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櫻桃媽
出處 / 凱叔講故事(ID: kaishujianggushi)
事情起源於測評博主魏老爸(@老爸測評 DADDYLAB)一個視頻,建議大家都點開看看。一個女寶寶,兩個月沒長身高,但是體重每個月都在胖,一個月大概胖3斤。本是一個可愛健康的女寶寶,可兩三個月前,突然出現這些奇怪的症狀。
家人慌了,趕緊帶孩子去醫院。可奇怪的是,一點問題都查不出來。還記得曾經轟動一時的「毒奶粉大頭娃娃」事件嗎?至今還給我們留下陰影。
而這個5個月大的孩子,正在經歷她本不該承受的痛苦——不停地抽血檢查。孩子的頭已經抽不出來血了,需要護士按住頭,從針管處向外捋。因為臉胖脖子短,呼吸也受到了影響,隨時都有窒息危險……原來醫院之前也出現過類似這樣的寶寶,都是因為塗抹了激素藥膏。
據爸媽回憶,孩子沒用過任何激素藥膏。最後想到,確實有一瓶日常使用的嬰兒霜。醫生說,雖然不能出具證明,但問題大概率就是出在嬰兒霜上。一般化妝護膚品中激素達到零點幾mg/kg,已經算非常高了。而柚子父母給寶寶用的這款「益*靈多效特護抑菌霜」,
激素量超標達到了30多mg/kg!(僅是博主檢測結果,不具有權威效應)檢測結果中,嬰兒霜含有的丙酸氯倍他索成分,屬於超強效激素。
一般不應用於小於12歲的兒童皮膚用藥,也不適應用於面部等嬌嫩皮膚部位。節選自《規範外用糖皮質激素類藥物專家共識》這樣含有較多強效激素的嬰兒霜長期使用,會讓幾個月大的寶寶停止發育、多毛、滿月臉,患上骨質疏鬆、腎結石這些疾病。
日復一日被當成潤膚霜用,沒想到卻是在給孩子塗「毒藥」!不能全怪父母給孩子亂用東西,而是這款產品不光偽裝的好,還得到母嬰店的大力推薦。更讓人驚訝的是:這款嬰兒霜很多母嬰店都在賣,並且擺在顯眼的位置。當諮詢店員,孩子有溼疹、皮膚發紅的問題,幾家店都推薦這款嬰兒抑菌霜:就這種最好,買的人太多了,我家店裡賣這款就夠了……而且不管事實如何,激素超標的嬰兒霜確實存在,且在市場泛濫。現在,涉事嬰兒霜已經全部下架,衛健委已經介入,相信會儘快給大眾一個調查結果。向心性肥胖,多毛,水牛背,生長發育遲緩、滿月臉激素麵容就是最典型症狀。之前就有電視臺報導,於先生一直給女兒用一款寶寶霜,效果特別好。女兒的發育比同齡孩子遲緩不少,還出現了高血糖、結石,臉也像充了氣似的鼓了起來。權威部門和機關檢測後發現,那款寶寶霜裡含有過量激素。溼疹是 1 歲以內孩子的高發症,所謂的「溼疹神器」也層出不窮。《中國消費者報》曾經選購一些熱銷的寶寶溼疹霜送檢,結果令人氣憤:妝字號和消字號產品代工的產業鏈,可選工廠很多,而且往往成本低廉。售價幾十元至二三百元的寶寶霜,很多都是「凡士林加西藥」;而所謂的無激素檢測報告,只要花點錢,就可以買到。以杏璞霜為例,成本僅在幾塊錢(記者在調查中了解到,一瓶 30 克的寶寶霜,不算外包裝,膏體的價格為 2 元,50 克的膏體,價格為 3.2 元),卻賣到 298 元的高價,其利潤之高令人咂舌。如果標註是「消」字號,還宣稱可以治療的,基本可以斷定有問題。購買藥物時一定要查看藥盒標註,認準「國藥準字號」。因為有「醫療」二字,所以容易給人為安全有效的產品暗示,並不是真正合規的產品。妝字號的產品是化妝品,是不能明示或者暗示有醫療作用的。
在「妝」字號產品裡買保溼劑,在「準」字號藥品裡買外用激素。對於溼疹、特應性皮炎,輕症做好保溼,成分簡單的寶寶霜就可以,儘量購買正規品牌。
症狀嚴重的寶寶,可以到兒科/皮膚科,在醫生的建議下用藥。而且一定要記住:凡是一抹就馬上見效的,通常都含有過量激素!
寶寶的皮膚薄,代謝及排洩功能差,再加上處於生長發育期,一旦被激素影響,後果難以想像。
在有關部門加強監管的基礎上,家長多留個心眼一定是沒錯的。嬰兒長期攝入激素軟膏的糖皮質激素,容易引發庫欣症候群;孩子過量性激素長期使用,容易性早熟。一個 6 歲女孩,胸部有了小小的隆起,被確診是性早熟。性早熟的孩子成人後,一般要比正常情況矮5~10釐米。很多家禽是被「催熟」的,「促熟劑」的殘餘主要集中在家禽頭頸部分。保健品裡面可能含有促兒童性激素分泌的物質,以下幾種食品,不建議給10 歲以前的兒童吃:燕窩、花粉製劑、雞胚、雪蛤、冬蟲夏草、蜂王漿、人參之類的保健品等。 一個孩子就因為打小就和大人同飲一鍋營養湯,8 歲男孩已經有 11 歲的骨齡。為人父母,從孩子一出生,就開始了漫長的牽掛和擔憂,總想盡全力保護他,甚至想寸步不離地守護他。
參考資料:【指南與共識】《規範外用糖皮質激素類藥物專家共識》
中華皮膚科雜誌,中華醫學會, 《糖皮質激素類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中華內分泌代謝雜誌
本文作者:櫻桃媽,自由撰稿人。兩個孩子的媽媽,愛生活,愛世界。本文轉載於凱叔講故事(ID:kaishujianggushi),凝聚4000萬個家庭,帶給父母美好希望,讓更多孩子擁有幸福的童年。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