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衡水故城縣經濟開發區內,總投資15.6億元的全利軟包裝產業園一期工程項目現場機器轟鳴,到處都是工人忙碌的身影。作為衡水市「標準地+承諾制」改革的第一單,目前,28棟15萬平方米車間主體基本竣工。工人揮汗如雨,工地建設正酣,是衡水市經濟社會秩序逐步恢復的真實寫照。
今年以來,面對疫情大考,全市上下頂住壓力、攻堅克難,紮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全力穩住經濟基本盤,努力把疫情影響降到最低。圍繞高質量發展主線,衡水市緊抓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機遇,聚焦一系列暢通經濟社會循環的舉措,不斷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競爭力,以動能轉換的「進」實現經濟增長的「穩」,以為企業紓困的「減法」催生高質量發展的「加速度」,打了一場控疫情、促發展的漂亮主動仗,經濟發展呈現平穩健康向上向好的發展態勢。
●聚焦主攻點,做優做強做大主導產業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9月24日,安平縣鶴煌股份有限公司絲網生產車間內,17臺嶄新的進口自動化設備正緊張生產。這是一家以高端造紙濾網為主打產品的生產企業。「自從有了這些高端裝備,企業產品品質實現跨越提升,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國內外訂單應接不暇。」公司總工程師董克清介紹。
作為衡水市9個省級特色產業集群之一,安平絲網堅持傳統產業「不傳統」,制訂了產業振興計劃,依託絲網旗艦企業,加快技術創新成果產業化,促進絲網產業由「安平製造」向「安平創造」轉變。
時不我待,搶抓機遇。產業是區域競爭的重要載體。隨著新一輪產業振興的悄然興起,衡水市著力構建高端裝備製造、新材料、食品及生物製品、服務機器人和數字信息安全的「3+2」現代產業體系,打造絲網、橡塑、皮毛等「9+5」特色產業集群,狠抓產業能級提升,加快實現工業崛起。
目標明確,路徑清晰。圍繞「3+2」產業體系,全市共梳理出軌道交通裝備、高端複合材料、食品飲料等15大領域產業鏈,逐一繪製產業鏈全景圖,逐鏈條梳理上下遊產品,尋找突破方向,謀求合作契合點,加速現有產業的鏈化延伸、補缺,增強產業鏈供應鏈的彈性和韌性。
在衡水高新區,養元智匯飲品、衡水老白乾、葵花製藥、冀衡製藥、匯源果汁等食品醫藥產業正茁壯成長,食品醫藥產業園初具雛形;
在景縣,歐亞、景渤、恆宇、海偉石化、本源精化等一個個劍指行業高端的「小巨人」正蓬勃發展,橡塑製品、機械製造產業規模日益壯大;
在安平,河北聯達過濾器材有限公司、惠隆機械、鶴煌網業、英凱模等一批老絲網企業煥發新生,全力帶動絲網產業迭代升級;
…………
目前,衡水市主導產業發展勢頭強勁。今年,高端裝備製造業主營業務收入力爭突破800億元,新材料產業主營業務收入力爭實現1000億元,食品及生物製品產業主營業務收入力爭達到600億元。
●牽住「牛鼻子」,創新引領和項目引擎驅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重大項目建設,是經濟穩增長的根基,更是加快發展、增強後勁的希望所在。
今年以來,在疫情防控、經濟面臨短期下行壓力的大背景下,衡水市緊緊牽住項目建設這個「牛鼻子」,制訂出臺多項政策,力促全市投資和項目建設平穩運行。為推進2020年重點項目建設,全市強化領導包聯幫扶,持續開展項目周督月調和「面對面」研商,強化通報約談考核激勵;創新開展了「雲調度」「雲對接」「雲籤約」等舉措,力促項目開工,解決發展難題,招引項目落地。截至目前,已組織集中開工活動4次,共集中開工項目172項,總投資751.9億元,年計劃投資234.5億元。
在「雙基」工程方面,2020年,衡水市共確定重點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和基本公共服務項目35項,總投資462.24億元。目前,振華路南延、5G基站全覆蓋、吳公渠生態修復整治、市區排水系統綜合整治、中石化衡水油庫遷建等16個項目正在加快建設,其他項目正在穩步推進。
創新是高質量發展的引擎,項目是高質量發展的加速器,共同驅動著衡水市經濟高質量發展。
