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度《期刊引證報告》發布,讓我們隨著專家透過數據看門道

2020-12-22 學會服務365

摘 要

2020年6月29日, 英國倫敦和美國費城——全球領先的專業信息服務提供商科睿唯安發布了2020年度《期刊引證報告》(以下簡稱新版《JCR》)。新版《JCR》受到全國期刊界的廣泛關注,為了回應業界關切,讓更多期刊業界和學界同仁深入了解新版《JCR》和指標數字背後的趨勢,小福團將劉謙、任豔青、任延剛、張瑩四位專家對於新版《JCR》看法摘錄如下,和大家一起分享學習。

劉謙: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中國肺癌雜誌》編輯部主任、中國高校科技期刊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抗癌協會醫學出版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

新版《JCR》出來科技期刊編輯該注意到的幾點?

北京時間6月29日,業界最為關注的新版《JCR》發布,微信朋友圈馬上刷屏。眾多作者,特別是學生發出不同慨嘆,如同股市一樣,「我投中的期刊影響因子漲了!」「我發表的期刊進1區了」……但作為學術期刊編輯,我們應該看到哪些和普通大眾不一樣的東西?

1.總體SCI期刊數量角度

JCR報告SCI期刊數是在緩慢增長的(圖1),在2007~2011年期間收錄期刊數明顯增加,其他時間增幅穩定。SCI期刊數增加原因很大程度是因為全球學科的發展,學術成果的增加,新興及交叉學科的出現,越來越多的新期刊創辦。

圖1 JCR各版本SCI期刊數變化

2.中國大陸期刊量角度

JCR報告中國SCI期刊數穩定增加(圖2),增幅遠超國際總體JCR中SCI期刊總數,這是與中國科研投入,特別是近年國家對科技期刊發展的重視和支持分不開的。

圖2 JCR報告中國大陸SCI期刊變化

3.學科角度

2019年度《JCR》中可以發現,按照期刊數排名,數學SCI期刊數是最多的(324本,圖3),載文量最多的是綜合材料科學129406篇(圖4),各學科按照中位影響因子期刊分數最高的是細胞生物學(圖5)。

因此,各學科由於期刊數,載文量等眾多原因,單純從影響因子,不顧及學科差異來進行簡單算分評價是很不合理的。

例如數學的中位影響因子是0.797,期刊數有324,也就是說到影響因子第162名St Petersburg Mathematical Journal位置,其影響因子是0.8,而類似期刊數(314)的綜合材料學科,同樣中間位置(第157位)的期刊Journal of Cultural Heritage影響因子是2.553。

類似情況在各學科是很常見的。單純追逐影響因子會驅使作者去做交叉學科工作時,傾向於選擇中位影響因子高的學科裡面去選擇期刊,或者投綜合科學類期刊。

圖3 各學科按照期刊數排名

圖4 各學科按照載文量排序

圖5 各學科按照中位影響因子排序

4.期刊載文量角度

載文量是期刊很重要的指標,顯示傳載知識的容量,可以說與影響因子一樣是評價期刊的主要指標。

從載文量(論著+綜述)排序,可以看出發文量最多的期刊是Springer-Nature出版社的Scientific Reports,發文量19873,考慮到其為OA期刊,每篇文章收取1870美元發表費,所以商業上可以算很成功的期刊。

不過不能否認Scientific Reports和PLos One作為經典的巨型期刊(Mega-Journal)的代表,是一種重要的新型科技期刊出版模式,其發表了大量高水平論文,否則也很難保持在影響因子2-4分的水平(考慮其文章各學科差異等因素),運營管理也是非常複雜的工程,非常值得中國期刊借鑑。

在榜單第9名還有一本更不可思議的期刊,Springer-Nature出版社的Nature Communications,載文量去年5469篇,影響因子達到12.121,近年穩定在10以上。

要知道國內有些人(編輯?作者?)把載文量多的期刊叫「水刊」,那麼能辦一本每年發表5000多篇文章,而影響因子10分以上的期刊,難度真的無法想像,可以說NC是依託Nature家族聲譽與Springer良好管理運營機制合體的成功科技期刊,筆者特別推薦中國期刊虛心向其學習。

