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體衝擊上市,AI四小龍能穿越「死亡谷」嗎?

2020-12-16 燃財經

燃財經(ID:chaintruth)原創

作者 | 楊潔

編輯 | 饒霞飛

AI四小龍的「科創板第一股」終於要出現了。

11月4日,根據上交所官網信息,依圖科技申請科創板上市已獲受理。依圖科技此次預計募資75.05億元,主要用於新一代人工智慧IP及高性能SoC晶片項目、基於視覺推理的邊緣計算系統項目等5個項目以及補充流動資金。

2011年成立的依圖科技,在國內的人工智慧領域中,和商湯科技、曠視科技、雲從科技並稱為「AI四小龍」。根據IDC的數據,從2017年到2019年上半年,它們佔據了國內計算機視覺應用市場份額的60%,分列前四名;公司的估值也均超過了百億元量級。而現在,它們又幾乎是同時向二級市場衝刺。

10月20日,根據天眼查信息,雲從科技完成了章程備案,上市工作取得實質性進展。此外,曠視科技也傳出消息將衝刺科創板。

不止AI四小龍,其他公司也在紛紛開啟上市徵程。日前,物聯網人工智慧公司雲知聲已經完成科創板上市輔導,根據中國恆大研究院的報告,雲知聲估值為12億美元。據媒體透露,另外一家人工智慧公司第四範式也正在進行Pre-IPO輪融資,按照計劃,將在今年年底或明年第一季度提交上市申請。

在前幾年的投資潮後,人工智慧領域迎來了獨角獸公司的上市熱浪。但與此同時發生的,卻是這些AI領頭羊們「上市難」的魔咒。商湯科技從幾年之前,就時不時傳出計劃上市的消息,但至今為止,它也仍然沒有披露明確的上市時間表。早在2019年8月,曠視科技就在港交所提交了IPO申請,但幾經波折,一直上市未果。

AI四小龍為代表的人工智慧獨角獸們集體謀求上市的背後,和人工智慧創投熱潮的起落息息相關。根據行業公認的Gartner技術成熟度曲線,業界人士認為,人工智慧行業已經經歷了五六年的早期爆發期,現在則正處在「死亡之谷」的泡沫期,「淘汰出局」將是所有不能帶來真實商業價值的公司的最終結局。

AI獨角獸們,也正在尋找新的出路,試圖穿越這條死亡谷。

AI四小龍,扎堆IPO

AI獨角獸們吹響了上市的集結號。

一旦依圖科技上市成功,它將成為四小龍中最先接受二級市場考驗的一家公司。

在此之前,今年8月,根據證監會廣東監管局官網披露信息顯示,雲從科技已辦理輔導備案登記,正式開啟IPO之路。10月20日,雲從科技完成了章程備案,據稱可能在明年上半年IPO,上市地點暫未透露。曠視科技更是早在一年前就在港交所提交了招股書。

自從今年7月,寒武紀(688256.SH)作為AI晶片第一股登陸科創板,創下了上市首日漲幅約為290%、市值突破千億元的記錄,寒武紀的創始人陳天石身價也突破300億元。從那時起,作為人工智慧行業的領頭羊,關於AI四小龍的話題就集中在了「何時上市」上。

但上市的歷程,對於這些AI領域的領頭羊來說,卻並非想像中的一帆風順。

從7月份開始,商湯科技就不斷傳出其在資本市場尋求新一輪融資和IPO的消息。彭博社曾報導稱,商湯科技考慮在香港和上海進行IPO;也有媒體報導,商湯科技試圖在私募市場融資10-15億美元,投前目標估值100億美元。

但這些終歸都是傳言,並沒有可見的實質性進展。商湯科技對於IPO的消息,一直表示「不予置評」,也否認有上市的時間表。

曠視科技於去年8月在港交所申請上市,融資額10億美元,根據招股書信息,高盛集團、J.P.摩根和花旗銀行是其港交所上市的聯席保薦人。當時,它也被業內人士寄望成為「AI第一股」。

但在去年10月,包括曠視科技在內的28家中國機構和公司被列入美國出口管制「實體名單」,這被外界認為將影響其上市進程;緊跟著,在去年11月即有消息表示,曠視科技未通過港交所聆訊,隨後曠視科技回應稱這是「不實消息」。

