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英國有一部非常火爆的電視劇,叫做《王冠》,這部電視劇講述了上個世紀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自1952年登基以來,作為英國女王所取得的個人、政治和社會上的成就,以及英國王室不斷去適應日新月異卻又動蕩不安的世界的故事。
菲利普親王在《王冠》第4季首映中發表了評論,揭開了這一季的敘事焦點,該季的敘述重點是歷史上最有影響力的兩位女性領導人之間的關係:瑪格麗特·柴契爾和伊莉莎白二世。
以這部電視劇為引,讓我們來真實地了解和回顧一下,近現代歷史上,最著名的兩位,天賦卓絕的女性政治家之間的故事吧,這兩位頂尖女性政治家都出於英國,並且在同一時代,他們都展現了高位女性無與倫比的力量。一個作為英國首相,一個作為英國女王,那他們之間又會有怎樣的故事呢?
伊莉莎白女王二世。自1952年26歲登基以來,她一直是俘獲英國人心靈的人,作為女君主,她享有超越女性在當代社會中傳統角色的自由。無論從哪方面來看,她都是家庭中的養家餬口者,是每個決定中都擁有最終決定權的人,並且是該國唯一一位擁有周圍男人應有的政治權力的女人。
而柴契爾夫人,作為政壇上鼎鼎有名的「鐵娘子」,她是英國第一位女首相,也是自19世紀初利物浦伯爵以來連任時間最長的英國首相。她的政治哲學與政策主張被通稱為「柴契爾主義」,在任首相期間,對英國的經濟、社會與文化面貌作出了既深且廣的改變。
處於同一時代,她們二人有很多共同點,他們都很有彈性,非常投入,工作非常努力,有非凡的責任感,他們倆都有強烈的基督教信仰,他們都是戰爭一代的女孩。
儘管伊莉莎白女王最初對連續七次與男性同行之後與另一名婦女合作的前景感到興奮(從擔任第一任總理的溫斯頓·邱吉爾開始),但她和柴契爾並沒有比較友好。他們的意識形態和個性衝突非常明顯,與那些在困難時期困擾英國的動蕩不安相呼應。
儘管柴契爾夫人只比女王大六個月,並且在同一戰時時代長大,但兩者在公共生活上卻有很大不同。柴契爾夫人是真正一個白手起家的女人,並且以非常節儉和微薄的養育開始,做著真正的辛勤工作。作為一名女性進入牛津大學並成為一名化學家,在生出雙胞胎,並且一步步踏入政壇,本質上是她的努力和聰明才智
柴契爾與女王之間的敵意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於他們背景的差異。作為倫敦雜貨店的女兒,柴契爾經常加倍關注中產階級,認為如果自己能夠獨立成長和繁榮,別人就沒有理由要求政府提供幫助。相比之下,伊莉莎白因她的出身和前任國王退位的不幸事故,才站穩了自己的位置。
然而王室女兒和店主女兒終究存在著巨大的差異,以至於她們的政見衝突觀念巨大,但是最終,在某種程度上,她們都是為了自己國家的利益孜孜不倦的奮鬥。到在代的末尾,她們終將握手言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