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著名寶藏配角演員楊新鳴的文章中,發現好多人都以為他是臺灣省人。一看就知道,八成又有人將楊新鳴認成金士傑了。
老楊土生土長的陝西人之所以被認錯,除了在相貌上和金士傑有些相似之處之外,關鍵是演技上,楊新鳴和金士傑都屬於卓越的演技派,而且在近些年的影視劇中兩人還都經常出演讓你印象深刻的配角。
不過,如果我們只用演技精湛的演技派來定義金士傑的話,那無疑是遠遠不夠的,因為他的身份有些特殊,養過豬、當過兵,關鍵他還是臺灣省話劇和劇場文化的奠基人,堪稱臺灣話劇教父級的人。
金士傑在臺灣省文化界和影視界擁有極高的地位和口碑,之所以晚年經常在各種影視劇甚至爛片中出演配角,那還要從頭說起。
一、 眷村的故事
金士傑祖籍安徽合肥,父母1949年到了臺灣,1951年生下了金士傑,他在家排行老二,金士傑的童年和他未來的搭檔林青霞一樣,都是在眷村度過的。
眷村是一個很特殊的村,是移居臺灣的大陸人聚居的地方,往悲觀了說,眷村那裡是沒有祖墳的,因此眷村裡充滿了鄉愁的氣味。
在眷村這個充滿鄉愁的地方,金士傑從小就有不同於一般小孩的情緒,文藝或者憤怒,間或有之。他最喜歡的事情就是編故事,也不知道這是一種天賦還是一種書讀多了往外溢出的反應,或者說他就像《平凡的世界》裡孫少平一樣,內心充滿了孤獨感。
高中畢業後,金士傑放棄了聯考(高考),他認為去讀大學然後謀求個高薪工作是沒有出息的表現,人總要做出一番事情的,而不是隨波逐流。
金士傑選擇了讀農專的畜牧科,學的是獸醫,但在上學期間她幾乎都是在書店和電影院裡度過。
畢業後金士傑收拾行囊準備前往臺北尋找自己的夢想,父親並沒有攔阻他,但望著父親不舍落淚的背影,金士傑改變主意,先盡孝道再尋求前途。
金士傑開始了養豬生涯,在牧場幹了一年多。養了豬,服了兵役,27歲時,他終於下決心去了臺北。從此開始了一段傳奇,也告別了正常人的生活,直到三十年後才回歸。
二、 話劇拓荒者
不知道是時代選擇了金士傑,還是金士傑恰好瞄準了時代,
七十年代末的臺灣省,正處於社會從僵化到活躍的過渡期,尤其是在文藝圈更是百花待放。
金士傑想編故事、說故事和演故事,這個夢想實現的舞臺除了電影就是劇場,他加入了耕莘實驗劇團,隨後由於創辦人要出國進修,隨將這個劇團交給金士傑管理。
說是劇團,用金士傑的話說,簡直就是丐幫大會,排練場所是個破地方,劇團的成員做什麼工作的都有,穿的衣服也是很不講究,不過這倒符合金士傑身上的「眷村氣質」。
金士傑一邊做搬運工,一邊操持著劇團排練,每到收工,當工友們在宿舍裡吹牛喝酒聊女人時,金士傑卻在一旁默默寫著劇本。
1980年,劇團改名為蘭陵劇團,其名字來自於《蘭陵破陣曲》。隨即當年劇團排演了金士傑創作的劇目《荷珠新配》。
不得不說,金士傑是一個很聰明的人,《荷珠新配》取材於京劇曲目《荷珠配》,是講一個善意欺騙的故事。但金士傑汲取了傳統文化營養之後大膽改編,將故事套在現實社會中,用一個司機和一個小姐為載體講了一個惡意欺騙的故事。金士傑用此劇諷刺了轉型社會中一切向錢看的風氣。
傳統結合現實,荒誕加諷刺,是最容易出效果的,《荷珠新配》一炮而紅,蘭陵劇團成為臺灣話劇和劇場文化的先行者,金士傑成為臺灣話劇的拓荒人。臺灣著名的劇作人顧寶明、李國修、杜可風等都曾參加過蘭陵劇團。在蘭陵劇團影響下,賴聲川也在隨後幾年成立了著名的「表演工作坊」。
但在取得成功之後,面對如潮的讚譽,金士傑卻陷入痛苦,他認為自己只是浪得虛名,表揚和名氣只會讓他更加痛苦,於是他去了日本進修默劇。
所謂天才,他們總是和普通人不一樣的,大家不看好話劇的時候,他去做話劇。當話劇紅了,他卻感覺到自己的不足轉身離去,而不是趁著紅撈一把。
三、 永遠的江濱柳
八十年代中後期,金士傑將更多的精力放在表演上,他有一部代表作不得不提。