衡水科技谷內,中科恆道衡水科技有限公司的大功率電磁探測系統,上半年已完成兩套近鑽頭地質導向儀器組裝測試;中科漢禧生物科技園項目,已完成生物提取平臺建設;衡水創新港中,貝殼菁匯創新中心已引進22家創新團隊、小微企業入駐;海創菁英創新中心正在建設的3號加速器車間被列入國家重大建設項目庫…………
如今的衡水,創新不僅是單個企業的自主選擇,更凝聚成濃厚的氛圍。在衡水市強力推動下,一批高端科技項目取得實質進展,「一谷一港一中心」建設取得新突破,為衡水創新發展、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科研創新為高質量發展賦能,也加快了新興技術產業化步伐。以建設創新型衡水為目標,衡水市深入實施創新型企業發展計劃,優化創新創業生態,統籌推進創新主體、創新平臺、創新協同、創新成果、創新生態「五位一體」融合發展,梯次培育中小型科技企業不斷壯大,激活了高質量發展的第一動力。今年上半年,已認定第一批科技型中小企業304家,申報第二批科技型中小企業810家。
新動能帶來高質量發展新空間。眼下,高新技術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等正在成為引領衡水高質量發展的生力軍,為產業轉型升級注入新動能。
●打造金招牌,優化營商環境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
一家日產量達5萬隻的口罩生產企業,從意向建廠到正式投產,需要多長時間?桃城高新區給出的答案是————27天!
河北三康醫療器械有限公司的負責人石美利,原本在北京經營一家環保企業。面對國內防控需要和國際市場需求,他便萌生了依靠現有企業的生產技術和資源優勢,二次創業註冊投產一家防護口罩生產企業的想法。在得知這一信息後,桃城高新區立即將其作為防疫期間的招商重點,精準對接,靶向招商。從公司註冊、項目備案,到廠房改造、設計施工、設備引進、原材料供應,桃城高新區全程主動靠前服務,短短27天,企業便落地投產。
高效投產的背後,是衡水市堅持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頭號工程」予以推進的生動縮影。
今年以來,面對疫情衝擊,衡水市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堅持把營商環境做成「金字招牌」,做到疫情防控不放鬆、招商引資不停步、項目服務不打烊,有效解決了企業「難點」、打通了項目「堵點」、補上了發展「斷點」,為項目建設和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實保障。
前一天上午通過「一窗通」網上申報了註冊材料,第二天就收到了工商部門郵寄來的營業執照————位於景縣的河北寶慶公司是政府辦事效率提高的受益者。今年以來,景縣開展了「營商環境建設落實年」活動,運用「一窗通」「全程網上辦」系統,對市場經營主體實行網上申報不見面審批,並將證照免費郵寄到經營者手中。
越是特殊時期,越要優化營商環境、提升服務效能。圍繞打造一流營商環境,衡水市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審批最少、流程最優、體制最順、機制最活、效率最高、服務最好的「六最」營商環境。降低企業市場準入門檻,積極推行登記註冊網上辦,實行「審核合一」登記審查制度,所有市場主體註冊登記事項1日辦結,並在此基礎上創新推進「一企一證一碼」改革,實現了企業從市場準入到準營5個工作日辦結。
重點骨幹企業是全市經濟的支柱。衡水市以重點規上企業、外貿出口企業、防疫物資生產企業、省市重點項目為幫扶重點,建立了市、縣領導包聯幫扶制度及市直部門成員單位與縣(市、區)「一對一」分包聯繫機制,建立企業家微信群,與企業家「鍵對鍵」溝通對接,答疑解難。同時,對100家「訂單式技改」規上企業進行把脈問診,以最優質的「工業診所」資源進行「點對點」對接服務,助力企業轉型升級。
舉目已是千山綠,宜趁東風揚帆起。綠色發展的衡水,正努力以釘釘子的精神鋪設「快車道」,掃清「絆腳石」,以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的澎湃之力,奮力描繪好新時代改革發展新畫卷。(記者張月亭)
來源:衡水日報
關注河北新聞網,了解河北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