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造《樂隊的夏天》的馬東,IP易成,生意難做?

2021-01-08 36kr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饅頭商學院」(ID:mantousxy),作者 花卷,36氪經授權轉載。

2019年暑期檔熱門綜藝《樂隊的夏天》(以下簡稱」樂夏「)微博在這周一亮出了近期的流量「戰」績:

#彭磊吐槽李誕#登頂微博熱搜第一,話題討論突破260萬。單周熱搜31個,覆蓋全網多平臺。

豆瓣口碑也從播出伊始的7分一路拉升到8.7分,穩坐「一周國內口碑綜藝榜」NO,1,一時間各方媒體讚譽有加。

節目的操盤手,就是創立《奇葩說》的馬東和他的米未傳媒。

但是,眼毒的娛評人和資本市場從未停止對馬東及其娛樂世界的冷靜觀察。

米未傳媒創立4年來,有多大的成功,就有多大爭議。

種種潛藏的危機,也隨著《樂夏》漸進尾聲,凸現出來——

「《樂隊的夏天》難破小眾圈層,馬東與米未也有「冬」年危機?」

「樂隊的夏天,米未的困境」

「《樂隊的夏天》迎來史上最大爭議」

「《樂隊的夏天》,充滿爭議的夏天」

……

沒看過《樂夏》的朋友,可以直接把它想像成「中國樂隊版的《我是歌手》」——31支新老樂隊,通過11輪競演,來爭奪「中國最HOT」樂隊稱號。

節目誕生的緣由來自馬東的老搭檔製片人牟頔,想做一檔講述樂隊故事的節目,牟頔採訪時提到:

「這些性格鮮明的人,他們對音樂理想的堅持和熱愛,還有背後的悲歡離合,天生是綜藝節目的寶藏。我希望讓讓更多人看見他們。」

想達到這個目標,光做樂隊之間的PK,這影響力肯定不夠,沒人看,也hold不住極有性格的音樂人,一盤散沙的節目視頻平臺更不會買單。

於是,馬東使出了一招「四步走」策略——

①找流量站臺 →②製造衝突話題→ ③販賣小眾文化→④鞏固節目口碑。

朋友圈資源豐富的馬東先是找來了張亞東、喬杉、歐陽娜娜、高曉松、吳青峰、老狼、樸樹、李健、白巖松來做常駐和飛行嘉賓,一個個能說會道,陣容堪稱豪華。

然後在操盤節目內容時,為《樂夏》植入了《奇葩說》的成功基因——八卦娛樂的網生氣質。

隨著播出,#張亞東流淚、高曉松感慨#、#李健熱淚盈眶兩次#、#老狼一看《樂夏》就失眠#的討論,迅速為節目博得關注,熱搜榜的相關內容也讓多年來深愛樂隊文化的粉絲樂昏了頭。

許多節目粉絲都在感謝馬東和牟頔,實現了他們立下的flag——讓更多人知道這些樂隊。

藉助話題熱度,大家眼裡「叛逆、神秘、地下、小眾」的樂隊們終於「出圈」了!

看《樂夏》也成了這個暑期追求個性、蹭熱度的不二選擇。

馬東認準了網友們的心理,此時正是向大眾銷售小眾文化的最好時機。

遠離主流文化,站在先鋒文化的殘骸中不再是一個好的選擇。

同時混合文化也不再奏效了,新的文化生態環境中,邊緣文化和主流文化之間的界限,已經模糊到分不清彼此了。

唯一要緊的是為自己貼上特定的小眾標誌。

——《小眾行為學》詹姆斯·哈金

但是,「八卦領進門,修行靠個人」的這種玩兒法或許只適合看熱鬧不嫌事兒大的《奇葩說》,卻沒能幫《樂夏》的品質保駕護航。

不要忘了,追崇小眾文化的大部分消費者,都對自由個性極為饑渴,在被主流大眾文化浸染多年之後,小眾文化給這些人新鮮感,令他們發現新的自我。

但追逐八卦娛樂信息,是典型的大眾行為,這與欣賞小眾文化的群體欲望背道而馳。

馬東的的最後一步棋,在落子時,遭遇了受眾擰巴和推廣梗阻。

上周六播出的第十期《樂夏》,嘉賓歐陽娜娜聊起了一個熱搜:#陳輝怎麼保養的#。

陳輝,「面孔樂隊」主唱,比歐陽娜娜大32歲,這位樂壇前輩在臺上緊接美少女的話自嘲:「沒想到30年的老搖滾,因為臉上了熱搜,有點笑話。」一番話讓許多上了年紀的陳輝粉們感到了尷尬和傷心。