圖6 期刊按照載文量排序

5.中國期刊

高IF期刊很多,1,2區期刊很多(圖7),網絡信息已有較多涉及。此處筆者略去一萬字表揚內容。

主要存在問題:1.缺少國際化出版平臺,不僅僅是技術平臺,技術平臺可以拿來主義,更缺的是品牌平臺。細分學科出版市場也是當前學術出版的重要趨勢。2.過度重視影響因子會讓多數辦刊人失去增加載文量的動力。

圖7 中國影響因子排名前10期刊

圖8 美國醫學會JAMA系列期刊

6.小結

從JCR期刊收錄變化可以看到很明顯的幾點,巨型OA期刊由於完全online,載文量大,周期相對比傳統紙刊快,作者保留版權等優勢,所以滿足相當一部分作者群體的需求,值得我國科技期刊學習其優點;

學術出版商細分學術市場一直在進行,結合品牌期刊的「瀑布評審」,可以從高中低端一定程度「壟斷」學術出版資源,如果再結合集約化優勢,更是值得中國期刊學習借鑑;

我國學術期刊「小、散、弱」局面正在逐步改善,在各主管主辦單位強有力措施的支持下,應該很快成為國際學術出版強國,讓更多的我國作者優秀論文發表在祖國大地上。

任豔青:「小編講堂」核心成員,「小編基金」首期PI

中國SCI期刊指標非常亮眼

2019JCR,中國SCI期刊指標非常亮眼,比較具有2018IF和2019IF的224本大陸期刊,有31本期刊做到了可被引文獻量、影響因子和期刊影響因子百分排位數同步增長。

最大提升獎

2019JCR中,有27本中國期刊首次獲得影響因子,這些期刊表現不凡,其中14本期刊位於本學科的Q1區,9本期刊位於本學科的Q2區。

最佳新人獎(Q1區期刊)

另有,兩本刊Bone Research、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2018年IF被鎮壓,2019 JCR,Bone Research以Q1區強勢回歸。

數據若有不妥,請指正。

任延剛:中華醫學會雜誌社《慢性疾病與轉化醫學(英文)》編輯部主任

未來如何提升我國期刊的國際影響力?

大家期待的新版《JCR》影響因子發布,我們對標世界一流期刊,都在思考。

我的學科背景使我非常關注醫學綜合和臨床醫學的國內外雜誌,對比其影響力:在世界的SCI期刊總排名前列,至少有一半期刊是醫學綜合和臨床醫學類期刊;而我們國家的SCI期刊總排名,醫學綜合和臨床醫學相對數量少,大部分在排名中遊。

我個人認為,這和我們國家大學和醫療機構醫學方面的影響力、世界排名地位是相符的。

未來如何提升我國期刊的國際影響力?

第一、還是要依託科學家辦刊。

舉例我曾經參與創辦的《Endoscopic Ultrasound》雜誌,本次影響因子4.489分,屬於消化類Q2,比排名Q1區的期刊差2名,內鏡類雜誌世界排名第四。

他的創刊單位是中國醫科大學盛京醫院消化內鏡中心,內鏡學科創始人孫思予教授,長江學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獲得者(第一完成人),在亞洲、亞太、及世界消化內鏡領域有很好的影響力。

未來這個雜誌還有前景,因為報導範圍包括整個內鏡學科,現在大部分稿件還是消化和消化內鏡方面,未來需要廣泛宣傳和推廣,積極吸納其他醫學領域高水平內鏡超聲文章,吸引世界級高水平各醫學專業內鏡超聲專家加盟編委會,未來雜誌影響因子超過5分,Q1區雜誌只是時間問題。

第二、對編輯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

我作為中國科學技術期刊編輯學會青年工作委員會主任,參與科協指導的全國科技期刊青年編輯業務大賽,三次青年編輯大賽一、二等獎獲獎部分青年編輯來自本次JCR收錄期刊,而且這些期刊也屬於我國領軍和各專業代表性英文刊。他們代表了我們國家新一代有國際影響力的科技期刊領軍人才。

還有一部分獲獎者是我們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項目雜誌的編輯,他們的特點是外語好、學科背景強、有思想、敢挑戰。這說明我們的年輕一代青年編輯已經融入到我們對標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追趕行列裡,他們是最有希望成就夢想的一代後浪。人才是我們事業最寶貴的財富。