在今年,由於新冠疫情,讓資本市場更加充滿不確定性。2月,港交所官網顯示,曠視科技在港股的IPO申請已經處於失效狀態。曠視科技回應稱「上市進程仍在正常推進」,並推遲了在2月份招股的計劃。

今年9月,界面新聞透露,曠視科技正尋求在香港和內地科創板同步發行上市。對此曠視科技表示「不予置評」。

有傳聞稱,曠視科技的上市之路不順利,是因為其估值過高,造成了成交壓力。

AI四小龍們,不能不急著上市。它們選擇上市的時間點,正處於資本市場對於人工智慧投資已經更趨理性的階段。人工智慧行業投資回報周期長、投入巨大且商業化變現能力還有待考驗的認知,已經廣為人知。

人工智慧創業的黃金時代是在2017年左右。那一年,國務院印發《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將AI正式認定為國家戰略。

2015年,AlphaGo輕鬆戰勝了李世石;2017年,AlphaGo在烏鎮戰勝當時還如日中天的「圍棋第一人」柯潔,橫掃棋壇,也將人工智慧的社會認知程度和話題度,都推上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網際網路巨頭們也適時添了一把火,從百度「All in AI」的口號,到阿里的NASA計劃和達摩院,無疑都在對外界宣稱,移動網際網路之後,一個新時代的開啟。

AI創投熱潮在這個大環境下興起,大量的資金開始瘋狂湧入這個行業。根據CVSource數據,在2013年,人工智慧創企全年融資額為15億元,2017年增長到338億元;到了2018年,僅一季度融資總額就超過了2017全年,達到402億元;2018年人工智慧領域融資總額達到1131億元人民幣。

在人工智慧這條賽道上,「AI四小龍」在2014年聚齊。當時,由於它們的發力點都是計算機視覺領域,因此也被稱為「CV四小龍」。計算機視覺集中在安防、金融、醫療等場景的應用前景,被視為最具商業價值的領域。由於入局較早、技術實力較強,它們成為這輪投資熱潮中的明星企業。

商湯科技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它在業界有一個「融資機器」的稱號,這是因為,從2016年開始,它統共完成了9輪融資,融資總額超過30億美元。

四小龍中的其他公司也成為「吸金獸」。雲從科技前後也完成了差不多10輪左右的融資;去年在港交所提交招股書之前,曠視科技也完成了9輪融資,融資總額達到74.6億元。

高估值也對投資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上市無疑成為了繼續籌錢的合理渠道。但高估值和高投入之下,是長期虧損、難以盈利的現狀,也給它們的商業模式和變現能力帶來了質疑。

在安防、交通、金融這樣的行業內,企業做的基本都是2B、2G的生意。而在安防這塊大市場上,海康威視、大華股份等傳統安防企業佔據了70-80%的市場份額。一位人工智慧公司創始人曾向燃財經介紹,像海康威視、大華股份這類企業,從終端到資料庫、雲端都構建起了軟硬體一體的解決方案,並且在銷售和支持鏈條上佔據優勢。想要切入這個領域的AI公司們,也需要重新搭建自己的整個商業模式。

這同時也為市場帶來了疑問。在這樣的細分領域內,是否有足夠大的市場空間,能夠同時容納幾家估值過百億元的獨角獸公司?

「融資機器」也會失效

目前已披露的幾家公司的招股書,揭開了AI獨角獸們「燒錢」現狀的一角。

根據披露的招股書,截至今年6月底,依圖科技的資產總額為47.98億元,從2017-2019年,依圖科技的總營收經歷了連年的增長,在2019年,依圖科技營收為7.17億元;在2020年上半年,依圖科技已經實現了3.81億元的營收。

但至今為止,依圖科技的淨利潤仍為負值,2019年的淨虧損為36.47億元,今年上半年的淨利潤仍然虧損13.03億元。

在港交所提交招股書時,曠視科技的估值已經達到40億美元左右。但是,根據招股書,在2018年,曠視科技的虧損額是33.51億元,到了2019年上半年,曠視科技虧損達到52億元。曠視科技表示,撇除掉不能反映經營表現項目的影響,經過調整,2018年淨利潤為3220萬元,2019年上半年營收及淨利潤為9.49億元和3270萬元。

