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銀花
二胎放開已經好幾年了,有人已經要了,有人還在猶豫要不要,但也有人堅決不要,比如我的朋友小雅,就是這樣一個堅定不要二胎的人。
小雅的家境不錯,養兩個孩子並沒有困難,但她不生二胎不是養不起,而是對生二胎又自己的現實看法。
「生二胎,小時候是個玩伴,長大了只是個親戚而已。」小雅說道。
小雅認為,經常有父母說要二胎就是要給孩子一個伴,但對孩子來說,能夠一起玩,一起成長,一起分享的小夥伴,就是玩伴,是非常純粹的友情。給孩子一個伴,其實這是很容易做到的,並不是只有兄弟姐妹才能做到。如果只是想要孩子多一個玩伴不寂寞的話,鄰居家的小朋友、朋友家的孩子,照樣可以發展成為青梅竹馬搬的友情來。
並且要了二胎,如果年紀相差比較大的話,根本成不了玩伴,比如一個上初中的孩子,有一個弟弟妹妹,兩個人生活的圈子、喜歡的東西都不一樣,又怎麼能成為玩伴呢?所以「生二胎讓兩個孩子有個伴」,這話的有效期在孩子的童年,還要滿足年齡差在三五歲的條件。
上學的時候可能還好點兒,因為都在原生家庭裡生活,如果要是成年進入了社會,有了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就有了更多自我利益的上的事情,那麼兄弟姐妹間也就成為了親戚。
尤其是各自組建了自己的小家庭,就意味著有了新的屬於自己的家人,更親的人不再是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和父母,一旦有什麼事情,倆人會優先考慮自己的小家庭,這是非常現實和真實的情況。並且兄弟姐妹各自有了孩子後,連稱呼都變成了「舅舅」、「阿姨」、「姑姑」,這樣也就變成了真正的親戚了。
小雅的一番話,的確很現實,但是我依然堅定地要了二胎。
因為在我決定要不要二胎前,有一件事情其實很觸動我。
我家大寶有一個小夥伴,兩個孩子玩得特別好,小夥伴的父母是雙獨,我家不是。有天兩個小姑娘在房間玩,忽然就聽到她的小夥伴哇哇大哭,我和她媽媽衝進房間,以為兩個孩子打架了,或是孩子受傷了。
問清楚了才知道,原來是前一天我家孩子去姑姑家了,跟表姐玩了半天,我家孩子很滿足。兩個孩子之間在顯擺,我家大寶就問她的小夥伴:「我有姐姐,你有嗎?我姐姐跟我玩圖畫捉迷藏,你有姐姐陪你玩嗎?」
她的小夥伴一聽就哭了,並且還對媽媽說:「羽毛有姐姐,我沒有姐姐。」
當時,這個場景給我很震撼,也促使了我要二胎的決心。
我們稱自己的兄弟姐妹叫手足,這說明了彼此的親密關係。人一生會遇見很多人,也會建立各種關係,但是除了和父母的血緣關係,兄弟姐妹的血緣關係是從一出生便攜帶了。
手足之情是任何一種感情都無法替代的,也是永遠無法割捨的,也會發生矛盾,甚至打架,說狠話,但是無論怎樣吵,還是一母所生,同一血緣的關係想甩也甩不掉的。
前兩年家裡出了一點兒事,朋友知道了,過來看了看就走了,也只有自己的兄弟姐妹出錢出力,所以即使是親戚,這個親戚也是對你不離不棄的親戚。
兄弟姐妹是除了父母以外,參與彼此幼時生活乃至一生時光的人,有快樂、憂傷、關愛,更多的是幸福兄弟姐妹是忘不掉的童年趣事,放不下的思念牽掛。
我婆婆兄弟姐妹4個,即使年老,四個人經常打電話,家裡誰有事了,都是一起商量。
兄弟姐妹是玩伴、益友,在家相互吵鬧打架,在外卻相互護短。
我家大寶有了妹妹後,雖然有時候在家裡也會爭搶東西、吵鬧,甚至打架,但是在外面誰都不能欺負妹妹,而妹妹買什麼好吃的,也總要給姐姐也買一份。
(以上圖片均來源於網絡,侵權聯繫刪除)
兄弟姐妹成家後,不論是得意還是失意,順境還是逆境,居住的距離是遠還是近,都有那麼個人,可以商量,彼此牽掛,不離不棄。
所以,二胎是玩伴、是親戚,但超越了玩伴、親戚。兄弟姐妹之情是人生難得的親情體驗,它比父母之愛更知心,比朋友之愛更穩定。
生二胎,小時候是個玩伴,長大後只是個親戚,你怎麼看?
高級育兒師,關注母嬰健康和0-10歲孩子的養育和教育,獲取更多育兒資訊,歡迎關注銀花育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