除了討論樂手的養生之道,還有像#彭磊吐槽李誕是網生藝人#、#張亞東聽完盤尼西林改編樸樹哭了#之類的花邊話題,也佔據過微博熱搜顯著位置。

隨著節目期數漸進尾聲,樂隊間晉級的激烈競爭和嘉賓的犀利點評,越來越成為網生段子的好素材。

喜歡蹭熱度愛八卦的普通網友混著營銷號和鍵盤俠,開始在社交媒體上爭論,雖然節目話題討論度和閱讀量直線上升,但真正該被關注的歌曲本身,卻被藏在了八卦的背後、鮮為人知。

當被綜藝節目包裹的情懷變調後,樂隊鐵粉們慢慢醒過味來:

節目怎麼變質了?我們默默愛了那麼多年的樂隊忽然成了娛樂風暴的中心?要依靠話題流量才能「出圈」?

看著1989年就成立的「面孔樂隊」在臺上拘束的站著的畫面,粉絲心中的自由和不羈也被踩碎了,他們不幹了,更不用提自己的真愛樂隊被淘汰下場的心碎一幕。

馬東在採訪中曾說過,範湉湉這些《奇葩說》的辯手們,是可以被「妖精化」的,觀眾也愛他們的「妖魔嘴仗」。

但寡言少語的樂隊漢子一旦被綜藝節目包裝出「妖精化」,就沒了小眾氣質,馬東想鞏固的節目口碑也就亂了節奏。

留下叫好的,還是愛看綜藝節目的那撥人,而不是樂隊的追隨者。

第一季或許可以安然退場,但到了明年第二季《樂夏》籌備期,恐怕那些如黑豹、唐朝等經典樂隊的招募,都將成為問題。

有犀利的娛評人拋出《樂隊的夏天:一場米未求生的搖滾奇葩說》這樣的文章標題,並客觀指出:

「《樂隊的夏天》強調馬東和樂隊成員的談話,以及旁白的設計都給人一種搖滾版奇葩說的效果。

看來米未還是沒有在轉型中徹底甩開《奇葩說》的影子,但米未求生欲很強。

它很明白自己的處境,自從2016年2月完成A輪融資並估值20億後,其在資本市場上就沒什麼動靜了。

經過2017年、2018年兩年,人們一直記住的米未其實就是「奇葩說」和馬東本人。所以米未現在祭出《樂隊的夏天》,更像是不讓自己過冬天。」

經常把「人生需要歸零」掛在嘴邊的馬東,這次是否也要再次自我歸零,重新思考下自己和米未傳媒的將來?一如2013年,他離開央視進入愛奇藝的那一天。

02.馬東,超級IP的創業之路

馬東的人生軌跡,有點傳奇。

相聲大師馬季的兒子是他的初始符號,父親的光環沒能成隱形的翅膀,反而增加了隱形的壓力,18歲的馬東扭頭奔去南半球,乾脆利索。

在澳洲學完跟娛樂半毛錢都不沾的計算機之後,又工作了幾年,28歲回國在北影學了電視專業,冥冥之中般,就與熒幕再沒分開過。

他在湖南臺當主持、進央視當製片人、做導演,2013年網絡視頻平臺發展初期,從央視辭職就任愛奇藝首席內容官,推出第一季《奇葩說》,同時擔當節目主持。

馬東把「辯論」這種既學術又枯燥的語言對戰,用娛樂化的手段,成功包裝成接地氣、打共鳴的「嘴仗大世界」兼「金句生成器」,不斷收割好口碑和商業果實,獲得了巨大的市場回報。

