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對於常買水果的人來說,這個金色太陽光掩映的都樂(Dole)標誌想必不會陌生。作為一個來自夏威夷卻步步徵服世界的著名果蔬品牌,其擁有者竟是一位美國退伍軍人。讓我們看看這個成功品牌背後的故事。
都樂食品公司於1851年在夏威夷島成立,發展至今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品質最好的新鮮水果、蔬菜的生產、銷售跨國集團之一。經營範圍十分廣泛,主要有新鮮水果、新鮮蔬菜、乾果、水果罐頭、果汁飲料等;公司總部設在美國,在非洲、亞洲、北美洲及南美洲等九十多個國家建立了銷售網絡或子公司;全球僱用的專職員工約為8萬人。
Dole 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 1851年。傳教士塞繆爾·諾斯瑞普·卡斯爾(Samuel Northrup Castle)和阿莫斯·斯達·庫克(Amos Starr Cooke)創辦了卡庫公司(Castle & Cooke);隨後他們開始投資海鮮包裝、鐵路生產和船運項目等。上世紀60年代,公司收購了詹姆斯·都樂(James Dole)的夏威夷菠蘿公司(Hawaiian Pineapple)和標準果船公司(Standard Fruit & Steamship)。
1985年,命運多舛的美國退伍軍人大衛·默多克(David Murdock)將卡庫公司買下,並於1991年,將其更名為都樂食品公司(Dole Food Company)。
1995年,卡庫公司分立出去之後,這家產品巨頭公司將其總部搬遷至加州韋斯特萊克湖。現在,都樂的種植園遍布中美洲、南美洲和菲律賓,其產品包括從香蕉到預先包裝的沙拉素材以及水果杯等。
默多克將卡庫公司名下的地產組合開發成為住房和商業地產項目,同時將都樂(Dole)發展成全球最大果蔬製品生產商。2003年,默多克首次將上市公司都樂(Dole)私有化,後來於2009年在紐約證交所再度上市。
2012年9月18日,都樂(Dole)以16.9億美元將旗下的食品包裝和亞洲新鮮蔬果製品業務出售給日本綜合貿易公司伊藤忠商事(Itochu)。2013年 8月,都樂(Dole)董事長默多克又任性地以每股13.5美元將都樂私有化;都樂再次退市。
破解都樂的成功密碼三大業務單元聯合發力
都樂在90多個國家採購、種植、加工、銷售和分銷近200種產品。都樂從自產部門(公司利用自有土地和租賃土地種植果蔬)以及其他生產者那裡採購產品,再利用其獨有的全球冷藏供應鏈——該供應鏈擁有全球最大的專用冷藏貨櫃船隊,以及廣泛的包裝、成熟的配送中心網絡,向市場提供新鮮的果蔬產品。
具體來說,公司有三個業務部門:新鮮水果,新鮮蔬菜和包裝食品。
新鮮水果:都樂新鮮水果部門是世界領先的生產商、銷售商和分銷商,出品新鮮香蕉、菠蘿,以及其他熱帶落葉水果。它是全球最大的香蕉銷售商和分銷商之一,在北美和日本市場佔有率第一。同樣也是全球領先的新鮮菠蘿生產商和經銷商,也是智利水果的主要出口國。2017年都樂的新鮮水果分部收入為9.42億美元。
新鮮蔬菜:都樂的新鮮蔬菜部門主要在北美、亞洲以及西歐地區(佔比較小)公司生產、銷售和分銷蔬菜和新鮮包裝的沙拉。在包裝沙拉中,都樂佔據第二大的市場份額。2017年都樂的新鮮蔬菜分部收入為3.42億美元。
包裝食品:主要是生產和銷售包裝食品,包括罐裝水果、果汁、塑料杯水果、罐子和小袋以及冷凍水果,業務佔比較小。
