正常的。我現在已不在省級平臺工作,對TA們可能確實沒啥利用價值了。不過,我也不是非得靠TA經辦的這一單吃飯。市場那麼大,真沒兩把刷子,我也不敢隨便辭職。
這件事過去了一年多吧。小A突然找到我,說TA的親友得了大病,現在正在發起水滴籌。TA說我粉絲多,希望我能幫忙轉發一下。
我想都沒想,拒絕了。倒不是要報復TA之前對我態度倨傲,我只是不再信任TA,不知道TA說的是真的假的,也不知道TA會如何對待別人給出的善款。而我需要對關注我的網友們負責,想珍惜他們的愛心。
小A隨後就把我拉黑了。
我覺得我們之間有這種結局,真的蠻好的。
4
縱然我自己也曾經遭受過勢利眼,可能在跟人打交道的過程中也因為招呼不周給別人造成過勢利眼的印象,但其實,我還是能夠理解人們的勢利。
勢利,使得人們能最大程度地提高交際效率。
拿商場導購來說,人家把時間、精力花在穿著光鮮光麗的人的身上,比花在像我這樣穿著普通的人身上,成功率更高。
外公退休和死亡後,對他曾經提攜過的小夥子來說,利用價值降為零。人家的時間、精力、資源有限,拿去討好正在得勢的上司肯定更有前途。
我自己已經辭職離開了原先的省級平臺,「人走茶涼」才是正常的。有的同事,能和你成為朋友;有的同事,就單純只是同事。這沒啥好驚訝的,我也早就把心態放得很平了。
人和人之間的關係分很多種,互相利用也是其中一種。
我們有時候覺得別人涼薄、勢利,也許不過是因為「你已經把對方當成了朋友,而對方只不過當你是熟人」。
其實,遭遇勢利眼是一件多麼稀鬆平常的事情啊。
我就講個很簡單的例子:我媽給老家一個鄰居發微信,那個鄰居很久才回,而且回得特別敷衍。換我給那個鄰居發,她秒回,言辭間特別殷勤。
我一開始覺得那個鄰居多多少少有點勢利,可後來又覺得:誰都不願意在自己認為弱的人身上浪費時間。我們與其抱怨別人勢利,不如努力積累自己的實力。你有實力了,你說的話才有人聽。
不信你觀察周圍,就會發現:兩個人就同一個事情表達自己的觀點,人們更願意相信那個更成功的人說的話。在各類場合,人們更願意聽有錢有勢的那一方說什麼,哪怕他說的都是謬論。就連兩個大V在網上吵架,人們也本能地覺得粉絲多(V時代成功的標誌)的那個大V更正確。
輿論是很勢利的,對任何事物的評價都是成王敗寇。成功者放個屁都被追捧為傳奇,失敗者連打個嗝都是錯的。
普通人只有做出成績來了,別人才會對你刮目相看,「理」才會佔在你那一邊,你才有資格去強調你的感受。
李安當過幾年家庭煮夫,但後來成為了全世界聞名的大導演。如果他沒有成功,那他當初對於夢想的堅持肯定會被人當成笑話看。
人們津津樂道李安的逆襲故事,但我們不難發現:人們尊重的,不是他對夢想的堅持,而是他最後的成功。
今天的人們為什麼一定要削尖腦袋出人頭地?肯定不完全是為了物慾,更多是為了附著在經濟實力背後的被尊重感吧。
沒辦法,整個社會就是這麼現實,所以,大家都活得特別累。
再者,我覺得一個人對另外一個人的「耐心值」是由對方能給你帶來多少好處(或潛在的價值)決定的。
人在耐心這件事上,其實也特別勢利。
為什麼你對領導特別耐心?因為你知道得罪TA的後果是什麼。
為什麼有的人對家裡的老人和孩子,比對伴侶更沒耐心,是因為老人和孩子創造的經濟價值不如伴侶多。
為什麼你可能會不厭其煩地為熟人解答一個問題,卻懶得跟那些問你路的人說太多,也是因為熟人對你更具價值。
這世上應該沒有完全不勢利的人,因為每個人都在負重前行,都要面臨各式各樣的艱難,所以,每個人的耐心有限,都需要花在刀刃上。
但是,我們還是倡導要對別人多付出點耐心。
因為人是有感情的動物,做人做事完全「看菜下碟」,就真成了「勢利鬼」。
真正有涵養、有悲憫心的人,信奉的是「眾生平等」。
倘若別人對你沒啥耐心,也不必指責別人沒素質、勢利眼,努力提升自己的水準,等強大到一定程度,你就根本不care某個人是不是對自己有耐心了。
一點碎碎念 :
寫作,永遠需要初心和誠意。你的文章寫得是否有誠意,讀者能夠感知得到。
我覺得不管做哪一行,一個最基本的節操就是:不要把你的客戶、讀者、受眾對象當傻子。
很多自以為聰明的人,最喜歡幹的事情就是:把別人當成傻子,以為自己做的事別人看不懂,也不可能會看懂,所以大肆糊弄。
可是,大千世界,人和人之間的智商差別真有那麼大?不是的。
有的人只是一時糊塗,有的人只是看破不說而已。
前幾個月,還有讀者在後臺給我留言,讓我向這個自媒體作者學習、向那個自媒體作者學習,說人家那樣才是做自媒體的正確方式。我只回復了一句:「請允許我,只想做自己。」
什麼叫「做自己」呢?就是儘量不裝逼吧,該咋樣就咋樣;不佯裝大度,也不「一點就著」;不假裝自己有錢,也不會不合時宜地叫窮;不把自己置於高高在上的位置,也不看輕別人。總之,活得有血有肉,承認自己有錯有對,做事儘量有情有義。
--END--
作者:晏凌羊,80後,情感專欄作者,新女性主義作者,中國作協會員。著有暢銷書《那些讓你痛苦的,終有一天你會笑著說出來》《願你放得下過往,配得起將來》《願你有徵途,也有退路》《我離婚了》《有你的江湖不寂寞——金庸武俠小說的另類解讀》以及兒童繪本《媽媽家,爸爸家》。擁有13年金融從業(管理)經驗,現為廣州某文化信息諮詢公司創始人、某文化傳媒公司聯合創始人。出生於雲南麗江,現居廣州。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晏凌羊 微博:晏凌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