他的身份也從著名相聲演員馬季的兒子升級成米未傳媒創始人馬東、超級個人IP馬東——

2016年米未成立大會即宣布獲得20億估值的A輪融資,由李開復的創新工場領投、娛樂工場跟投,這也是創新工場成立以來最大的一筆人民幣投資項目。

《奇葩說》延續至第五季,總招商收入已經達到15億,類似的現象級成功還體現在米未的付費音頻課程《好好說話》中,課程開售當晚10點課程銷量就達到2.3萬套,當天銷售額突破500萬。

米未初創這幾年所獲得的成績,與馬東開放包容的營銷哲學密不可分,他構建了一個健康的人際關係網,形成一條微循環產業鏈,為其創業打足地基。

同時,還擁有在信任度和業務能力上雙雙可靠的團隊,再加上對原創內容的鑽研和執著,本著勇於創新、不追熱度、又略帶文青氣息的謙卑之心做項目運營,尤其對開發綜藝節目中的小眾內容特別青睞。

這些條件,都幫助馬東在競爭激烈的綜藝節目市場,趟出了一條路。

朋友圈即生意場

2015年9月北京,在美國駐華大使館對面的四季酒店,米未傳媒的創立大會上,一些特別的嘉賓座椅貼著的名字非常吸睛:蔡康永、金星、郭德綱、歐弟、柳巖、賈玲,龔宇、徐小平、王強、李開復……這些都是馬東朋友圈裡的重要人士,也是米未傳媒微循環產業鏈的各個重要連接點。

△馬東和柳巖在米未傳媒創立大會合影

蔡康永、金星、歐弟、柳巖都是「嘴仗圈」和「主持圈」的聊友;郭德綱、賈玲是因父親馬季的因由,與馬東已是師兄弟和師伯與侄女的緣分;還有當時沒能到場的萬和天宜創始人「叫獸」易小星,包括後來擔任《奇葩說》嘉賓的何炅、《樂夏》嘉賓的白巖松等人。

這些能說會道的朋友,每個都是頂呱呱的IP,人設極強,不論做知識分享大咖、綜藝嘉賓還是聯合出品人,任何排列組合都能積累價值財富,瞬間被市場認可。

龔宇,愛奇藝的創始人、CEO,馬東的戰略合作對象,有他在,就有了視頻平臺的加持,為米未自製節目的發行提供了穩定渠道,也在後期幫助米未的籤約藝人向更多元化去發展;徐小平、王強、李開復,顯然是資本層面的親密扶持,俗稱金主爸爸。

馬東的米未傳媒在2018年開始宣布涉足影視劇產業,上述人脈就更能突顯珍貴之處——朋友圈即生意場,馬東一手好牌坐等東風。

經常跟著馬東的名字出現的牟頔,是他從央視帶出來的核心搭檔,一個有著強烈導演思維和內容創作激情的製片人,也是《奇葩說》的元老打造者之一,彼此間的信任和對內容統一的價值觀,是馬東與牟頔能夠不斷創造優秀內容的根基。

對於團隊的管理,馬東採取「放權政策」。

他拋棄「一言堂」,把權利完全交給牟頔,並鼓勵她對團隊進行潛力激發,要敢嘗鮮,敢試錯。

這也是促生《飯局的誘惑》、《好好說話》、《樂夏》這些新形態綜藝出爐的要素。

研究辯論賽的特點,如何融合綜藝節目的娛樂屬性 ,包括怎樣去獎勵團隊、降低成本、完成招商對牟頔是考驗更是挑戰。

精準定位的原創內容

《奇葩說》是國內首檔以辯論為內容的綜藝節目,一開始就醒目地標註「40歲以上的人群請在90後陪同觀看」。

精確的目標市場定位,直接把觀看人群鎖定在90後,並根據這一人群的興趣愛好進行話題編寫,把年輕人「彰顯自我」的價值觀裝在辯手的PK中,與觀眾產生共鳴。

這也與愛奇藝平臺「90後到95後為主,兼顧85後和00後」的收視人群特徵非常貼合。

馬東和牟頔還抓住了這一人群另一特點——「關注網生內容,喜歡參與爭議話題的討論」,所以在辯手的選擇和嘉賓設置上,人人都要能說會道,最好語不驚人死不休,是為「奇葩說」。

