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遊客去朝鮮,一般會到三個城市:朝鮮第四大城市新義州、第一大城市平壤、第二大城市開城。
新義州,朝鮮對外開放的橋頭堡,和丹東毗鄰,火車過了鴨綠江友誼橋就來到這裡,不到10分鐘的樣子,在新義州,你需要經過一小時左右的等待,各種手續辦理。
平壤,朝鮮最繁華大都市,整個朝鮮2600多萬人,平壤佔據320多萬,這裡是中朝國際通勤列車的終點,是外國遊客感受幸福朝鮮人生活的中心,也是遊覽的重點。
開城,朝鮮的古都,經歷了500多年的繁榮,這裡有馳名世界的高麗人參,有朝鮮最古老的建築高麗國王宮「滿月臺」,還有我們熟悉的板門店景區。當然,很多中國遊客是奔著這裡的銅碗宴來的,據說在古代,只有王公貴族才可以享用。
除了這三大城市,給我們印象深刻的就是從平壤到開城的高速公路了,說實在的,這條路整個賦予了我們對高速公路全新的認知。
這條路從平壤樂浪區到開城板門店,全長172公裡,1987年12月開工,1992年4月15日通車。我們乘坐的是咱們熟悉的中巴金龍,正常條件下,這車跑高速時速120公裡不在話下。車出平壤,穿過那座高大的象徵統一的跨路雕塑後,我們就算是上高速了。
但是,我們期待的風馳電掣並沒有出現,車速一直在五六十公裡徘徊,我們期間也一度催促司機開快點,但沒堅持一會,速度就慢下來了,沒辦法,實在太顛了,說話都怕牙齒咬了舌頭。
這條高速公裡,不是柏油路面,是水泥的,質量沒得說,但跑車實在差強人意。話說上世紀80年代,朝鮮處於高速發展的黃金十年,GDP一度超越韓國,這條路就是在那個火熱的年代誕生了。路面那叫寬敞,導遊介紹,這裡是按照飛機起降設計的。
高速上沒有明顯的車道劃分,路中間沒隔離帶,路兩側也沒有封閉,遇到大的路口,你會看到牛車在慢悠悠穿越。而一些靠近鄉村的地方,路邊還晾曬糧食,更有孩子們在追逐玩耍。騎自行車馱著編織袋的農民不時可見,偶爾看到我們好奇地張望,還會友好地揮揮手。
唯一讓我們感覺先進的,就是朝鮮高速公路上沒有收費站,也沒有來回查超載的。一馬平川,你放心跑就是了。我們好奇地問導遊:為什麼不設收費站呢?導遊平淡地解釋:朝鮮沒有私家車,都是公車,公車怎麼能收費啊。
170公裡的路程,我們期間幾乎沒有看到有貨車在跑,偶爾遇見的,也是拉著遊客的中巴車。不過,我們還是驚喜地發現一輛拋錨在半路的卡車,竟然是我們早已淘汰的東風EQ140,話說這是咱二汽製造廠1978年投產的民用車產品,估計來到朝鮮也是那時候。朝鮮車輛可沒有報廢一說,只要能開,就能上高速。但從另一方面,也說明咱東風車質量過硬啊。
在即將到達開城的地方,我們又有了驚喜的發現,在路邊樹立有巨大的宣傳牌子,上面用朝語、漢語分別寫著「堅持先行先試,注重求實創新」的口號。
導遊主動介紹說,目前,朝鮮正在規劃平壤、開城、新義州之間的高速公路,全程387.1公裡,正在中國朋友的幫助下進行。而另外一條元山至鹹興全長111.975公裡的高速公路,從2019年4月份就開始建設了,估計2022年就可以通車,總工程費為56億人民幣。據說,也是咱們幫助建設,建設費由咱們融資貸款,朝鮮以後償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