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裡太乾燥,呼吸道病毒傳得快!世衛組織給健康溼度劃了標準

2020-12-21 澎湃新聞

春季氣溫多變,風多且空氣乾燥,很容易誘發呼吸道疾病。除了及時添加衣物、外出戴口罩之外,你還需要關注家裡的相對溼度。

近日一項新研究提出,室內乾燥容易加速呼吸道病毒傳播。

《生命時報》(微信搜索「LT0385」即可關注)邀請專家,解讀室內溼度和呼吸道疾病的關係,並教你一套「乾濕調節法」給身體最舒適的環境。

受訪專家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呼吸內科副主任醫師 姚志剛

室內乾燥,呼吸道病毒傳播快

近期,一項由美國耶魯大學完成並發表於《病毒學年鑑》期刊上的新研究表明,適當保持室內溼潤有助預防呼吸道傳染病。

該研究探討了溼度與新冠病毒傳播的關聯影響。研究顯示,當從寒冷的冬天轉向溫暖的春天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大流行的結果可能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室內和室外的溼度水平。

耶魯大學免疫生物學家巖崎明子在論文中解釋了寒冷乾燥空氣如何影響新冠病毒的傳播。

首先,當冬季寒冷空氣進入溫暖的室內後,會使室內相對溼度下降約20%,這加快了病毒顆粒的移動速度。

其次,人體呼吸道表面廣泛分布的纖毛(可通過定向擺動,把吸入的灰塵、細菌和病毒顆粒排出)在乾燥條件下無法充分發揮作用,導致人們更易受到感染。

此外,巖崎明子團隊還在實驗中發現,與處於相對溼度50%環境中的小鼠相比,相對溼度10%~20%環境中的小鼠更易患上流感。小鼠對病毒的免疫反應效率降低,肺上皮細胞修復功能受損,身體排毒能力減弱。

巖崎明子表示,空氣溼度過大或通風條件較差也不利於疫情防控。目前來看,將相對溼度控制在40%~60%是最佳選擇。

過幹或過溼,都給健康帶來風險

空氣溼度即空氣乾濕的程度,是以大氣中實際水汽壓與同溫度下飽和水汽壓之比,用百分數表示。相對溼度為40%~70%時人體感覺最為舒適,也不容易引起疾病。

世衛組織關於健康住宅標準的第六項規定:室內溼度要全年保持在40%

室內溼度過大,人體細胞就會「消極怠工」,造成噁心、便秘、食欲不振、煩躁、疲倦、頭暈等病症。長時間在溼度較大的地方生活,還容易患風溼性關節炎等溼痺症。

而當室內空氣溼度低於40%的時候,灰塵、細菌等容易附著在黏膜上,刺激喉部引發咳嗽,同時容易發生支氣管炎、哮喘等呼吸道類疾病。

此外,流感病毒在乾燥的環境中繁殖速度會加快,還會引發過敏性皮炎、皮膚瘙癢等過敏性疾病。

國家室內環境質檢中心主任宋廣生表示,除了國際上溼度的參考值,我國還有更詳細的溼度標準。

2003年國家發布實施了室內空氣標準:

夏季製冷時,相對溼度以40%~80%為宜;

冬季採暖時,應控制在30%~60%;

老人和小孩適合的室內溼度為45%~50%;