第三還是要多和世界一流期刊編輯對話。

國際化視角和戰略決定我們期刊未來的高度。這個世界看似渾然一體,實際卻可以分為不同維度。不同維度的世界,就像一條條平行線,下一個維度的人只能是上一個維度人的意識投射。

期刊的三個維度,第一維度是期刊,第二維度是平臺,第三維度是資料庫。當高維空間挑戰低維空間時,具有碾壓的優勢。比如我們對國際出版商依賴,或者說他們對我們國家期刊的創辦、運營和資料庫收錄的支撐,具有碾壓作用。

我本人今年當選國際管理與技術編輯學會董事,總部在美國,代表美國先進的辦刊理念。還當選國際同行評議周執委會委員,這個組織在英國發起。每月都有至少兩次機會和核心成員進行電話和視頻會議,推進學會的各項工作。

這兩個國際組織是有很好編輯實踐指導、出版倫理和各種培訓以及跨學科、跨專業多樣性探索的編輯組織。我希望熟悉和了解後,把他們好的編輯實踐和編輯理念推廣到國內同行,尤其是青年一代的編輯。

我們只有多接觸、多了解、多探索,我們才能提升我們國際一流期刊出版的維度和層級,才能真正掌握出版領域的核心技術和軟硬體資源。

基於此,讓我們以愚公移山滴水穿石的韌勁,吹響攻堅克難衝鋒號,繼續奮進!

張瑩: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 Light學術出版中心副主任

提高期刊影響力並不是過分追求影響因子

6月29日,來自科睿唯安的新版《JCR》新鮮出爐。期刊界同仁紛紛曬出成績單,學術界紛紛轉發、評論,一度刷爆朋友圈!作為期刊界一員,我也聊一聊影響因子那些事!

從新版《JCR》榜單可以看出,影響因子達到292.278的CA-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依然穩坐武林第一寶座;世界三大頂級期刊《NATURE》《SCIENCE》《CELL》最新影響因子分別為42.778、41.854、38.637。影響因子超過10的期刊有285種,數量較往年有所增加。

再看看中國大陸期刊在新版《JCR》的表現如何。在中國大陸主辦的SCI期刊中,有9種期刊影響因子超過10,其中Cell Research影響因子首次突破20,在JCR中國大陸期刊影響因子位居榜首。

National Science Review影響因子16.693,在全球綜合性學術期刊中位列Nature和Science之後,排名第三。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影響因子13.714,位列97種光學期刊前三位,連續六年穩居世界光學期刊榜三甲。

近些年來,JCR中國大陸期刊數量增長較為明顯,從2014年的185種增至2019年的253種,增長率超過36%。從期刊學術影響力來看,2014年中國大陸Q1、Q2區期刊數量佔比約36%,到2019年Q1、Q2區期刊數量佔比已經超過50%。

除此之外,2014-2019年,JCR中國大陸期刊平均年總被引、平均年影響因子也有較大幅度的增長。而平均年載文量卻呈現持續下降的趨勢,由2014年的158篇下降到2019年的121篇。

究其原因,一方面我國科技期刊稿源競爭力有所下降,另一方面,部分期刊為追求高影響因子,減少發文量。這種做法短期內也許有效,但不利於長期提高影響力。

2020年2月,教育部、科技部印發了《關於規範高等學校SCI論文相關指標使用,樹立正確評價導向的若干意見》,對破除「過分強調SCI論文數量和影響因子的不合理導向」提出了明確要求。在文件出臺的背景下,我們看待影響因子要有理性的思考。

一方面,影響因子只是評價期刊的一個指標,不能等同於影響力,要把期刊做到強而大,還要均衡發展總被引、發文量等學術指標;另一方面,提高期刊影響力並不是過分追求影響因子,要挖掘影響因子背後的價值,即超越論文本身,服務科研發展,注重品牌建設與推廣,提供多元化知識服務,努力打造學術界公認的高水平、高影響力學術期刊。

近年來,我國先後啟動了中國科技期刊國際影響力提升計劃、中國科技期刊登峰行動計劃、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等,不斷加大對學術期刊發展的資金支持。

在國家政策及項目的支持下,我國越來越多的科技期刊在國際舞臺綻放光芒。

可以說,中國具備了辦好世界一流期刊的基本條件,相信在國家相關部門、學術界和期刊界同仁的共同努力下,一大批國產品牌期刊將逐步跨入世界一流期刊行列!

