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裡約熱內盧7月10日電隨筆:巴西「配額制」讓寒門學子圓大學夢
新華社記者陳威華
去年底,因為辦理事務與巴西一家知名律師事務所打過幾次交道。在巴西,律師通常是一個屬於白人精英的職業。出乎意料的是,陪同記者前往有關部門辦手續的是一名黑人實習生。
這個名叫塔伊娜的22歲女孩子告訴記者,她是裡約熱內盧聯邦大學法律系的大四學生,能考入傳統上被白人學生壟斷的法律專業,歸功於近年巴西公立高校實行的「配額制」。
所謂「配額制」,是指根據法律規定,巴西公立大學50%的入學名額必須按照種族、收入等標準,分配給公立中學畢業生。在巴西,由於公立教育系統教學質量相對較差,中產階級以上家庭的孩子通常從小到大在私立學校接受教育,最後考入免交學費的聯邦大學深造或者到歐美留學。大學將一半入學名額分配給公立中學畢業生,意味著上大學的機會向普通家庭的孩子傾斜,以黑人、混血種人為主的公立中學學生得以一圓大學夢,從而打破社會階層固化的狀況,推動實現社會公平。
巴西是擁有黑人人口最多的非洲以外國家之一。粗略統計顯示,黑人佔巴西總人口的45%,佔極端貧困人口的三分之二。2003年的統計數字顯示,擁有大學文憑的黑人比例不到2%。巴西15歲以上白人文盲率為8%,而黑人高達20%。在實行「配額制」之前,巴西地理統計局數據顯示,巴西每年招收的140萬名大學生中只有3%是黑人和混血種人。10%收入最低家庭的子女佔公立高校大學生總數的1%,10%收入最高家庭子女所佔比例為48%。
巴西高等教育機會分配與成果分享不公成了社會問題,許多有識之士呼籲政府和教育界實行變革。2000年,裡約熱內盧州立大學成為第一個「吃螃蟹」的教育機構,實行向公立中學畢業生傾斜的配額政策。2003年,大學「配額制」在巴伊亞州和裡約熱內盧州進行試點。據統計,該政策使黑人和混血種人學生在如醫學、法律和工程等精英專業就讀的人數增長了兩到三倍。
塔伊娜說,要不是「配額制」賦予她的種族優勢,2011年她上大學時根本不敢奢望進入裡約聯邦大學,更不指望考入法律系。
由於試點工程很見成效,2012年8月,巴西高校「配額制」正式成為法律,規定公立大學黑人學生必須佔40%,公立中學畢業生佔50%,特需生(如身體有殘障的學生)佔10%。這項法律允許公立大學有4年適應期,可分階段提高名額比例。但據巴西教育部提供的資料,目前幾乎所有公立大學都已在實行配額規定。
巴西利亞大學計算機系博士生導師李偉鋼告訴記者,他的學生前些年主要是從私立名校畢業的白人孩子,隨著「配額制」的實施,現在已經有不少公立中學畢業的黑人和混血種人孩子了。
「配額制」給予巴西寒門學子一圓大學夢的機會,讓他們的人生道路有了更明確的方向。塔伊娜告訴記者,她希望畢業後做幾年律師,再爭取考入有巴西「外交官搖籃」之稱的巴西外交部白河學院,最終成為外交官或國際法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