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媒體採訪調查發現現太谷縣恆達中學(太谷縣三中)打著民辦學校的旗號大肆斂財,並且存在非法侵佔國有財產的情況。
太谷縣恆達中學原名太谷縣第三中學,簡稱太谷三中。太谷縣政府於2008年北京奧運會期間將太谷三中交給私人張瑞吉經營,自此改名為太谷縣恆達中學,學校性質也由公辦學校更改為私立初中,並按照私立民辦學校的規定和標準收取費用。這種辦學形式並不陌生,不管是公辦民助、民辦公助還是民辦,實質就是借公辦學校的辦學資源,收取民辦學校的高額費用。
據了解,類似的辦學方式自上世紀90年代起開始流行,至今在許多地方仍然普遍存在。但是,這種辦學形式不僅性質不清,容易造成國有資產流失,事實上還有悖於現行《義務教育法》的精神,損害教育公平,加大教育不均衡的狀況。有鑑於此,國家有關部門發文要求從2006年即新的《義務教育法》修訂實施之年,全面停止審批新的改制學校,對現有的改制學校進行清理規範。2008年教育部發布《關於進一步做好義務教育階段改制學校清理規範工作的幾點意見》,要求於當年內基本完成改制學校的清理規範任務。
在清理規範改制學校的背景下,像太谷恆達中學(太谷三中)這種變相侵吞國有資產,卻由私人老闆收取費用並獲得高額利潤的辦學形式仍然存在,實屬罕見,這有可能是地方政府規避政策、坐地分贓的新花樣。這種假民辦學校打著民辦學校的旗號斂財的行為不僅侵吞國有教育資源,也傷害了《義務教育法》的尊嚴,而且對推動民辦教育的發展沒有任何積極作用!
太谷縣群眾反映稱,太谷恆達中學的辦學性質一直是全太谷老百姓最關心的話題之一。據記者調查發現,政府一直對外宣傳太谷縣恆達中學屬於私立民辦學校,但是卻疑點重重,因為私立學校的收費標準和全額依靠財政撥款彼此矛盾。每生每年上萬元的學費(達到分數線的按標準正常收取學費,未達分數線的按照分數高低收取不同的費用,最高收費2018年以前是三年三萬多,從2019年開始,最高收費三年4萬多)說明並不是公立學校的收費標準,這種收費標準無疑剝奪了學生享受義務教育的權利,加重了家長的負擔。但是學校改制之前遺留的在編老師工資福利至今卻一直由政府財政統一發放,這叫什麼民辦學校?
太谷三中本是公立學校卻被改制,這在全國都是奇葩。改制原因美其名曰「為改變太谷三中的辦學狀況,促進太谷縣普通高中教育事業的發展」,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可見教育是國家的大事,難道國家都無力辦好教育,將本屬公立責任義務的教育拱手讓於一介私人經營?是政府無力還是張瑞吉個人能量大?是政府為了甩包袱還是別有意圖?
關於太谷縣恆達中學(太谷三中)的相關情況,記者將繼續進行跟蹤報導!
來源:視線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