產業鏈上遊四部曲
育苗
香蕉是一種體形非常大,最高可達10米的植物,因其非常高大而被稱為「香蕉樹」,但實際上,它是草的一種。我們平時吃的香蕉是不會結出種子的,而是通過分株進行育苗。
都樂公司在從大量的香蕉田中精選的優良香蕉莖上採集植株(生長點),通過在專用設施的清潔環境下進行培養,最終培育出健康的香蕉苗。經過大約10個月的時間,可以從一棵母株上培育出1千棵以上可栽植的香蕉苗。
從栽植、培育到收穫
在農場中,通過人工作業對香蕉苗逐株進行栽植。在陽光的沐浴下茁壯成長,每株上會長出可結出約200根香蕉,在經過1年左右之後收穫。在栽培期間,為了防止受到害蟲的侵害而進行套袋,為防止擦傷而在每個香蕉莖上放入緩衝材料,各種維護作業全部通過人工作業完成。
清洗、分選、包裝
收穫的香蕉在農場附近的包裝工廠進行清洗、分選後,按銷售價格進行切割、裝袋和裝箱。此時,為了確保能夠查明所收穫的農場、進行裝箱的設施、日期等信息,在每箱上加蓋稱為「箱碼」的編號。通過這種方式確保了可追溯性,在銷售地點出現品質等的問題時,可以立即追溯到產地。
催熟加工、發貨
都樂香蕉的主要產區在菲律賓和拉美國家。其爆款產品——產自菲律賓的超甜蕉,深受亞洲國家歡迎,在日本市佔率第一。
我們以都樂香蕉在日本的銷售過程為例具體來看,裝箱後的香蕉在達沃港(Davao)的港口裝船,大約經過5天的時間運到日本。用船從菲律賓運輸香蕉到日本的頻率為每周兩次。每次運輸可在船上裝載17-18萬箱香蕉,1箱大約為80根。因此,每次運輸約1400萬根,每個月運輸1億1500萬根,從都樂公司進口的香蕉根數幾近與日本的人口相當。
到達日本時,香蕉的顏色是綠色的,還不是能夠食用的狀態。需將綠色的香蕉放在被稱之為溫控室的房間內進行催熟。通過對乙烯氣體、溫度、溼度、二氧化碳濃度等的催熟氛圍進行精細的控制,經過5-7天之後,就會變成大家所熟知的、黃色、柔軟、香甜美味的香蕉。最後利用與零售點的訂貨系統等合作的最新物流系統進行驗貨、保管、分選和配送,在全日本的店面進行銷售,最終送達消費者手裡。
果蔬貿易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如何在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各大國際果蔬貿易商不約而同將業務擴展到產業鏈上遊。
除了都樂公司外,金吉達(chiquita)和帝盟(delmonte)等其他國際果蔬貿易商也有類似的操作。這三大企業佔了全球香蕉市場70%的份額,控制的香蕉面積在30萬畝以上。這三家公司都在菲律賓有種植園,都樂的香蕉種植面積和產量位居菲律賓第一位,而金吉達和帝盟公司的香蕉種植面積和產量位列第三位和第四位。在整個產業鏈上這三大美資背景的跨國集團無論在香蕉種植技術、種植園管理以及後續的流程包括包裝、物流、質量監管還有市場營銷方面都具有豐富的經驗並處於世界的領先水平。
全產業鏈擁有嚴格的操作規程和標準
在原產地方面,都樂嚴格審核和評估自有農場和供應商的生產管理水平,保證產品符合食品安全要求;在加工包裝過程中,都樂嚴格遵守GMP(良好操作規範),確保果蔬在安全衛生的環境內加工;在倉儲物流過程中,都樂水果蔬菜均採用先進的冷藏倉儲系統,可以全年365天持續發貨;在從挑選種子,到果蔬擺上超市貨架的整個過程中,都樂實施嚴格的國際規範和標準,採用國際通用EAN·UCC系統,實現全球質量可追溯。
「變小」「變甜」——以客戶為中心來考慮需求
都樂公司除了在專業化、標準化上做的出色外,在產品研發和銷售模式上,始終以客戶為中心來思考其需求。
