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義
有色金屬又稱非鐵金屬,是鐵、錳、鉻以外的所有金屬的統稱(廣義的有色金屬還包括有色合金),包括輕金屬、重金屬、貴金屬、半金屬、稀有金屬等。有色金屬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無處不在,從衣服上的拉鏈,到須臾不離的手機,再到乘坐的汽車、飛機……都是不同的有色金屬在衣食住行中的應用與延伸。
二、湖南有色金屬
湖南是享譽世界的「有色金屬之鄉」,礦產資源豐富,金屬品種齊全,產業規模和綜合實力位居全國前列,形成了集地質勘探、工程勘察、設計、建設、科研、教育、機械製造、採礦、選礦、冶煉、加工和深加工、循環再生、內外貿易於一體的完整的有色金屬工業體系,成為湖南省最具本土優勢的七大支柱產業之一。
三、湖南有色金屬產業現狀
1. 礦產豐富
湖南已探明儲量的有色金屬有37種,其中鎢、鉍、銻等有色金屬的保有儲量在全國乃至世界都具有優勢,錫、鉛、鋅、釩、銣等的儲量居全國前列。憑藉資源優勢和產業優勢,湖南成為全國重要的有色金屬生產加工基地。
2、產業鏈比較低端
湖南有大大小小3000多家有色企業,存在數量多、規模小、分布散、產品同質化嚴重,粗加工產品比重大、精深加工產品比重低,大路貨產品多、高精尖產品少。產品存在質量穩定性差和高能耗、產出低等問題,企業和行業效益不佳。
3、資源與環境的制約凸顯
湖南有色金屬的無序開採,突顯了湖南環保的壓力,湘江重金屬的汙染,對湘南湘中一帶有色金屬的開採和冶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限制性開採、工業園加工是必然選擇。
四、政策建議
1.關閉和淘汰落後產能,促進產業集群集約發展
加快淘汰落後產能,執行環保、能耗等法律法規和產業政策,對屬於《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明確的淘汰類工藝與裝備,要關停退出,控制產能過剩產品新增產能項目。積極調整優化有色冶煉企業布局,引導有色金屬工業企業向專業園區集聚,支持有色金屬工業兼併重組,鼓勵優勢企業強強聯合。
2.加大科研,提高材料精度、純度,發展合金材料
加大科研投入,提高材料的純度和精度,針對運用場景和要求,研製對應的合金材料。如有色金屬研究院從鉬錸礦中提取金屬「錸」,並生產出含「錸」的單晶葉片,可用於製造大飛機發動機核心部件;稀土金屬材料研究院「鋁-鈧中間合金」,用於飛機機身和地鐵車廂製造等。
3.從材料向關鍵部件發展,拉長產業鏈
組織產業對接,加強與新能源汽車、軌道交通、航空航天、船舶和海洋工程、新一代信息技術等領域的需求對接,加工3D列印、機械設備、航空器材等核心零部件,如高端硬質合金刀具、耐磨齒輪等,提高附加價值。
4.提高有色產品質量,創造品牌
在質量方面,政府可以在基礎性、共通性材料或零部件方面,打造技術平臺,制定材料標準,組織企業講座,培訓人員。企業要確保材料和零部件的質量,創造合金材料的新牌號、新產品,保證產品的一致性、均勻性、穩定性,在此基礎上提升產品知名度、創造品牌。
關注@ 蠶絲觀下,探討城市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