哮喘等呼吸道系統疾病的患者適宜的室內溼度在40%~50%之間。

溼度很難具體感覺出來,建議家裡備上一個溼度計,方便隨時調整房間的溼度。

南北方各有「乾濕調節法」

調節乾濕度不能一概而論,根據南北方的氣候和地理位置,給大家總結出以下調節室內乾濕度的經驗。

南方地區,室內過於溼潤

用空調抽溼,現在大部分空調都有此功能。啟動空調的除溼功能,可有效解決陰雨時段房間潮溼的問題,對電視機、電腦等「怕潮」家電也能形成全方位保護。

如果是外界空氣溼度太高,切記要關門閉窗;如果是屋內過於潮溼,要保證房間通風。

如果牆壁上都是「汗水」,建議購買除溼器除溼。如吸溼盒,是衣櫃除溼必備。

長期潮溼的地區,可以採用房內放置炭或者室內地板下鋪竹炭的方法,對於房間溼度的平衡、防治塵蹣和淨化空氣都有很好的效果。

不要在室內養任何東西,尤其是魚和各種植物。在比較潮溼的死角放一些生石灰。

北方地區,室內過於乾燥

使用加溼器,增加室內溼度。

養些綠植,植物多的地方水分較多,具體可以種植喜水性植物,例如紅掌、綠蘿、鐵樹等,最好室內各個角落都放置一些,使室內的溼度

相對平均。

地面灑水,每天可灑水三到五次,可以用溼拖把拖地,也可用噴壺灑在地面。如果家裡是木地板,最好不要灑水,會弄壞地板。

在室內各個角落放置一些盛水的水盆,使其形成一種人工的水源。

在屋內懸掛溼毛巾、溼衣服,把它們掛在房間的四周,最好睡覺前在床頭也掛一條溼毛巾,增加空氣溼度。

經常開窗通風換氣,總的來說,室外的空氣溼度相對要大於室內,可在早晚開窗換氣,改變室內空氣流動。

使用加溼器要謹記6點

加溼器雖然可以增加室內溼度,但因為一些人的不當操作,反而使呼吸道抵抗力下降,感染了呼吸道疾病。因此,使用加溼器時要注意以下6點。

1.用水首選純淨水或蒸餾水

很多人覺得選取純淨水有點浪費,但如果加溼器使用自來水,裡面的鈣鎂離子在加溼器內沉積的白色粉末會堵塞噴射微孔,降低效率。

更嚴重的是,自來水中的氯金屬離子等微粒會隨著水霧揮發到空氣中,吸入人體內產生危害。因此,建議使用純淨水或蒸餾水,經過濾器流出的自來水也可用於加溼器。

2.不要整夜甚至整天開

加溼器不要一直開著,建議搭配溼度計使用。如果過溼,反而對呼吸道黏膜產生一些危害,甚至引發肺炎。

當室內溼度超過50%,就要及時關掉加溼器。有時候室內會出現「霧蒙蒙」一片,實際上只是屋裡溫度低,造成水蒸氣液化,此時開窗通風,把這些「霧」散出去即可。

3.儘量不加醋,香薰精油因人而異

一些老年人認為醋可以殺菌、預防感冒,就把醋加入加溼器,結果導致肺炎。這是因為霧化後的醋進入呼吸道,會造成刺激和損害,誘發疾病。

此外,香薰精油只能改變空氣味道,並不能改善空氣品質,且鼻炎或者過敏人群應慎用。

4.定期清潔加溼器

及時清潔加溼器和更換裡面的水能夠減少細菌滋生。

純淨型加溼器需定期更換過濾網和蒸發器;超聲波加溼器要注意水箱的清潔,至少一星期清洗一次,否則水垢會堵塞加溼器,還會使加溼器中的黴菌等微生物隨氣霧進入空氣。

5.切忌使用加溼器殺菌劑

2011年,韓國曾發生多人罹患不明肺病事件,致200餘人死亡。後經調查,保健部門發現加溼器殺菌劑正是「罪魁禍首」。因此,殺菌劑還是不用為好。

6.加溼器離人至少2米遠

尤其不能對著臉部吹,至少要離2米左右,否則細小顆粒物就會穿過人體呼吸系統的層層屏障,直達肺泡內部,引發呼吸系統疾病。老人、兒童及有慢性肺部疾病的人群,更要注意控制溼度,否則容易誘發或加重支氣管炎等。▲