在研發超甜蕉之前,都樂進行消費者市場調研,發現一線城市的消費者偏愛小包裝,很少購買一整掛香蕉,為防止爛掉,希望有獨立的產地包裝,確保產品安全以及衛生。為此,都樂超甜蕉採用獨立包裝,外觀尺寸大小均一,非常方便消費者購買,不需要額外進行挑選。
而都樂超甜蕉,正是為了吸引消費者購買而對香蕉品種進行升級,在普通低級蕉的基礎上推出的高級蕉。都樂超甜蕉產自菲律賓,海拔較高,生長周期長達12個月,平均糖度可達23,因口感超甜,故而得名。
有人喜歡甜,就有人不喜歡。為了消除年輕人擔心香蕉作為日常補給增加卡路裡的憂慮,都樂還研發出「低糖度香蕉」(比普通香蕉糖分低13%),並在東京馬拉松期間進行推廣。對於愛好健身跑步的人群來說,「低糖度香蕉」能迅速補充糖分和碳水,且讓身體無負擔。
「香蕉筆」讓消費者與都樂(Dole)品牌玩起來、動起來
都樂在日本推出了一款能在香蕉上寫字的可食用無色墨水筆。用這款無色墨水在香蕉上書寫,5分鐘後棕色字跡就會慢慢顯現。他們一本正經地把筆命名為香蕉筆(Banapen),宣稱這是日本第一支專為在香蕉上書寫設計的筆、是香蕉屆的革新之舉。
「這不就是香蕉成熟時表皮上的棕色痕跡嗎?」儘管吐槽,人們卻還是對這款能在香蕉上盡情發揮腦洞的筆產生了巨大興趣。在東京澀谷站前的都樂自動販賣機,只要購買一根都樂香蕉,就能免費獲得一支捆綁售賣的香蕉筆(Banapen)——連續好幾天,自動販賣機剛被重新填滿沒多久,香蕉就被搶購一空。
不過刺激香蕉自動販賣機的銷量不只是都樂設計香蕉筆(Banapen)的目的。這支筆其實是專門為東京馬拉松設計的應援物品,官方推出的香蕉筆(Banapen)使用範例的正確用法是——對馬拉松跑者的祝福:「完賽祈願」、「我在42.195公裡處等你」、「爸爸是世界第一的跑者」。
都樂發布的範例「我在42.195公裡前面等你」
事實上都樂已經贊助東京馬拉松10年了。而且都樂一直在東京馬拉松賽前賽後努力刷存在感——除了賽中、賽後食品補給處的巨大的都樂Logo,他們也針對跑者做過許多趣味十足的營銷。例如,2015年都樂則走科技感路線,推出了「可穿戴香蕉」——他們一本正經地用香蕉丈量跑者的身體數據,並在香蕉上安裝了可測量心率和速度的設置,還能像電子屏一樣滾動顯示實時心率。2個特派跑者戴著這款可穿戴香蕉跑完了42.195公裡(跑完後就把這個高科技香蕉給吃了)。
都樂未來的走向通過在全產業鏈始終如一的標準控制和不斷改進的產品質量,都樂的果蔬產品擁有非常好的口碑,以客戶為中心的產品投放和精準營銷,使得都樂始終霸佔了全球果蔬產業的頂尖位置。
不過,儘管有著響噹噹的全球最大果蔬集團的名頭,都樂的日子並不好過。10年前的2008年,都樂的營業收入達到頂峰,76億美元。2012年,都樂與伊藤忠商事株式會社籤署最終協議,以16.85億美元現金的價格向後者出售都樂的全球包裝食品和亞洲生鮮產品業務,公司業務規模有所減少。2017年,都樂的營業收入為12.84億美元,淨利潤僅為500萬美元。
都樂選擇了出售股份與另一家巨頭合作。愛爾蘭的果蔬巨頭公司Total Produce與都樂達成了協議,以3億美元購買都樂旗下45%的股份。全球最大的這兩家生鮮公司此次合併,在全球果蔬界裡造成了極大的轟動。
在所發布的公文中,Total Produce集團將此合併形容為其歷史上「非常重要的一步」,也是延續其擴張戰略成功的關鍵。Total Produce集團主席卡爾·麥肯(Carl McCann)在公文中表示:「我們很高興能與都樂籤署這項協議。都樂長期以來一直都被公認為世界上最好的新鮮農產品公司之一,品牌的歷史甚至可追溯到1851年。此合併將會把Total Produce集團放在果蔬行業的前列,而我們預計這將為股東在未來幾年內帶來重大的附加值。」