當然是《暗戀桃花源》,這部賴聲川執導的話劇在臺灣省屢演不衰,成為表演工作坊的鎮團之寶。
所謂《暗戀桃花源》並不是單純愛情戲,相反卻像一個鬧劇,但在鬧中有靜,亂中有情,是結合了藝術和商業的完美之作。
《暗戀桃花源》能成為臺灣省話劇的的代表,當然也離不開幾位著名演員的卓越演技,李立群、顧寶明和金士傑都是其中的佼佼者,他們也被稱為臺灣話劇界的三位泰鬥。
這其中最被認可的還是金士傑,《暗戀桃花源》三度排演,分別是1986年,1991年和1999年,飾演雲之凡的女主角從丁乃竺、林青霞到蕭艾,再加上1992年林青霞主演的電影版,相當於跨度13年的四個版本。這四個版本裡,飾演男主角江濱柳的始終只有一個人,金士傑。
因此,金士傑也被稱為「永遠的江濱柳」。
金士傑在話劇舞臺上的經典作品還有和李立群合作的《這一夜,我們說相聲》,還有他第二個滿意的話劇作品《相約星期二》。
四、 苦行僧
雖然擁有極大的聲譽和口碑,而且早在八十年代就已經出名,但金士傑卻一直過著苦行僧一樣的生活。
他不講究穿,他認為穿新衣服很丟人,很娘,窮窮的髒髒的才比較男子漢。窮才是美,窮才能保持一種傲氣。
他不講究吃,在蘭陵劇團草創之時他為了節約開支總去朋友家吃剩菜剩飯,而且和朋友約法三章,不許做新菜,不定時,不寒暄客套。他喜吃剩菜的名聲傳出去之後還出了笑話,去吃喜宴,吃到一半他有事要離開,主人家趕緊招呼打包剩菜給金老師帶走,金士傑連忙阻攔:桌上其他客人還沒吃完呢。
哪怕到了新世紀,金士傑依然不會開車、不用手機,甚至於連他家的家具都是朋友們送的二手貨。
金士傑的理解是:一朝麻雀變鳳凰,那是明星,只有窮,才能代表大眾。
五、 最有質感的配角
文藝青年認識金士傑多半是從《暗戀桃花源》開始的,而普通青年認識金士傑,可能很多都是從《黑金》開始的,還記得那句臺詞嗎「你害我背黑鍋」。
金士傑是話劇演員,當然也接演電影和電視劇,但是數量和頻率都不是很高。但當他步入花甲之年以後,他卻頻頻接演影視劇,而且大小角色不挑,劇本也不挑,甚至一度接演的爛片成堆。
雖然金士傑出演的電影並不是每一部都有水準,但他始終是電影中演技最有質感的那一位。
相信凡是看過電影《繡春刀》的朋友,都一定會對那個男六號魏忠賢的演技表示讚賞,瘋癲中帶著冷靜,氣勢中帶著狡猾,堪稱是對這個死太監的絕佳演繹。金士傑也憑這個男六號獲得最佳男配角的提名。
此外,《師父》《勝者為王》等電影中金士傑也都有傑出表現,憑藉《師父》他獲得了北京國際電影節最佳男配角獎。
金士傑接戲似乎從不考慮角色大小,也不考慮導演水平。在《唐人街探案》中他演了一個搞笑又強勢的閆先生,很出彩但戲份很少。
在正午陽光的電視劇《外科風雲》中他飾演了形象複雜的修敏齊,同樣,雖然演技很有質感但戲份也不多。
金士傑甚至還出演了《猛蟲過江》等爛片,這讓很多人不解,這位臺灣省的話劇教父,為何會屈尊出演如此多的配角,甚至不惜狂接爛片。
六、 回歸生活
說來也有意思,金士傑終於回歸了正常生活。
金士傑的感情生活很簡單,他曾經打定主意堅持不婚主義,在46歲時他遇上了大他六歲的演員葉雯,兩人談了十年戀愛,最後以2006年葉雯因抑鬱症自殺結束。在告別儀式上,金士傑為葉雯宣讀了他的「最後一封情書」。彼時的他依然還保持著文藝青年的情愫。
2009年,已經58歲的金士傑遇上了小他25歲的學生塗谷蘋,他居然墜入愛河決定結婚,然後像一個懵懂的普通青年一樣拎著點心到塗谷蘋的家裡提親。
當金士傑步入花甲之年的時候,塗谷蘋為他生了一對雙胞胎,而金士傑也終於徹底回歸了正常人的生活。他為了接送孩子學會了開車,為了向老婆報告行蹤學會使用智慧型手機,當然,為了賺錢讓孩子過好生活,他開始接很多戲,不拒絕爛片。
回歸正常人生活的金士傑,似乎沒有了傲氣,變成了一個可愛的半老頭,但對於他的影迷來說,這樣的金士傑更讓粉絲們感到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