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發了:大熱天,筆記本散熱的最有效辦法原來是它!有朋友提醒發一下臺式機散熱器跟CPU的關係,就是什麼CPU需要什麼散熱器來壓的問題。
高溫是CPU最大的殺手,長時間高溫狀態運行,會影響CPU的壽命,實際上所有電子產品都是這樣,所以有效的散熱,是可以讓你的電腦多用兩年的,今天我們來聊聊什麼CPU需要什麼散熱器來壓的問題。
首先,我們來看看散熱器的分類,從低級別到高級別。
大的分類來說,分風冷和水冷,先來看看風冷。
第一種是最便宜的,也叫壓固散熱器,通常15-30元之間的價格。
第二種,其實跟第一種差距並不大,也叫鋁擠散熱器,很多原裝散熱器屬於這個類型,跟第一個相比,顯得中間的鋁片更多,價位相當,15-40元之間的價格。
第三種也叫銅管散熱器,銅管數從2-7不等,也對應著價格從低到高,不同品牌價位從30-700不等,這也是目前採用最多的一種散熱器。
風冷主要就上面這些了,再來看看水冷:
水冷分兩種,一種是一體式水冷,安裝很簡單,一端貼著CPU,一端固定在機箱上再通過風扇帶走熱量。這種水冷從單風扇到三風扇(水冷散熱水排長度,120,240,360,分別可以裝1.2.3個12cm風扇),價位從200-2000左右不等。
第二種就是分體式水冷,分體水冷需要有過硬組裝技術,自己切管,安裝水泵和冷排等。分體式水冷效果雖然最好的,但是要求動手能力極強,而且後期維護麻煩,成本很高,分體式水冷基本上3000左右起還得搭配合適的機箱。
安裝之後,大約這種效果:
以上是大的分類,不同分類中,又有一些細小工藝和材質的區別,對散熱、品質、價位產生少量的影響。
CPU正常工作溫度範圍是40-75度,較多的時候是在45-65度,所以儘量控制在這個範圍,如果超過75,80度就不太安全了,這個是總體指標規則。
原本CPU有一個叫做TDP的參數,TDP的英文全稱是「Thermal Design Power」,中文翻譯為「熱設計功耗」,是反應一顆CPU熱量釋放的指標,但是近10幾年來,英特爾和AMD都是「偷懶」採用統一TDP設定製度,而不再單獨為每一個型號制定獨特的數值,因此這一參數僅僅具有參考意義。
某散熱器的說明信息
風扇這一端,有些會寫適用範圍,而很多沒有明確寫適用範圍,再加上現在的TDP不是實際數據,所以對應關係並不明確,結論是啥呢,就是什麼CPU採用什麼散熱器,沒有確定的對應關係,僅具有參考意義,選購的時候儘量預留多一點空間。
大體上,可以根據CPU天梯圖參考下圖來進行選擇。
(可點開查看大圖)
現在的CPU散熱器通常適應性很強,但是選購的時候依然要看看是否支持你的CPU接口。
散熱器說明信息
機箱方面,太小的機箱要考慮散熱器的高度問題,普通標準機箱則適應性很大,大部分散熱器都可以,而水冷散熱器對機箱有要求,買機箱的時候要看看是否支持水冷。
某機箱參數信息
上面是大概選擇方法,每個人使用情況環境因素也不同,不排除首次選購的時候沒有買到合適的散熱器,可以針對你自己的使用情況,觀察平時CPU的溫度情況(觀察期可以使用魯大師這樣的軟體來看),如果大部分時候,CPU都處在一個較高的溫度下運行(比如65度以上),那就要考慮採用更高一級的散熱器了,或者機箱增加散熱器來輔助散熱,只是少量的時間因為運行的特殊任務導致的溫度飆高可以先不用考慮更換散熱器。
電腦問題諮詢
你的隨身電腦顧問,專業、實用不失趣味的電腦知識、技巧,感悟人生、調劑生活、逗你開心的良心公眾號,你還沒關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