根據交易條款,Total Produce在付清首款後,集團還可以選擇再購買都樂多6%的股份,使得該集團的總股份擁有量為51%,而這也將使Total Produce集團成為該合併的大股東。不過,Total Produce集團表示目前無意行使該選擇權——鑑於此,都樂的大衛·默多克將繼續擔任主席一職,而麥肯將會擔任都樂副主席一職。
對此,默多克表示:「多年來,我一直珍視與麥肯家族的友誼,我知道我已故的朋友尼爾·麥肯(Neil McCann)會很高興看到他的兒子卡爾完成我們兩家公司的戰略合作關係。都樂和Total Produce兩大集團都有著盡善盡美的標準,能引領行業再創新。我們將共同進一步為全球提供最高品質的生鮮產品。」
麥肯也指出:「作為我已故父親兼集團前主席的一位好朋友,大衛選擇與Total Produce集團成為合作夥伴,我們對此感到非常榮幸。我非常熱切地期待與大衛及其高超的管理團隊密切合作,繼續拓展未來的業務。」
據集團透露,都樂管理團隊將像以前一樣正常經營業務,仍以以往的高品質產品及卓越的客戶服務為運營準則。此項合併計劃還有待反壟斷機構的審查,但Total Produce已經得到了相關所需的融資以確保合併能順利進行。如一切成功,雙方的此合併將於今年年中結束,而到時都樂的企業價值將約為20億美元,調整後的稅息折舊及攤銷前利潤(EBITDA)也將約為9倍之多。
都樂在中國
都樂於1998年進入中國,中國總部位於上海。在過去的十年中,都樂在中國6個主要城市建立了現代化的加工配送中心,分別位於瀋陽、北京、青島、上海、廈門和東莞,主要經營新鮮水果、蔬菜的加工與銷售。同時,都樂還擁有一個蔬菜種植基地和五個水果合作種植基地。
目前,都樂的市場已經覆蓋了中國116個主要城市的1197家超市。沃爾瑪、家樂福、易初蓮花、歐尚、大潤發、樂購、麥德龍、吉之島、百佳等著名國際零售巨頭,都與都樂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係。同時,本土連鎖超市華潤萬家、深圳天虹、世紀聯華、家家悅等主要大型賣場,也都跟都樂保持著緊密的合作。2009年,都樂在中國的銷售收入達5.8億元人民幣。
在中國,都樂的神奇還在繼續。都樂籌劃建立13個加工配送中心和多個水果和蔬菜生產基地,形成種植、分級、儲存、加工、包裝、配送和銷售的產業鏈,努力成為中國生鮮和包裝食品領域的領航者。
這就是美國果蔬巨頭——都樂食品,如何從夏威夷島一步步走向美國本土、繼而徵服全世界的故事,你從中受到了什麼啟發?
素材來源:撲克投資家,轉載或摘錄請註明來源神農島,ID:sndfly
中國特產品牌營銷的開山之作、神農島首席專家婁向鵬的新著《大特產——讓地方特產賣遍全國》已經發布。
婁向鵬被譽為中國品牌農業第一人,新書《大特產》是《品牌農業》的姊妹篇。這是目前國內第一本從市場、消費、品牌、營銷角度研究中國特產的專著,首次揭開了小特產做成大品牌的密碼。
本書得到國務院扶貧辦原主任、農業部原副部長劉堅、聯想佳沃集團董事長陳紹鵬、三全集團董事長陳澤民、史丹利農業集團總裁高進華、拜耳作物科學大中華區總裁黃偉東等業界大咖的熱情推薦。
點擊閱讀神農島近期最受歡迎文章
關注品牌農業的朋友,快摁我↓↓↓
不夠盡興?猛戳↓↓「閱讀原文」↓↓查看所有歷史文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