本期編輯:張宇

相關焦點

  • 屋裡太乾燥,呼吸道病毒傳得快!世衛組織給「健康溼度」劃了標準
    春季氣溫多變,風多且空氣乾燥,很容易誘發呼吸道疾病。除了及時添加衣物、外出戴口罩之外,還需要多關注家裡的相對溼度。近日一項新研究提出,室內乾燥容易加速呼吸道病毒傳播。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室內溼度和呼吸道疾病的關係,並教你一套「乾濕調節法」給身體最舒適的環境。
  • 世衛組織:尚不清楚氣候對新冠病毒影響
    世衛組織:尚不清楚氣候對新冠病毒影響 編輯:劉夢曉    來源:央視新聞    2020-04-17 00:
  • 世衛組織警告酒精不能殺死新冠病毒?酒精擦手液還能用嗎?
    世衛組織警告說酒精無法殺死新冠病毒?有網友向筆者諮詢:有文章說,「世衛組織警告酒精無法殺死新冠病毒,這是真的嗎?我囤下好幾瓶酒精擦手液還能用嗎?」現在,世衛組織會突然「出爾反爾」,宣稱酒精不能殺滅新冠病毒?怎麼可能!
  • 世衛組織警告酒精不能殺死新冠病毒?酒精擦手液還能用嗎?
    世衛組織警告說酒精無法殺死新冠病毒? 有網友向筆者諮詢:有文章說,「世衛組織警告酒精無法殺死新冠病毒,這是真的嗎? 現在,世衛組織會突然「出爾反爾」,宣稱酒精不能殺滅新冠病毒? 怎麼可能! 簡單檢索發現,這個謠言來自新浪網下面這篇文章,
  • 世衛組織將命名新冠病毒COVID-19
    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在記者會上宣布,將新冠狀病毒命名為「COVID-19」。央視新聞消息,此英文縮寫象徵著這是在2019年發現的冠狀病毒疾病。譚德塞表示,選擇這一名稱,是為了避免將此病毒與地域、動物或個人所關聯,消除歧視。
  • 世衛組織開了「後門」?
    1月7日,世界衛生組織歐洲區域辦事處召開新聞發布會,主任漢斯克魯格和該組織其他專家就新冠肺炎疫情相關問題答記者問。歐亞網編輯彼得倫納德問,為何世衛組織專家未訪問土庫曼斯坦進行獨立測試,儘管已在2020年8月初就與土政府達成相關協議,是不是還未到世衛組織最終追究土當局試圖隱瞞真實疫情責任的時候。
  • 世衛組織通報病毒4種變異情況
    當地時間2020年12月31日晚,世衛組織正式通報了新冠病毒自出現以來的主要變異情況,包括四種變體。 2020年12月18日,南非檢測到一種新冠病毒變體,出現了N501Y突變,南非將其命名為「501Y.V2」變體,該變體正在南非三個省中迅速傳播。初步研究表明,該變體與更高的病毒載量有關,可能會增加傳染性,但尚無證據表明其會引起更嚴重的疾病,仍需展開進一步調查,以了解該變體對病毒傳播、診斷、疫苗等方面的影響。
  • 不顧世衛組織糾正,「中國病毒」成川普口頭禪,有陰謀!
    在世衛組織對病毒命名有規範的情況下,作為一國總統,川普非要在此時此刻使用此種汙名化的「綽號」,背後有陰謀!海叔注意到,世衛組織(WHO)衛生緊急項目負責人麥可·瑞安在昨天(3月18日)的記者會上說,應避免將新冠病毒稱為「中國病毒」,這不利於團結合作共同抗擊疫情。病毒沒有國界,它影響的對象也不分種族、膚色、財富多少,所以應避免將病毒與某些人聯繫起來。海叔認為,世衛組織的表態,顯示的是他們的一貫態度。
  •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英文簡稱為「NCP」 世衛組織也將謹慎正名
    法新社報導,世衛組織已宣告將此次起源於武漢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構成「國際關注公共衛生緊急事件」,且給予這種疾病的官方暫時名稱是「2019新型冠狀病毒急性呼吸道疾病」「2019」意指這種病毒是在2019年12月31日首度獲得確認,至於nCoV則代表「新型冠狀病毒」(novel coronavirus),意味它屬於冠狀病毒家族。
  • "任何人都會後悔把病毒同種族聯繫在一起"世衛組織為何要這樣清晰...
    所以當遇到其他病毒時,我們採用同樣的(命名)方式,避免同地域聯繫。」當地時間3月18日,世衛組織衛生緊急項目負責人麥可·瑞安在日內瓦針對美國總統川普稱新冠病毒為「中國病毒」如是回應。  針對無視基本常識,公然使用「中國病毒」一詞來「汙名化」中國的讕言,連日來,媒體和專家持續關注。英國BBC刊發了題為《新冠肺炎:川普被反覆質問什麼要用「中國病毒」這個詞》的報導。
  • 英國出現新冠病毒變種,上千人感染,世衛組織緊急警告
    英國發現新冠病毒新變種根據英國廣播公司(BBC)在12月14日的報導稱,英國發現變異病毒,它傳播速度非常快。對此,英國政府立即採取行動,倫敦市的防疫等級提升至最高級。英國衛生部門表示,新型病毒傳播速度快很多,而且已經把這一情況報告給世界衛生組織。