來源 | 期刊強國

版權保護聲明:

本公眾號選發有優質傳播價值的內容,可能會對內容做部分刪節修改。我們極其尊重優質原創內容的版權,如本號所選內容未能聯繫到原文作者本人,請作者和小福團聯繫。

相關焦點

  • 2019年期刊引證報告發布!我國創辦的這本期刊首次獲得影響力因子
    ◎ 李迪 科技日報記者 盛利近日,科睿唯安 (原湯森路透智慧財產權與科技事業部)發布了2019年度《期刊引證報告》(簡稱JCR),引起了業內人士的關注。據科睿唯安公布,今年的報告囊括了來自五大洲83個國家和地區超過12000種期刊,涵蓋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236個研究領域。
  • 中國學術期刊國際引證年報發布
    本報訊 (記者杜一娜)2020年「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和「中國國際影響力優秀學術期刊」名單日前在2020中國學術期刊未來論壇上發布。以Cell Research(《細胞研究》)、Molecular Plant(《分子植物》)、Nano Research(《納米研究》)等為代表的175種科技類學術期刊入選「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
  • 最新SCI期刊引證報告:《海洋學報(英文版)晉級海洋學Q3區,AOS 2019...
    最新SCI期刊引證報告:《海洋學報(英文版)晉級海洋學Q3區,AOS 2019 SCI影響因子1.… 2020-07-03 02: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熱烈祝賀《中國眼耳鼻喉科雜誌》榮獲「中國高校優秀科技期刊」
    2020年度中國高校優秀科技期刊中國高校科技期刊研究會遴選工作委員會根據北大核心數據、CSCD數據、科技核心數據、知網學術評價數據、萬方擴刊版數據、中信所精品科技期刊和百傑期刊、知網國際影響力數據等第三方客觀數據
  • ...與工程振動(英文刊)》入選「2020中國國際影響力優秀學術期刊」
    2020年12月,工力所主辦的《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英文刊)》(《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再次入選「中國國際影響力優秀學術期刊」。在參與統計評價的4175種科技期刊中,排名第191位、比去年上升9位。
  • 《土木工程學報》連續7次榮獲「中國國際影響力優秀學術期刊」
    2020年12月17日,由中國知網與清華大學圖書館聯合研製的《中國學術期刊國際引證年報》發布了2020年度「中國國際影響力優秀學術期刊」榜單。我會主辦期刊《土木工程學報》再次入選,排名第111位。 2020年12月17日,由中國知網與清華大學圖書館聯合研製的《中國學術期刊國際引證年報》發布了2020年度「中國國際影響力優秀學術期刊」榜單。
  • 知網發布: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2020年榜單
    自2012年起,中國知網和清華大學圖書館每年聯合研製《中國學術期刊國際引證年報》,通過對2萬餘種國際學術期刊引文大數據的挖掘,分析我國學術期刊的國際引證情況,目的是客觀反映我國學術期刊在國際學術研究領域的話語實情。
  • 《Cell Research》榮獲2014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自然科學類...
    日前,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電子雜誌社與清華大學圖書館聯合開展研究,以國際化視野,檢索了6400多種中國學術期刊被1.4萬多種國際學術期刊的引證情況,並且通過計量分析和同行專家評議,研製了2014年中國學術期刊國際影響力引證報告
  • 科技部發布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2020年度報告
    2020年11月27日,《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2020年度報告》正式發布。  發布會上,王琦安主任介紹了「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年度報告」(簡稱年度報告)的相關情況並與有關專家一同回答了媒體提問。
  • 《世界期刊影響力指數(WJCI)期刊名錄》發布——《臨床肝膽病雜誌...
    2020年12月17日,中國科協正式發布《世界期刊影響力指數(WJCI)報告》,該報告通過全新的期刊評價系統,實現了國內外期刊「同一指標,同場競技」,期刊評價公平公正、科學客觀、同質等效。項目匯聚多方期刊評價研究力量,由《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電子雜誌社有限公司科技文獻評價中心、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評價中心、清華大學圖書館、萬方數據有限公司、中國高校科技期刊研究會等單位聯合攻關,得到北京大學圖書館 、首都醫科大學圖書館、中國農業大學圖書館、CrossRef、Digital Science的大力支持和幫助。