正好,馬東的朋友圈在此時也派上了用場。同時,為了保證觀看者隨時隨地發表見解,《奇葩說》的視頻播放還大量結合彈幕、留言、投票等互動方式,網感十足。

除了節目形式上的高黏性,馬東和牟頔深諳娛樂節目「不做則已,做就極致」的法則,把《奇葩說》視覺上的「鬧騰」最大化發揮。

包括卡通化的包裝風格、五顏六色的舞臺、花裡胡哨的辯手造型,但在雅俗共賞中讓選手頻頻爆出「金句」,化身充滿智慧的幽默段子手,他們的言語無一例外地敲擊著當下社會青年人的心靈,家庭、情感、事業……字字珠璣。

數以億計的網絡互動,也使奇葩說的核心產品「辯手」成了新一代娛樂明星,也成為了米未的第二代產品。

《奇葩說》的辯手們,多半在節目成功後成為米未傳媒的籤約藝人,帶給公司橫向的價值延伸,這裡就要提到馬東的另一個創新布局——「XYZ」軸發展體系模型,可以簡單理解為三條業務線並行運作。

但俗話說的好,步子大了容易扭著跨,米未傳媒也因此機遇,正陷入發展的迷茫期與瓶頸期。

馬東說過,文化產品是解決人內心焦慮最好的工具,而他本人作為打磨文化產品的造物者,又該用什麼來化解自己即將遭遇的焦慮呢?

米未傳媒發展體系中的X軸,代表米未業務線中最重要的內容生產,其中包括《奇葩說》系列、《飯局的誘惑》、《拜拜啦肉肉》、《黑白星球》、《樂隊的夏天》等網綜節目,以及已經涉足的短視頻領域。

但事實上,米未以奇葩辯手為核心的內容生產從《奇葩說》第四季開始,就遭遇了嚴重的面孔老化,主創不得不把熱點轉向選手之間的撕B大戰,以求提升關注度、製造話題。

但想要智慧金句的觀眾並不買單,《奇葩說》第五季雖然有「傅首爾、董婧大鬧化妝間」這種相當八卦的熱搜常掛,豆瓣分數仍然降至7.4,口碑遭遇打擊。

《奇葩大會》也從第一季的7.8分下降到如今第二季的6.8分並下架整改。縱觀米未X軸上開發的其他綜藝也不盡理想。

《樂夏》目前爭議不斷;戶外健身節目《拜拜啦肉肉》毫無水花;《飯局的誘惑》第一季7.5分,第二季依然在下降;馬薇薇主持的《黑白星球》只有6.4分而後遭遇停播。

不知是不是人才極度缺失的原因,第六季《奇葩說》上線之際,主創們已經悄悄前往英國進行歐洲海選。

Y軸,是由內容而生的上下遊衍生業務,如因米未的綜藝節目走紅的馬薇薇、範湉湉、肖驍等網生藝人的經紀業務、付費音頻產品《好好說話》,以及出售「粑粑瓜子」等產品的電商業務米未小賣部。

對應的目標客群就是當下極為生猛的「知識崇拜和知識消費群體」,以及短視頻愛好者,以80後-95後受眾群體為主,並逐年變化。

根據《2018-2019中國知識付費行業研究與商業投資決策分析報告》顯示,2018年知識付費用戶規模達2.92億人,預計2019年知識付費用戶規模將達3.87億人。

主持人出身的馬東,本身在「會說話」這件事兒上有著絕對的自信和智慧,他自然希望弟子們繼承衣缽,乘著「知識付費元年」的東風,從各自領域裡的KOL(關鍵意見領袖)成長為具有價值的IP。

這樣,超級IP馬東領著大IP馬薇薇、範湉湉等人,將來再籤約些小微IP,米未傳媒就可以在這條Y軸發展線上,成為中國首家帶有娛樂DNA的高端知識獵頭平臺,雲集中國最會說話聊天的一群人。

但是,儘管中國知識付費市場擁有著上述的巨大潛力,卻早被一群餓狼盯著,米未Y軸布局的業務,面臨必須與知乎、喜馬拉雅、豆瓣、得到、邏輯思維等老牌知識分享平臺和阿里巴巴、微博、抖音、快手、頭條等綜合平臺共分一塊蛋糕的激烈局面。當下心情,五味雜陳。

