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曉君
11月17日,廣東湛江東海島,碧波粼粼,海天一色。一艘滿載1.6萬噸92號汽油的油輪,緩緩駛出中科煉化碼頭,駛入大海的懷抱,在蔚藍色的海面犁出一道長長的白色線條。
這是中科煉化優質油品裝船起航、出口菲律賓的畫面。今年6月投產的中科煉化,是目前國內生產裝備國產化率最高的煉化一體化項目,也是中國石化「十三五」期間推進基地化建設、煉油業務實現跨越式發展的標誌性成就。
煉油業務是中國石化的傳統長板。「十三五」期間,中國石化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提升競爭力為目標,紮實推進基地化建設、規模化發展,深化結構調整,強化精細管理,進一步做大做強做精做優煉油業務,煉油業務整體競爭力進一步提升。
「規模化發展、基地化建設,是世界石化產業發展的重要趨勢,也是煉油業務做大做強的必由之路。」煉油事業部相關負責人介紹。中國石化按照國家石化產業布局和集團公司規劃,有序實施一系列重點項目建設。目前,茂湛基地重點工程——中科煉化一體化項目主要煉油裝置已建成投產,區域一體化整合發展取得重要進展;鎮海基地項目進入實施階段,正分階段快速推進;上海基地重點項目前期工作取得突破性進展。同時,統籌結合各企業裝置和資源情況,因企制宜推進鎮海煉化、茂名石化、天津石化等10家企業的煉油結構調整項目前期和實施工作,預計2020年底前有6家企業的項目建成投產,資源高效轉化和清潔化生產水平進一步提升。
在做大做強的基礎上,中國石化緊盯市場需求,深化產品結構調整,全力滿足市場需求。「十三五」期間,重點實施以調柴汽、增航煤、保化潤、拓船燃為主線的煉油產品結構調整,以油品市場需求側變化為導向,精準調整三大油品結構。通過總流程優化、實施柴油轉化、增產航煤和汽油組分等措施,實現柴汽比持續降低,航煤產量大幅增長。積極在沿海沿江區域的煉油企業布局生產低硫重質船用燃料油,實現規模化生產。
油品質量實現跨越式升級。中國石化積極落實國家《加快成品油質量升級工作方案》和《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017年大氣汙染防治工作方案》等,建設了一批烷基化、正異構分離等裝置,全力滿足油品質量升級需要。「十三五」期間,中國石化完成關於國5和國6A車用汽油、國5和國6車用柴油的油品質量升級任務,實現車用柴油、普通柴油、部分船舶用油三油並軌,有效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對優質油品的需求。
煉油裝置安穩長滿優運行。「十三五」期間,中國石化紮實開展「安全合規性、工藝平穩性、設備完整性和環保合法性」管理工作,有力保障裝置高水平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