  •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期刊再次獲評「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
    「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 http://www.huaue.com  2020年12月18日  來源:中國石油大學(北京)   日前,中國知網和清華大學圖書館發布《中國學術期刊國際引證年報》(2020版)。
  • 知網: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2020年榜單
    自2012年起,中國知網和清華大學圖書館每年聯合研製《中國學術期刊國際引證年報》,通過對2萬餘種國際學術期刊引文大數據的挖掘,分析我國學術期刊的國際引證情況,目的是客觀反映我國學術期刊在國際學術研究領域的話語實情。
  • 五大年度榜單與頒獎+產業圖譜+行業報告,數據猿大型策劃已開啟
    ②更新發布《2020中國數據智能產業圖譜2.0版》③撰寫發布《2020中國數據智能產業研究報告》提示說明:1.一經參與,全網可搜可見!除數據猿自有的二十個傳播渠道外,超百家外部合作媒體參與其中,同步擴散傳播。2.提交活動意向報名表後,需進一步與數據猿工作人員溝通,可獲取相關申報資料與模板。
  • 第七次入選「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管理工程學報》如何...
    近日,由中國知網與清華大學圖書館聯合研製的《中國學術期刊國際引證年報》正式對外發布了「2020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為客觀認識我國學術期刊的國際影響力水平,支持各期刊的質量提升和國際化發展道路,自2012年起,中國知網和清華大學圖書館每年聯合研製《中國學術期刊國際引證年報》,通過對2萬餘種國際學術期刊引文大數據的挖掘,分析我國學術期刊的國際引證情況,發布我國學術期刊被國際期刊引用的他引總被引頻次(TC)、他引影響因子(IF)和影響力指數(CI)等重要的期刊評價指標。
  • 新東方在線聯手萬事達卡發布《2020-2021出國考試年度報告》
    隨著留學市場逐步回溫,提前把握出國考試趨勢、做好備考計劃已經成為眾多學生關心的話題。2020年12月18日,新東方在線聯合萬事達卡發布《2020-2021出國考試年度報告》(下稱《報告》),深度解析留學考試新變革,精準預測考試新動向,為廣大學生提供指導性方向和建議。
  • 【報告】《2019年度中國電商平臺消費投訴數據報告》發布
    3月12日,依據運行近十年的第三方「電訴寶」(電子商務消費糾紛調解平臺,315.100ec.cn)2019年度受理的全國980家被投訴電商海量案例和沉澱大數據,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發布了《2019年度中國電商平臺消費評級數據報告》,據悉該報告系今年首度發布。
  • 《2020騰訊視頻年度指數報告》發布
    12月19日,2020騰訊視頻內容生態大會上,《2020騰訊視頻年度指數報告》發布。 該報告涵蓋電視劇、電影、節目、動漫、少兒、紀錄片、doki、短視頻、家庭大屏、WeTV在內的10個篇章,並針對「雲戰疫」設置特別篇。
  • 2019中國廣告年度數據報告
    2019中國廣告年度數據報告廣告不僅直觀反映各經濟體對市場的心理預期,更折射出一個國家或地區文化創意的整體水平和精神面貌。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以下簡稱「市場監管總局」)發布的年度廣告數據,就成為各個行業預判近期國內乃至國際經濟、金融、傳媒等領域走勢的重要參照。
  • 西財大《統計與資訊理論壇》入選「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
    12月17日,由中國期刊協會、中國科學技術期刊編輯學會、中國高校科技期刊研究會、全國高等學校文科學報研究會、《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電子雜誌社有限公司共同主辦的「2020中國學術期刊未來論壇」以直播形式在線上舉行。
  • 美圖發布年度自拍趨勢數據報告,2020年自拍拍什麼?
    近日,美圖公司發布《2019,那些關於自拍小秘密—— 美圖年度自拍趨勢數據報告》。作為影響著年輕人審美趨勢的引導者之一,美圖公司基於其旗下影像拍照、影像處理全系產品沉澱的大數據,及10萬份美圖真實用戶的調查問卷與面對面訪談,整理得出該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