Z軸則是米未傳媒的投資布局,包括米未已經投資的兩家專業的內容製作團隊果時傳媒和米加傳媒,涵蓋戶外真人秀節目和影視劇開發製作。

同時可以預見的是,這部分領域的終極功能,將為反哺XY軸未來更加豐富多元的業務線而造血。

投資布局的目標客群更加針對 TO B業務,更以數據說話,理智且冷血,所以並未見到有閃光業績出現。

從2016年到2019年,馬東的創業隨著《奇葩說》的橫空出世,到《樂夏》的喜憂參半,已經走過了誕生期的耀眼,開始進入發展期的徘徊不定:

①廠牌節目《奇葩說》優秀辯手的缺失 ;②部分創新節目與米未「娛樂至上」定位的擰巴 ;③藝人經紀業務的凌亂;④還包括跟不上xyz軸體系發展的執行團隊,都會造成米未「出道即巔峰」的痛苦局面。

有舍才有得,馬東到了該「斷臂自救」的關鍵時刻——放棄不成熟的中腰部綜藝,把《奇葩說》等頭部節目做再版升級,保持內容為王。

持續向綜藝市場和知識平臺輸送新的種子選手,做好人才種植。

動用自己朋友圈的頭部資源,為旗下藝人提供造血條件,防止資源流失。

這樣的操作,或許才有可能幫助馬東點亮「年過半百,依然鮮活」的創業之光。

作者/花卷;前電視臺欄目主編/設計師經紀 現資深文化媒體人

編輯/lulu

相關焦點

  • 樂隊的夏天:痛仰的《再見傑克》表達的是什麼?
    繼《奇葩說》之後,米未還推出了《飯局的誘惑》《拜拜啦肉肉》等節目,似乎並未炸起多大的浪花,所以當《樂隊的夏天》出現時,我感興趣的是,馬東是不是該出點有意思的東西了。第七屆中國網際網路視聽大會上,他談到這幾年米未在內容製作上的經歷:「做了《奇葩說》之後,市場、受眾給了我們很多的鼓勵,那個時候我們膨脹,覺得我們可以做很多的東西。
  • 《樂隊的夏天》張亞東聽樸樹老歌感動痛哭
    由愛奇藝出品、米未聯合出品並製作的原創音樂綜藝節目《樂隊的夏天》,將於6月22日晚在愛奇藝播出第五期。上周的第四期播出後,節目口碑逆襲翻盤。上線24小時,微博等平臺熱搜全面爆發、豆瓣評分上升至8.2分,獲得觀眾的關注與認可。  此外,歐陽娜娜加入超級樂迷團,在開場表演中帥氣彈鍵盤,並與吳青峰合唱驚喜全場。
  • 樂隊與《綜藝的夏天》
    《樂隊的夏天》第十一期看完了,最看舞臺效果的一期,妝容、走位、道具、小設計小心思,堆出一個個加分項。
  • 馬東新節目《樂隊的夏天》四大優勢口碑獲贊,你認同嗎?
    文/趣靈兒(文章出品原創號蝸牛娛樂話第1439篇,禁止轉載)相信很多人都是通過《奇葩說》這樣的一個節目認識了馬東。這樣的一個原來一本正經地主持人轉型做了節目製片人,居然能如此了解廣大年輕人的喜好,也可以說是一種本領。
  • 33支樂隊集結,明晚《樂隊的夏天》第二季開啟躁燃夏天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7月25日,《樂隊的夏天》第二季將登陸愛奇藝開播,首播兩期。節目由周迅、大張偉、張亞東、馬東擔任超級大樂迷。《樂隊的夏天》第二季陣容強大,33支樂隊中,有「正在巡演」的人氣樂隊,有「沒聽說過」的年輕樂隊,也有「消失很久」的老炮樂隊,每一支都很有看點,讓人十分期待。去年的《樂隊的夏天》,帶動了樂隊文化風潮。其中像「新褲子」「盤尼西林」「刺蝟」等樂隊,更是通過節目收穫了大量粉絲。
  • 《樂隊的夏天》一周年:我們為何懷念那個爭議與認可並存的夏天?
