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21 09:5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推薦閱讀
【黨報要聞】產業園:高質量發展新引擎——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現場觀摩點評側記之一推行垃圾分類新時尚 倡樹文明生活好習慣
市城市管理局「市民代表看城市變化」
系列活動之三
□淄博日報/淄博新聞網/掌中淄博
記者 楊飛 通訊員 楊東剛 報導
自去年以來,市城市管理局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垃圾分類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淄博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實施意見》要求,全面部署、統籌推進全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取得明顯成效。12月18日,市城市管理局組織開展「市民代表看城市變化」之三,對張店區房鎮鎮積家璽苑、馬尚街道錢裕園垃圾分類示範小區、張店區環衛南站、臨淄區敬仲鎮農村生活垃圾分類綜合利用項目參觀點進行現場觀摩,40餘名市民代表、媒體記者切身感受垃圾分類對生活帶來的新變化。
黨建引領
打造城區垃圾分類示範小區
張店區房鎮鎮積家村在生活垃圾分類試點工作中,以黨建為引領,黨員模範帶動,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切實將垃圾分類工作做好、做細、做實。組建垃圾分類領導小組和垃圾分類志願隊伍,引導廣大村民正確分類投放,提高生活垃圾分類率和投放率,有效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工作落實落地。設立垃圾亭8處,配備新垃圾桶、垃圾袋並在垃圾投放處建立洗手池,向每個家庭發放家用廚房分類垃圾桶980個,發放分類垃圾袋1700餘卷,有效推動垃圾分類工作開展。
馬尚街道錢家村組織黨員、村民代表開展「生活垃圾分類我先行、做表率」行動,以村保潔人員、村兩委成員、志願者為生活垃圾分類指導員、監督員,引導村民正確分類投放,全力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小區的環境越來越好,我們住著更舒心!」住戶胡瑞萍對記者說。
錢家村對小區內垃圾點、垃圾桶進行合理撤併,合併成4個生活垃圾投放點,更換44組生活垃圾四分類垃圾桶。購置1300套家用生活垃圾分類桶、1300個廚餘垃圾瀝水籃、1950包生活垃圾收集袋,發放到住戶,促進生活垃圾分類工作進展。在小區內新建大件垃圾臨時存放點一處,方便居民對大件垃圾投放需求,解決小區內亂堆放問題,提高居民生活環境質量。
科學管理
建設智慧垃圾分類平臺體系
張店區生活廢棄物轉運處置中心(南站)位於山泉路中段,於2017年6月建成並投入使用,總投資3280萬元,其中土建投資1150萬元,設備投資2130萬元,佔地面積4200平方米,建築面積7000平方米,配備轉運車18部,轉運容器20個,罐體容積24立方米,載重15噸。配備7個卸料泊位,1個壓實器。設計日處理能力650噸,現實際日處理500餘噸,是目前國內最高水平的垃圾轉運站。
同時,張店區生活垃圾分類科普宣教基地和淄博北控(張店)環衛之家也坐落於此。「今天確實上了生動的一課,看到我們的環衛工人辛勞的工作,我們更應該養成垃圾分類、不亂扔垃圾的好習慣和文明作風!」市民代表王蒲臣告訴記者。
積極引導
農村垃圾分類試點成效明顯
臨淄區敬仲鎮根據農村實際情況,將垃圾分類工作進一步細化,在白兔丘南村設立7處垃圾分類亭、35個垃圾分類桶,為每戶發放廚餘垃圾、其他垃圾戶內分類桶各一個,方便村民分類收集、投放。同時,敬仲鎮首個垃圾分類主題廣場建成使用,不僅為大家休閒娛樂提供了場所,更普及了垃圾分類知識,起到寓教於樂的作用,積極引導村民做好垃圾分類工作。
敬仲鎮針對村民日常生活中產生的難以入桶的建築垃圾、大件垃圾(沙發、床、桌子等),專門設立建築垃圾、大件垃圾、有害垃圾臨時存放點。
辛店街道藝家園垃圾分類資源化處理中心始建於2017年,投資190餘萬元,佔地5.3萬餘平方米,現建有廢棄物生物分解區2.6萬餘平方米,有機種植、生態養殖試驗區2.5萬餘平方米,建有蚯蚓糞有機肥篩分車間1500平方米,每年可資源化處理廚餘垃圾2000餘噸、農林廢棄物3000餘立方米,生產有機肥3500餘立方米。通過資源化生物處理廚餘垃圾、農林廢棄物產生有機肥,再到有機種植、生態養殖於一體,成功實現垃圾「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的「全鏈條」垃圾分類及生態化處理閉合體系,真正意義上實現利用廢棄物資源化處理可持續發展的循環農業產業模式。
【黨報要聞】緣聚創業熱土 共建活力淄博——市人社局落實「人才金政37條」人才招引工作一周年綜述【黨報要聞】招引新機制引領「商賈歸齊」——全市「六個一」標準招引平臺達到34個 籤約項目合同金額1575.9億元編審:張興蕾
原標題:《【市民身邊看變化】推行垃圾分類新時尚 倡樹文明生活好習慣》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