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這幾張照片是最近在網絡上瘋傳的「按電梯大法」。為了避免手指接觸電梯按鍵,「求生欲」滿滿的各地網友紛紛獻計獻策,比如:貼保鮮膜、用牙籤、用一次性紙巾,還有新近發明的「打火機按鍵法」等等。那麼,這些方法真的能有效地避免病毒感染的風險嗎?今天,小編就跟您聊一聊,我們該如何安全乘坐電梯。
要想安全乘坐電梯,那麼我們首先要弄清楚「新冠病毒」的傳播方式。目前的研究表明,「新冠病毒」的主要傳播途徑有三種:飛沫傳播、糞口傳播和母嬰傳播。飛沫的傳播距離是非常有限的,從人體出來以後很快就沉降了,所以不會在空氣當中飄浮。但是,飛沫可以沉降在物體表面,比如電梯內壁各處;或者通過粘有病毒的手汙染我們接觸到的物體表面,比如電梯按鈕。
研究發現,病毒在光滑的物體表面,可以存活數小時。如果溫度、溼度合適有可能存活數天,比如在溫度20℃的環境,溼度40%到50%,病毒有可能存活達到5天。因此,「電梯很危險」這種說法不無道理。那麼,我們究竟該如何防護呢?網上流傳的各種「花式按電梯法」真能起到作用嗎?
方法一:保鮮膜
貼保鮮膜可以避免電梯消毒過程中消毒液通過按鍵縫隙滲入損壞零部件,但在保鮮膜外用手指按鍵,仍存在交叉汙染、接觸傳播的風險。
方法二:一次性紙巾
用紙巾去接觸按鍵可以避免手指直接接觸,但是否會感染病毒,還是與紙張的厚度和緻密程度有關。如果用需注意兩點:第一、自帶紙巾,因為存放在電梯內的紙巾依然存在被汙染的風險;第二、最好將紙巾摺疊到一定厚度,以確保阻斷病毒傳播。
方法三:無芯筆、牙籤
專家提示,只要是重複使用的用品,就存在被汙染的風險。
因此,專家建議相比設紙巾、手套,隨身帶牙籤、無芯筆等,電梯裡消毒更為重要!國家印發了《公共場所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衛生防護指南》,要求公共場所一般採取預防性消毒。預防性消毒是指對可能受到病原微生物汙染的物品和場所進行的消毒,小區的預防性消毒也可以參照公共場所,使用含氯消毒劑或複合雙鏈季銨鹽類消毒劑對高頻接觸的物體表面進行一天一次或多次的消毒。
電梯消殺
消毒是一方面,自我防護也很重要。不僅要戴好口罩,飛沫和接觸傳播廣泛,一旦手接觸到,再摸摸臉,就會從口、鼻、眼等部位的黏膜處感染。只要去過公共場合,觸摸到公共部位,不要摸臉,先找到流動的水和皂液,用七步洗手法洗手。
七步洗手法示意圖
總而言之,出門前做好防護,回家後做好消毒,這就是安全出門的重要法則。更多防疫資訊,「大揭秘」持續為您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