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國內有很多日本料理店一樣,在日本也有數不清的中華料理店,對於很多日本人來說,麻婆豆腐和青椒肉絲,幾乎成了中華料理的招牌,當然也逐漸演變出了一些只有在中國的日本料理店和日本的中華料理店裡才見得到的菜色,比如杏仁豆腐,那麼中華料理在日本到底是怎麼發展的呢?
其實啊,這些遍布日本大小街巷的中華料理,傳入日本的時間還真不是很長,最早的也就追溯到清末,在日本被美國打開國門之後,便在橫濱一片地界,給西洋商人以及中國買辦居住,也就是今天橫濱中華街那塊地方。當時在日本的中國人之中以廣東人居多,於是廣式飲食就從中華街開始興盛,今天的日本廣東料理就源於橫濱的中華街。
然而說到四川料理就必須要提到一個人,這個人的名字叫做陳建明,本來四川在近代史上與日本並沒有什麼淵源,但是正是因為陳建明才讓四川料理在日本普及開來。最初他在新橋的一家四川飯店擔任主廚,並且根據日本人的口味改良了麻婆豆腐和擔擔麵等傳統的四川菜,而且他還在NHK等電視臺出演飲食類節目,使得麻婆豆腐、回鍋肉、擔擔麵在日本變得家喻戶曉。
而從甲午中日戰爭到日本全面侵華之間的這一段時間中,日兩國國民是相互免籤護照,不用籤證相互往來,於是很多東南沿海的貧苦農民也遠赴重洋去日本謀生,他們帶來了南方的飲食,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各種炒飯,今天的長崎中華街正是這些華僑建立的,這麼看來日本的炒飯也應該就是源於這條長崎中華街了。
到了日本戰敗以後,中國的日本殖民者被遣返回國,這些日本殖民者同時把中國東北地區的一些飲食習慣也帶回了日本,據說這個日本現在的煎餃就是由日本的開拓團民從東北給帶來。
以上這些基本就是傳統的中華料理傳入日本的路徑,再後來經過日本以及在日本的中國廚師不斷改良和本土化,逐漸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日式中華料理。不僅如此,他們還發明了很多中國本土沒有的中華料理,比如大名鼎鼎的天津飯。
天津飯實際上就是一種蓋澆飯,不過這個名字卻很奇怪,因為天津的米飯類食品都是鹹口的,但是,日本的天津飯的確是甜口的,我覺得就算要把天津飯硬塞進中餐系統,那應該也算是廣式料理啊,而到了現在,在日本定居的華人呈幾何級數增長,目前日本華人華僑有70萬,其中絕大多數都是中國改革開放之後到日本的,因此很多現代的中國飲食習慣也在日本開始普及,雖然國內的名菜在日本還並不普及,但是放眼未來各種中式餐飲在日本,應該還是很繁榮的吧,比如像麻辣燙,老豆腐,燒餅等等這些以前在日本沒有的中餐,現在在上野龜戶等中國人聚居區也都能夠見到了,對了,還有小肥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