  • 中國最終允許世衛組織調查新冠病毒的起源
    雅加達訊-中國最終允許來自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專家小組負責調查該國大範圍新冠病毒爆發的起源。Pihak berwenang China mengatakan tim WHO akan tiba Tiongkok pada 14 Januari.中國當局表示,世衛組織團隊將於1月14日抵達中國。
  • 世衛組織十四連答
    世衛組織已了解到感染者有在出現症狀之前傳播新型冠狀病毒的可能性。根據對中東呼吸症候群(MERS)的觀察,其他冠狀病毒通過無症狀患者傳播的情況非常罕見。因此,無症狀患者可能不是病毒主要的傳播者。問:收到來自武漢的信件或包裹安全嗎?答:收到來自武漢包裹的人沒有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風險。根據先前的分析,冠狀病毒在包裹或信件等物體上不能存活很久。
  • 世衛組織:15000個病毒基因序列均顯示新冠病毒非人造
    當地時間4日,世衛組織召開新冠肺炎例行發布會,針對美國總統川普和美國國務卿蓬佩奧稱新冠肺炎病毒來自武漢病毒研究所,世衛組織衛生緊急項目技術主管瑪麗亞·范·科霍夫表示,冠狀病毒一般在蝙蝠中傳播,目前約15000個完整的病毒基因序列都顯示新冠肺炎病毒非人造,世衛組織與糧農組織和世界動物衛生組織以及中國各部門合作,以發現新冠肺炎病毒的中間宿主動物
  • 張文宏:世衛組織發布的新型冠狀病毒的傳言和事實
    (原標題:張文宏:世衛組織發布的新型冠狀病毒的傳言和事實)
  • 英國變種病毒極具傳染性 世衛:變異含14種突變
    英國變種病毒極具傳染性。據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當地時間12月14日,英國當局向世衛組織通報,通過病毒基因組測序發現了一個新的新冠病毒變異體。該變體被稱為新冠「VUI-202012/01」變異病毒。初步分析表明,該變異體可能更容易在人與人之間傳播。目前正在進行調查,以確定該變體是否會對症狀嚴重程度、抗體反應或疫苗效力產生影響。世衛組織表示,新冠「VUI-202012/01」變異病毒包括14種突變,導致胺基酸變化和染色體或DNA序列的一部分發生缺失,進而失去3個遺傳物質。
  • 世衛組織闢謠
    世衛組織已了解到感染者有在出現症狀之前傳播新型冠狀病毒的可能性。根據對中東呼吸症候群(MERS)的觀察,其他冠狀病毒通過無症狀患者傳播的情況非常罕見。因此,無症狀患者可能不是病毒主要的傳播者。問:收到來自武漢的信件或包裹安全嗎?答:收到來自武漢包裹的人沒有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風險。根據先前的分析,冠狀病毒在包裹或信件等物體上不能存活很久。
  • 世衛組織回應川普:病毒無國界,不能與地域關聯
    世界衛生組織18日說,全球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累計已超過20萬例。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當天在例行記者會上說,該組織收到各個國家和地區報告的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總數已超過20萬例,死亡病例總數超過8000例。確診病例中80%來自西太平洋地區和歐洲地區。
  • 世衛組織官員「作假」:聖誕老人對新冠病毒「免疫」
    據瑞士《一瞥報》15日報導,為了滿足孩子們對聖誕老人送禮物的渴望,世衛組織官員14日罕見「作假」,稱聖誕老人對新冠病毒「免疫」,正穿梭於世界各地發送禮物。世衛組織流行病學家範科霍夫14日在記者會上表示,許多孩子擔心新冠疫情會耽誤年事已高的聖誕老人發送禮物,「我可以告訴大家,聖誕老人對這種病毒免疫。」
  • 世衛組織回應川普稱「中國病毒」:不應把病毒同種族相聯繫
    來源:央視作者:朱赫當地時間18號,世衛組織在日內瓦總部召開新冠肺炎例行發布會,會上,世衛組織衛生緊急項目負責人麥可·瑞安針對媒體關注的美國總統川普稱新冠病毒為「中國病毒」做出回應。世衛組織衛生緊急項目負責人 麥可·瑞安:一直以來我們傳遞的信息就很清晰,病毒沒有國界,不區分種族膚色和財富。我們在語言使用上要小心,應避免把病毒同個人聯繫在一起。我相信任何人都會後悔把病毒同種族聯繫在一起,這是所有人都不希望的,我們需要團結合作。2009年(H1N1)流感大流行是始於北美,我們也沒把它稱作北美流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