但現金流不足,也仍然是曠視科技的一塊心病。2017年、2018年、2019年上半年,曠視科技經營活動所得現金流金額分別為-1.5億元、-7.2億元和-6.8億元。

曠視科技的創始人印奇直言,為任何一個行業提供完善的人工智慧技術,都需要大量的投入。但燒錢能力驚人、商業化進展和盈利能力仍然有待考驗,已然成為外界質疑這些AI獨角獸公司的重點問題。

創投圈對人工智慧傾注的熱情,本質上是「賭未來」。一位投資人告訴燃財經,網際網路和移動網際網路時代,主要是看有多少用戶、多少流量,還是流量經濟的範疇。但網際網路的流量趨近於天花板,它在創新方面的想像力也越來越少了。當網際網路的連接作用發展到一定程度,數據成為核心因素,那麼下一個新的時代,數據驅動以及智能化處理將成為新的標籤。

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一旦在不同行業內得到廣泛應用,將為不同商業場景下的工作效率帶來大幅度提升,並改變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在網際網路和移動網際網路浪潮之後,沒有人會願意錯過這樣一個巨大的機遇。

但現實證明,人工智慧註定是個「長跑」賽道。當投資熱浪過去之後,AI公司數量猛增的表象下隱藏的問題,也在2018年之後爆發。

2017年12月,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在一次公開演講中表示,「明年將會有一大批的人工智慧創業公司倒閉,但整體上人工智慧會大規模發展,就像當年看網際網路泡沫一樣。」而創新工場的董事長李開復也在2018年接受採訪時表示,他認為,2018年底前將會出現許多人工智慧市場上的經濟泡沫。「像人臉識別,人臉識別當然是有商業價值的,但我們需要15家公司來做嗎?

行業的急轉彎來得太快。根據騰訊研究院的報告,僅在2017年上半年,6個月內中美就倒閉了超過50家AI企業。

投資人對AI賽道的熱情開始出現明顯縮水。根據投中研究院與崇期資本聯合發布的《2019中國人工智慧產業投融資白皮書》,2019年前三個季度人工智慧領域總體融資規模僅為577億元,2018年這一數字為1189億元。

李開復在2020年的一次公開演講中提出,「不少AI公司割了不少投資人的韭菜。」在他看來,過往兩年AI創業公司估值過高,非理性燒錢模式難以為繼。「有些公司估值是非常荒謬的,所以這些公司肯定會碰到問題」。

「錢荒」的資本寒冬,AI公司們過高的估值,已經成了很多AI創業公司的掣肘。

即使是「融資機器」商湯科技,也已經兩年時間沒有新的資本入駐了,它的上一輪融資還停留在2018年9月。去年《華爾街日報》就報導稱,軟銀願景基金兩大外部投資者——沙烏地阿拉伯的公共投資基金(PIF),以及阿布達比的穆巴達拉投資公司(Mubadala),都表示了對軟銀投資的科技公司「估值過高」的不滿。它們所指的科技公司中,就包括商湯科技。隨後,穆巴達拉投資退出了對於商湯科技的投資。商湯科技曾對此回應稱,自己從未進行過這筆融資。

2020年3月,依圖科技完成3000萬美元的新一輪融資,投資方為潤誠產業領航基金,這一輪的融資金額不到此前最高一輪融資金額的1/6。

要想活下去,需要看公司的「造血」能力。而AI技術落地難、商業化周期長的問題,也日漸凸顯出來。

在公開的AI公司中拿到的最高訂單額,來自雲從科技。據廣州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公告,雲從科技在今年9月25日,中標《廣州市南沙區衛生健康局中山大學附屬第一(南沙)醫院信息基礎設施與智能化管控平臺建設項目》。公告顯示,該項目金額超過3億元,這是目前公開的AI企業單一訂單中金額最高的一筆,但這和網際網路公司們的賺錢能力相比,仍然顯得小巫見大巫。

而與此同時,AI公司在研發投入方面,則是公認的花錢大頭。根據曠視科技的招股書,在研發投入上,曠視科技三年內的支出接近了9億元。

隨著近兩年IPO的熱潮興起,人工智慧獨角獸們也面臨上市的最佳窗口期。但對它們而言,尋找更佳的商業化場景、推動技術落地,則是更加重要的問題。一旦尋求上市,市場對它們自我造血能力的拷問,也將更加嚴厲。

