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釋放什麼貨幣政策信號 四位機構首席解讀「不急轉彎」)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12月16日至18日在北京舉行,其中對於宏觀政策指出,明年宏觀政策要保持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要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對經濟恢復的必要支持力度,政策操作上要更加精準有效,不急轉彎,把握好政策時度效。
天風證券銀行業首席分析師廖志明對記者分析稱,貨幣政策提法由「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更加靈活適度、精準導向」變成「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精準、合理適度」,更加強調合理適度。
「經濟持續復甦之下,市場擔心宏觀政策大幅收緊。」廖志明認為,「不急轉彎」體現了宏觀政策會保持一定的連續性、穩定性,不會驟然大幅收緊。只不過,貨幣政策收緊方向還是比較確定的,但收緊節奏會比較慢及時間拉長,實現在穩槓桿的同時避免對經濟復甦產生較大的影響。2020年因疫情影響,逆周期調節力度顯著加大,宏觀槓桿率上升明顯,疫情影響消退,經濟好轉,穩槓桿重要性提升,需要平衡好經濟增長與防風險、穩槓桿的關係。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表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於貨幣政策表述比較清楚,在穩健的基礎上強調「靈活精準」和合理適度,實際上也是對今年「靈活適度」的進一步表述。其中比較明確的指標是,M2和社融增速與名義GDP保持相適應,今年因為受疫情衝擊和影響,提出「M2和社融規模增速明顯高於去年」,預計今年M2和社融增長比去年平均高兩個百分點以上。
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看來,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表態,讓市場吃下了一顆「定心丸」。
董希淼分析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保持宏觀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政策操作上不急轉彎,有助於穩定市場信心和預期。2020年,為應對疫情衝擊,我國出臺了較多的臨時性、階段性措施。隨著近期部分經濟指標向好,2021年經濟和社會回歸正常,這些措施如何進行調整備受關注。比如在貨幣政策方面,部分市場人士認為2021年將可能收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表態,讓市場吃下了一顆「定心丸」。
對於今年貨幣政策方面的表示,董希淼分析稱,2021年,我國仍然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穩健的貨幣政策,宏觀政策既不會大幅度收緊,也不會進一步滑向寬鬆。貨幣政策方面,在堅持穩健基調不變的同時,強調要「靈活、精準、合理、適度」八字方針。靈活,要求根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需求進行適時調節,如果經濟恢復速度較快,部分階段性政策可能退出;精準,要求流動性更加精準滴灌到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加大對科技創新、小微企業、綠色發展等支持;合理,保持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同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流動性將保持在合理水平;適度,既不會讓市場感覺到「缺錢」,也不會「大水漫灌」,保持宏觀槓桿率穩定,在恢復經濟和防範風險尋求平衡。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肯定了2020年的成就一枝獨秀、來之不易,同時對於2021年的國內國外結構性不平衡、不穩定的風險作出了明確的判斷。因此,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都會保持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不會急轉彎,這是一個非常客觀科學的決策。」萬博新經濟研究院院長滕泰對經濟觀察網記者表示。
對於貨幣政策的相關表述,滕泰分析,會議裡在提到了保持貨幣政穩定性,「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這個明確的表述之外,重點強調要擴大內需,在擴大內需過程當中,又強調了要平衡好消費、儲蓄和投資的關係。目前投資已經回到了疫情前的水平;儲蓄方面,前三季度住戶的儲蓄增速高達13.5%,同期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長只有3.9%,也就是說,2020年疫情衝擊下,出現儲蓄率上漲的情況,怎麼降低儲蓄率才能提高新消費率,貨幣政策在數量上要保持連續性,不會劇烈收縮;但是繼續擴張的空間也不大,在價格上要儘快降息。
總體來看,滕泰認為,既要扭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線,同時明年的主要工作是擴大內需,而擴大內需的話,用改革的辦法擴大內需,主要是相關的社保政策、擴大中等收入群體等中長期的政策,從短期的這個貨幣政策來看的話,主要是應該推動儘快降息。
(文章來源:經濟觀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