    在Click#15之前,痛仰樂隊做為「草莓星雲」第一場直播的樂隊,創造了38.63萬+的人氣值,23座城市29家livehouse 4413人在做好相關防護措施的前提下參與了線下觀演。直播間密集的彈幕。
  • 《樂隊的夏天2》20強出爐,五條人返場復活,這支樂隊排名意外
    《樂隊的夏天2》第三組對決結束,6支樂隊晉級20強,加上前2組的12支,共有18支樂隊直接晉級。他們分別是重塑雕像的權利、福祿壽、馬賽克、超級斬、木馬、mandarin、Joyside、野孩子、大波浪、椅子樂團、遺忘俱樂部、左右樂隊、達達樂隊、白皮書樂隊、後海大鯊魚、島嶼心情、HAYA樂團和康姆士。另有兩支成功復活的樂隊,分別是Carsick Cars和五條人。五條人的晉級雖然是眾望所歸,但也是一波三折。
  • 《樂隊的夏天》第二季開播,被淘汰的五條人人氣最高!
    很多參加《樂隊的夏天》比賽的樂隊,功利心都很強 ,五條人也說自己是為了名利來得。但是,他們卻是所有樂隊中,最不名利的那一隻。仁科臨時改歌曲,阿茂完全配合,也完全理解仁科的行為。因為他們的與眾不同,也因為他們的音樂態度,當然,仁科和阿茂的談話是最加分的,讓他們成為第一組比賽的樂隊中,人氣最高的那一組。
  • 《樂隊的夏天》+ 椰味美食,是青春的味道~!
    事實就是,《樂隊的夏天》爆了,躁了!!!今年新冠肺炎疫情之後,一直蟄伏的樂迷們都憋壞了,沒有了現場演出,還有什麼比線上的樂隊集體狂歡更能解憂?《樂隊的夏天2》開播,正式開啟了樂迷們的夏天,燥起來!《樂夏2》可能會遲到,但它沒有缺席2020年的這個夏天。
  • 《樂隊的夏天》第二季還沒開播,答案就已經出來了!
    馬東和他《樂隊的夏天》成為迄今為止唯一一檔將「樂隊綜藝」做成成功案例、並且用一個夏天的時間,打造出的又一個爆款綜藝品牌。以至於2020年過去一半,好多年輕人都在翹首期盼的綜藝節目依然是它——《樂隊的夏天》第二季。當《樂隊的夏天》終於官宣第二季的參賽名單時,或興奮或失望的死忠粉也直接炸了鍋。
  • 《樂隊的夏天2》定檔!33支樂隊裡有難捨的青春還有了不起的後浪
    夏天真的來了!繼官宣周迅、大張偉、張亞東、馬東擔任「超級大樂迷」及33支樂隊全陣容後,今天中午,爆款綜藝《樂隊的夏天》第二季正式官宣,將於明天20:00在愛奇藝上線,首播即上線兩期。《樂隊的夏天》第二季匯聚了野孩子、達達樂隊、木馬樂隊、聲音玩具、Joyside、水木年華、重塑雕像的權利、後海大鯊魚等33支樂隊。2019年夏天,《樂隊的夏天》熱播,新褲子、盤尼西林、旅行團等特色樂隊旋即走紅。如今,33支樂隊整齊匯聚,很多觀眾也充滿了期待。
  • 從《樂隊的夏天》到《明日之子樂團季》,歐陽娜娜成為樂隊新寵
    只有20歲的歐陽娜娜現在還是伯克利音樂學院的學生,但她已經參加了幾檔非常專業的樂隊節目。歐陽娜娜主修的是大提琴,與傳統的樂隊其實並沒有很大的關聯性。從《樂隊的夏天》到《明日之子樂團季》,為什麼樂隊類節目都喜歡找她做嘉賓呢?
  • 樂隊的夏天持續升溫,新褲子與海龜先生衝榜成功,刺蝟則引爆全場
    《樂隊的夏天》這檔另類的音樂綜藝突然在這個夏天異軍突起,被很多圈內外名人士爭先打call,今天在微博綜藝周排名也飆到了第4位,各項指數直逼頂部幾個流量型綜藝。然而令人感到奇怪的是,雖然這檔節目口碑大好,但是開播至今3期都過去了還是沒有什麼比較有大眾傳播價值的話題。
  • 樂隊的夏天2,淺談出圈的五條人樂隊,joysidey引起觀眾熱議