尋找新解法

今年7月,曠視科技的創始人印奇和聯合創始人唐文斌,少見地共同參與了一個媒體交流活動。在這場交流中佔據了很長時間的,是針對外界最關心的人工智慧公司商業化前景問題的溝通。印奇分享了一組技術成熟度曲線,這條曲線把新技術劃分為五個發展階段:萌芽期、過熱期、低谷期、復甦期與成熟期。他承認,AI的快速爆發期發生在五六年前,現在正處於「死亡之谷」的泡沫期,不帶來真實價值的AI公司將被淘汰出局。

而要走出這個階段所需的時間,印奇認為大概需要18-24個月,目前行業「行之將半」。

也就是說,在現在這個AI產業落地的深水區,誰能最先實現價值閉環、產業落地,誰就將有生存下去的權利,而市場留給它們的時間,還剩下不到兩年。

AI四小龍們開始在更加垂直的領域,去尋求商業模式的差異化。

2019年,曠視科技進行了品牌升級。在技術層面上,將人臉識別平臺Face++升級為系統化AI算法引擎Brain++,用以拉通從數據到部署的算法全要素、全流程生產。印奇表示,公司進行戰略轉型,向AI物聯網進軍。

曠視科技選擇的新落點之一,則是供應鏈物聯網。今年10月,曠視科技正式宣布了智慧物流業務的定位與戰略布局。早在2018年,曠視科技就收購了智能化解決方案公司艾瑞思機器人(Ares robot)。在去年品牌升級的同時,曠視科技的機器人核心戰略河圖(Hetu)也對外亮相,它可以成為機器人網絡的「大腦」。

曠視科技方面認為,「AI賦能物流」是曠視科技獨有、同行們所不具備的,在這個層面可以打出差異化產品、形成差異化服務。

依圖科技則是轉身「造芯」,給自己定位為「AI算力」公司。去年5月,依圖科技提出了「算法即晶片」構想,推出全球首款深度學習雲端定製SoC晶片,成為首個自主研發AI晶片並商用的AI公司。

根據依圖科技的招股書,IPO所募集的資金投入重點,也將是晶片相關產品的研發。招股書顯示,在75億元的募資額中,將有23.18億元用於新一代人工智慧IP及高性能SoC晶片項目,8.11億元用於基於視覺推理的邊緣計算系統項目,10.7億元用於新一代人工智慧計算系統項目。

雲從科技最早從金融和安防領域落地,從2017年開始,也逐漸擴展到智慧商業板塊。商湯科技則在一直不斷地擴大業務範圍,在自動駕駛、智慧型手機、醫療健康、文娛、廣告、新零售等領域布局後,今年又宣布正式進軍AI教育,成立了子品牌——商湯教育。

2B和人工智慧,在經歷了今年的疫情之後,仍然是創投領域的熱點。但對創業者們而言,資本市場要聽的不再是一個面向未來的「科幻」故事,而是實際的商業內容。

「今年機構投資會更加謹慎,更偏向於去投抗風險能力強、商業模式穩健的項目,而避開那種停留在『講故事』階段的項目。」青桐資本執行總經理陳蓉鴻說,「針對具體項目而言,我們會更關注AI技術是否能對行業降本增效,以及AI方案的完整性,即從數據到算法、從軟體到硬體開發、從單一硬體再到整體方案的完整性。」

