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B接口的LED隨身燈始作俑者是誰實在是無從考證了,但真正普及開來應該是在小米推出隨身燈一代產品之後吧(非米粉,說錯勿噴,如有出處請指正,謝謝)。市售各品牌USB LED隨身燈價格從1-30元不等。手頭正好有幾款算是主流的不同品牌產品,從價位、做工、亮度等方面進行個人主觀評測。
(點擊上圖可放大)
一、USB LED隨身燈參數對比
以價格排序,當然是這款1元包郵的LED隨身燈,很明顯是刷銷量的。6顆LED燈珠,功率不明。
站內常見的是倍思特品牌移動電源的推薦,作為移動電源的好伴侶,出品LED隨身燈也是常理。京東曾經有過1分錢的促銷,日常售價9.9元,促銷時8元的價格還是可以接受的。5顆LED燈珠,標稱1.2W功率。
知名數碼存儲品牌勝創出品的LED隨身燈,觸摸功能加持,日常售價9.9元。5顆LED燈珠,標稱0.7W功率。
小米的一代LED隨身燈上市價19.9元,遇到促銷9.9元也是常價了。6顆LED燈珠,標稱1.2W功率。
秉承了上一代USB LED隨身燈的良好口碑,2015年年底小米雜貨鋪推出了增強版,保持19.9元的售價不變,據稱亮度提升50%,而且支持5級亮度調節。10顆LED燈珠,標稱2.5W功率。
二、做工對比
從圖中可以看出,接近20cm的小米增強版是最長的,其他幾款長度都在17cm左右。五款隨身燈都採用了磨砂材質的柔光燈罩,避免了LED燈珠直射的刺眼光芒。勝創隨身燈因為採用觸摸設計所以沒有鋁製散熱片之外,其餘4款的背面都有散熱片。
先來看看這款1元包郵的雜牌隨身燈,燈身塑料材質有明顯異味,手感略粗糙,燈罩邊緣有不規則裂縫,散熱片基本沒用,點亮幾分鐘後就明顯能感受到發熱,連續工作半小時後甚至有些燙手,略覺意外的是這款雜牌隨身燈的的可扭曲程度是最高的,擰成麻花狀也能正常工作,只是內置的鐵絲和外殼結合的並不緊密。
個人認為倍思特隨身燈的造型是這幾款隨身燈中最好看的,做工精細無毛刺無縫隙,觸感舒適,受造型影響導致彎折性一般。
勝創隨身燈採用了類膚材質的塑料外殼,雖然觸感是最好的,但最大的缺點就是不耐髒。因為採用了觸摸開關的設計,所以背面沒有金屬散熱片,好在實際發熱並不嚴重。值得一提的是觸控非常靈敏,手指輕輕拂過即可點亮或關閉。
小米一代和增強版的對比,除了LED燈珠從6顆漲到了10顆之外,還多了個按鍵用於控制電源。相比小米一代在非小米移動電源上使用時必須插拔兩次帶來的不便,增強版的通用性的確是得到了改善。
增強版的電源按鍵在USB接口後方,輕按開啟,然後依次是二級、三級、四級、五級和關閉。外殼材質從手感上沒有明顯區別。
三、亮度對比
使用Sensorsense軟體配合手機的光線感應器進行測試,儘量保證角度一致。得出的照度結果為:
雜牌隨身燈702lux;倍思特1173lux;勝創1026lux;小米一代1764lux
小米增強版10顆LED燈珠帶來了明顯的亮度提升,開啟五級亮度時光線的覆蓋面更廣。
四、功率對比
使用USB測試儀對四款隨身燈進行的功率對比結果如下:
雜牌0.441W;倍思特0.588W;勝創0.686W;小米一代1.225W
小米增強版五級亮度下的功率分別是:
一級0.539W;二級0.588W;三級0.833W;四級1.225W(等同於小米一代的功率);五級2.352W
五、評測小結
做這個評測的初衷是本認為1元包郵的隨身燈也能用啊,和更貴的產品比較到底差距在哪裡呢。首先是做工,從外在來看,品牌貨的確比雜牌要好很多,網上也有品牌隨身燈的拆解圖,看後才知道內在區別也很大。其次是價格,1元和10幾元差別看似很大,但從實際使用上來看並沒有可比性。綜合這幾款隨身燈來說,先去掉雜牌;倍思特亮度過低,去掉;勝創的外殼不耐髒,也沒有散熱片,去掉;小米一代光源明顯偏黃,而且現在已經下架了,去掉;所以推薦購買小米增強版,五級亮度可調還是比較實用的,只是單獨購買算上10元運費就有點不划算了,建議湊單或等米粉節時促銷包郵時購買。最後說說用途,躺在床上看手機是大多數人的常態,雖然這個壞習慣很難改變,但放個隨身燈在枕邊還是可以間接減少對眼睛的傷害吧,相比普通檯燈來說,LED隨身燈的耗電量更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