    #五條人#相信大家最近都看《樂隊的夏天》第二季了,這檔節目表面是一個充滿情懷的音樂比賽,其實就是一場社畜樂隊的奮鬥史,今天就和大家聊聊這檔備受爭議的樂隊的夏天如果我們把馬東背後的米未和樂隊背後的摩登,天娛這樣的經紀公司比作老闆,那麼場上的樂隊無疑就是辛苦打工的社畜先來聊聊這幾支樂隊是怎麼登上舞臺的,馬東自己或許都沒有想到,前有後海大鯊魚joyside經典樂隊重組,後有白舉綱,劉忻,甚至水木年華這樣自帶熱度的歌手
  • 《樂隊的夏天》第二季海報強勢官宣,所有隊伍的特點都藏在設計裡
    hello大家好,我是清單君,還記得去年夏天口碑爆棚的《樂隊的夏天》第一季嗎?!  整季節目低開高走,口碑爆棚,現在豆瓣依舊保持著8.8分的好成績!    這2020的夏天快過去一半,再等等都快要到八月份了,可《樂隊的夏天》第二季卻遲遲沒有動靜,很多樂迷早已等的迫不及待了,《樂隊的夏天》眼看就要熬成
  • 《樂隊的夏天》好看炸了:熱愛,是所有的理由和答案
    作為一個樂痴,遇到《樂隊的夏天》,內心的小宇宙伴隨著青春的熱血在澎湃在沸騰。這是一群鬼才在狂歡的派對。他們的真實和態度、他們為夢想的執著、他們對音樂的熱愛,他們平凡卻掩蓋不住的閃耀,他們那股搖滾下的純真,當他們站在舞臺上演奏自己的音樂時,就像打開了一個又一個寶藏,那股獨一無二的光芒直達靈魂的最深處。
  • 《樂隊的夏天2》:大張偉和重塑,搖滾的「背叛者」和「堅守者」
    他16歲就組建中國第一支未成年搖滾樂隊「花兒樂隊」,19歲就獲得第2屆「華語流行音樂」傳媒大獎,37歲在搖滾元素滿點的綜藝節目《樂隊的夏天2》和才子張亞東、女神周迅一起擔任超級大樂迷。這個演藝圈沉浮半生的「中年話癆」,曾在20多年前被稱為「中國搖滾界的第三代的領軍人物」。
  • 從《樂隊的夏天》到《歌手》,旅行團樂隊憑什麼能贏?
    旅行團贏了,《歌手當打之年》舞臺上,他們唱了本是留給《樂隊的夏天》決賽的最後一首歌。《永遠都會在》是一種對未來的騏驥,也是許多種遺憾的圓滿。從成團到現在,遺憾對旅行團來說仿佛已經成為家常便飯。北漂十幾年、貝斯手小P成員離隊、樂隊變故……所有對於樂隊來說最為不幸的事,都讓旅行團趕上了。相比於新千年後組建如今還活躍在圈子內的搖滾樂隊,他們可能是最運氣最不好的一支。旅行團和新褲子樂隊同屬摩登天空,是公司旗下樂隊中兩個「極端」代表。正如《樂隊的夏天》中馬東所說,新褲子樂隊是學校中的學霸類型。
  • 曾在音樂節打人,發誓絕不上節目,這樂隊被《樂夏2》收服了?
    它就是《樂隊的夏天》。這部針對國內樂隊量身打造的綜藝節目,在一個夏天裡,讓無數原本默默無聞、瀕臨破產的樂隊「起死回生」,他們火出音樂圈,他們紅了。紅起來的樂隊,來自五湖四海,涵蓋了老中青各個年齡層面,風格完全不同。
  • 周迅確認加盟《樂隊的夏天2》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李睿7月9日晚,「樂隊的夏天」官方微博發布一條消息,宣布周迅將作為超級大樂迷加盟第二季《樂隊的夏天》,這意味著去年那個讓無數樂迷狂歡的夏天即將回歸。去年,音樂綜藝《樂隊的夏天》以黑馬之姿殺出重圍,帶火了不少寶藏樂隊,以新褲子、刺蝟、盤尼西林為代表的搖滾樂隊們破圈而出,進入大眾視野,其他小眾樂隊也都通過該節目得到了更好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