人工智慧的商業化能否成功,並不是依靠幾個項目落地就能實現。但離開了資本的聚光燈,擠出泡沫,反而是AI技術脫離神話、真正落地的開始。

相關焦點

  • 四小龍集體衝刺上市,AI的寒冬結束了?
    作為AI創投熱中的代表性公司,四小龍集體謀求上市是行業不可忽視的事件,而探尋「AI四小龍」近年來密集尋求上市的緣由,則又繞不開人工智慧熱潮的起落。從炙夏到嚴冬2018年,金沙江創業投資基金董事總經理朱嘯虎表示:「教育、企業應用和人工智慧是資本寒冬的『吉祥三寶』。」
  • 四小龍集體衝刺上市 AI的寒冬結束了?
    作為AI創投熱中的代表性公司,四小龍集體謀求上市是行業不可忽視的事件,而探尋「AI四小龍」近年來密集尋求上市的緣由,則又繞不開人工智慧熱潮的起落。從炙夏到嚴冬2018年,金沙江創業投資基金董事總經理朱嘯虎表示:「教育、企業應用和人工智慧是資本寒冬的『吉祥三寶』。」在彼時大環境下,如此判斷有其道理。
  • 硬科技創業如何穿越「死亡谷」?香港科大百創大賽:左手給錢,右手賦能
    左手啟動資金,右手系統指導在當前的創業環境下,硬科技創業成功率極低,因此被稱為 「死亡谷穿越之旅」。一項硬科技的創新從研究到開發,再到技術轉讓和產品上市,需要一段漫長的時間,最後還要通過商業化來取得市場成功。過程中,很多科創企業在起步期就「死掉了」,還有一些艱難走到了產品階段,卻因為不能被市場或消費者接受而 「死亡」。
  • 上市「三缺一」,AI四小龍,誰更有巨頭相?
    2020年12月3日,雲從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雲從科技)在上交所披露招股書,正式衝刺科創板上市。為何AI企業對上市都如此熱衷?有業內人士分析,AI企業大多都有「富貴病」,需要大筆資金投入是首要原因;其次,對於計算機視覺「四小龍」來說,彼此定位、方向、技術、布局等都大同小異,如果誰能先於對手完成上市,成為「AI第一股」,或將在業內確立更高的行業知名度,以及掌握一定的市場話語權。
  • AI創企:不上市,毋寧死
    2020年下半年,AI創企們虧損上市的新聞一次次打開了傳統業者的新世界——在AI創企華麗的旗袍下爬滿了蝨子,成為最引人關注的問題。同時在這些企業的招股書上也明確提出,未來仍會有持續虧損或者退市的可能性,因此業內也有人稱這種行為為「帶血上市」,對於是否真的能找到接盤的,目前還是一個問號,但這些更多被忽略,在更多的科技媒體中,變成了衝擊AI第一股的競技遊戲。
  • 「死亡谷」黑竹溝,被稱為中國版的「百慕達」,究竟有何神秘?
    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死亡谷」黑竹溝,位於樂山市峨邊彝族自治縣境內。由於其中藏有許多未解之謎,被當地人稱為「魔鬼三角洲」,中國的「百慕達」。黑竹溝地勢雄險,景觀壯闊。原始森林的地貌,形成了各種各樣的原始生態和珍稀物種。
  • 威馬汽車衝刺科創板 造車"四小龍"會師資本市場
    "智能新能源車企的發展格局已初步確立,窗口期正在縮小,如果上市順利,威馬汽車將是造車新勢力'四小龍'中唯一在科創板上市的公司。"汽車行業觀察人士日前表示,智能新能源汽車已成為驅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行業也形成了"一超多強"的競爭格局。
  • 流血上市:和時間賽跑 AI企業還有機會嗎?
    原標題:流血上市:和時間賽跑,AI企業還有機會嗎?   上市募資求解   困境之中,AI企業們都把衝擊IPO,當做了必須抓住的機會開始全力衝刺。而對AI企業更為友好的科創板,自然成了它們上市最好的選擇。   比如,科創板實施的五套上市標準,允許AI企業虧損上市,這為連年虧損的AI企業打開了衝擊IPO的大門。
  • 流血上市:AI獨角獸的自救
    上市募資求解困境之中,AI企業們都把衝擊IPO,當做了必須抓住的機會開始全力衝刺。而對AI企業更為友好的科創板,自然成了它們上市最好的選擇。比如,科創板實施的五套上市標準,允許AI企業虧損上市,這為連年虧損的AI企業打開了衝擊IPO的大門。
  • C3.ai(AI.US)上市即暴漲,矽谷傳奇Tom Siebel續寫創業神話
