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的每個角落都分布著血管,大到動脈血管,小到毛細血管,它們負責往身體的各個部位運輸氧氣、血液和營養物質。
血管就如同家中使用的「水管」,時間久了水中的雜質會殘留在水管內壁,就像血液中雜質、脂類和毒素過多,會堆積在血管壁,容易形成斑塊,斑塊脫落會引起血管堵塞。
血管出現堵塞時,身體會出現異常,但不太明顯,而睡覺時血液流速緩慢,血管堵塞引起的症狀會被放大,更容易被察覺。
睡覺時,身體出現3種「異常」,多半是血管「堵」了,要警惕
異常一:肢體麻木
睡覺時,若是持續側躺壓著一條手臂,很容易引起手臂發麻,這種情況多是壓迫手臂血管,導致供血不足引起的。
可若是沒有壓迫肢體,卻經常出現發麻的狀況,則有可能是血管堵塞所致。
晚上睡覺時,血液流速緩慢,若是血管出現「堵塞」,那麼往肢體運輸的血液量會大打折扣,肢體長時間缺血,容易引起麻木症狀。
異常二、單側流口水
晚上睡覺時,偶爾都有過流口水的情況,可若是流口水比較頻繁,就可能是血管堵塞,大腦供血不足所導致的。
血管「堵塞」,會引起血液流通不暢,血液不能及時供應腦部,導致腦部缺血,影響局部咽肌功能,口水不能及時咽下,會從一側嘴角流出。
異常三、腳冰涼
正常來說,冬季經常會有手腳冰冷,睡覺時,在被窩裡是可以快速緩解的,而血管「堵塞」所引起的手腳冰涼,是外界溫度緩解不了的。
血管「堵塞」後,新鮮、溫暖的血液無法及時供給腳部,會導致腳部血液不流暢,出現冰涼的現象。
兩種食物,或會加速血管堵塞,勸你少吃
血管疾病患者逐年增多,這與我們日常的飲食習慣有很大關係,即使是生活中的一些很受歡迎的食物,也可能會引起血管疾病。
食物一:高油脂食物
生活中,如紅燒肉、炸雞、烤五花肉等,這種食物雖然很美味,可通常會有很多油脂,經常食用可能會引起高血脂、腦梗塞等疾病。
當經常攝入高油脂食物時,容易導致血液中脂肪含量增多,導致血液變得粘稠,容易堵塞血管,誘發血管類疾病。
食物二:高膽固醇食物
雞心、鴨腸、羊腰等動物內臟,經過滷製或燒烤後,味道會十分不錯,但動物內臟中膽固醇含量會很高,經常食用可能引起血管疾病。
膽固醇是人體血液中很重要的物質,可這種東西一旦攝入過多,容易在血管壁形成斑塊,斑塊一旦脫落,很容易引起血管堵塞。
生活中建議要少吃高膽固醇、高油脂的食物,儘量多吃蔬菜、多吃粗糧食物,可以很好地養護血管。
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或對血管健康大有裨益
1、多喝水
水是人體生命活動所必需的元素之一,尤其是血液,其中有80%的含量都是水,及時補充水分,對血管健康大有裨益。
雲臺冰菊盛產於懷菊之鄉(河南焦作),屬於懷菊亞種,其中的營養物質含量較豐富,有硒元素、菊甙、胺基酸等。
喝水時在水中加入雲臺冰菊,可以及時補充身體所需的營養物質。
臨床醫學證明:
硒元素:有助於提升血管彈性、對血管壁及時修復,幫助排毒,有效抑制毒素在血管的沉積。
胺基酸:可以對體內有害自由基有效滅活,減輕血管壓力,抑制斑塊形成。
菊甙:有助於消耗、溶解血管中的脂類,避免其在血管堆積、堵塞。
建議90℃熱水悶泡3分鐘,更利於人體吸收。
2、少熬夜
隨著手機越來越發達,人們睡覺也越來越晚,有的甚至會通宵不睡覺,可經常這樣會降低毒素代謝效率,增加患血管疾病的機率。
據醫學研究調查,晚上是代謝毒素和脂肪的最佳時機,若是經常熬夜不睡覺,會導致毒素、脂肪代謝不及時,會在體內堆積。
部分會流至血液,增多血液中的雜質,容易在血管內壁形成斑塊,增加血管堵塞的機率。
小知識:
多運動
堅持運動對身體有很多益處,不僅可以提高身體素質,對血管的健康也有很多好處。
運動時,部分毒素會跟隨血液排出,減少血液中的雜質,還會消耗脂肪,減少脂肪在體內堆積,避免了血液中脂類含量過高的現象。
建議每天半小時的有氧運動,如太極拳、廣場舞、散步、慢跑等,要避免做劇烈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