    這幾天,矽谷科技公司扎堆上市——前有DoorDash(DASH.US)以逼近Airbnb(ABNB.US)的市值登陸交易所,隨後Airbnb也成功上市,當天股價直接翻倍……同樣在本周,C3.ai(AI.US),一家和Airbnb、DoorDash相比名氣沒那麼大的公司也登陸了紐交所。
  • 中國最「神秘」的地方,號稱「死亡之谷」,中國百慕達
    中國最「神秘」的地方,號稱「死亡之谷」,中國百慕達。要是說起百慕達,大家肯定自然都有所耳聞,有聽說飛機進入裡面就再也沒有出來的,也有人說很多輪船進過百慕達之後都被沉入了海底,對百慕達那是議論紛紛,卻沒有一點結果,然而,中國也有類似百慕達的地方。
  • 中醫藥產業基地新成員集體入駐東方美谷奧園上海科技園共繪奉賢...
    12月19日,由上海中醫藥大學、奉賢區科學技術協會指導,上海市工業綜合開發區主辦,上海奧園美谷、東方美谷化妝品技術研究中心共同承辦的東方美谷中醫藥產業基地新成員集體入駐儀式暨東方美谷中醫藥技術產業化高峰論壇在上海南郊賓館盛大啟動,來自醫美產業企業、化妝品企業及產業行業的知名學者們匯聚一堂,新成員集體入駐東方美谷奧園上海科技園,
  • 西安赫赫有名的「商業四小龍」,如今3家已消失,只剩1家還在堅守
    不過你知道嗎?曾經的西安最熱鬧的商場可不是這些,從最早的唐城、解放路商場到後來的開元民生,每一家都曾經創造過輝煌,而曾經叱詫風雲的西安「商業四小龍」也是紅極一時,雖然如今有些已經消失有些泯然眾人,但它們曾經帶給我們的歡樂是任何時期的商場都無法取代的。「其實,那是西安市碑林區的商業四小龍,但是在整個西安市都很有影響。」
  • C3.ai上市即暴漲,矽谷傳奇Tom Siebel續寫創業神話
    來源:新浪財經原標題:C3.ai(AI.US)上市即暴漲,矽谷傳奇Tom Siebel續寫創業神話本文源自 微信公眾號「矽星人」這幾天,矽谷科技公司扎堆上市——前有DoorDash(DASH.US)以逼近Airbnb(ABNB.US)的市值登陸交易所
  • 美股異動:C3.ai(AI.US)漲超6% 今年上市至今已漲超300%
    原標題:美股異動 | C3.ai(AI.US)漲超6%,今年上市至今已漲超300%   12月22日(周二)美股盤初,C3.ai(AI.US)繼續上漲
  • 《甜心選擇2》ai少女dlc導入使用心得 ai少女dlc可以使用嗎
    少女dlc導入使用心得 ai少女dlc可以使用嗎 2020-05-30 15:17:08 戀愛養成LVG 人氣值:加載中...
  • ...第三季度穩居亞洲四小龍第1名 全球供應鏈重組將實施「臺灣製造...
    蔡英文:臺灣今年第三季度穩居亞洲四小龍第1名 全球供應鏈重組將實施「臺灣製造」再升級 文/editor2020-11-30 13:45:42來源:FX168 亞洲交易博覽:每日抽獎,註冊有禮> FX168財經報社
  • 穿越火線:最奇葩的3種死亡姿勢,網友:這暗月子彈燙屁股嗎?
    說起穿越火線當中的遊戲角色,那可真是數不勝數,單單只是一些普通的點卷角色就已經高達了十幾種,更別說英雄級了。而每次角色在死亡時,都會擺出各式各樣的姿勢,那今天小編就來和大家盤點在穿越火線當中,最奇葩的4種死亡姿勢,看看你有沒有經歷過呢?
  • 晶片破壁者(十二.下):青瓦臺魔咒與半導體「死亡谷」
    比方新興企業如果業務對現有的財閥帶來威脅,他們便會通過自己龐大的勢力逼其退出;一些利潤良好的新領域,財閥也不吝於僅去分一杯羹,搶奪創業企業的生存空間;很多低效率的財閥子公司背負著極高的債務,卻能依靠著集團的資源優勢繼續生存……這些情況嚴重損害了市場的「擇優」資源配置,也失去了公平競爭的價值,不僅限制了韓國半導體領域的增長與活力,也增大了財閥巨頭的風險。
  • 崑崙山神秘死亡谷:2次發生離奇事件,常年派重兵把守
    威名遠播的死亡谷死亡一直以來都是最恐怖的存在,離奇的死亡更是讓人心驚膽寒。恐懼都是源於未知,特別是莫名其妙的死亡更讓人望而生畏。在崑崙山有著一個婦孺皆知的可怕的地方,當有人提到它時,當地的人幾乎是異口同聲地說"千萬不要進去",甚至可以從他們驚慌失措的神情中察覺出異樣的恐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