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電網-HEA.CN報導:中信證券在小米11發布後的研報中指出,在小米10系列成功突破的基礎上,小米11的產品競爭力全方位提升,預期在高端化將繼續突破,進一步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和估值空間。其持續看好小米手機的市場份額提升、高端化突破和線下渠道拓展,亦長期看好小米AIoT業務的領先優勢和平臺價值,維持對小米的「買入」評級。
雷軍的股價翻倍承諾剛兌現,小米的股價就大跌了。
消息稱,脫離華為連個月之後,新榮耀重整獲得重要進展,榮耀採用高通晶片的5G手機已在研發。此外,瑞銀下調目標價至22港元。
1月6日,港股小米集團股價跳水,截至收盤,跌幅為3.97 %,市值一天蒸發300億元以上。
小米市值一日蒸發300億元
雷軍身價一天縮水78億元
1月6日小米集團股價表現不佳。截至收盤,該股跌幅為3.97%,報33. 9港元,最新總市值8538億港元。而在早盤,小米股價一度大跌6.8%,盤中最低報 32.8港元。
今天股價大跌之前,小米此前已連漲5天。1月5日,小米集團股價高開,盤中漲1.56%,報35.80港元,市值首次突破9000億港元。較昨日收盤,小米市值今天一日內蒸發 352.8億港元(約合人民幣294億元)。
福布斯實時富豪榜顯示,今天雷軍是全球富豪中最大的「輸家」,個人身價一天減少12億美元,約合人民幣78億元。
目前,雷軍最新身價310億美元,折合人民幣2002億元。
消息稱高通5G晶片供貨榮耀
消息面上,在脫離華為兩個月後,曾經作為華為子品牌的中國手機商榮耀正在推進供應鏈的「重整」速度。
1月5日晚間, 據國內媒體最新消息,榮耀與高通的合作正在進行中,由於榮耀終端公司不在美國實體清單內,所以(與美國供應鏈企業的合作)不需要審批。
就在前一天,有媒體從榮耀手機供應鏈公司獲悉,目前該公司已經在推進新榮耀採用高通晶片的5G手機的研發。
這意味著,今後榮耀可以使用驍龍5G晶片,打造基於高通平臺的新機。如果作為小米競爭對手的榮耀有了晶片加持,加入與小米、ov的中高端機戰局,這一市場將會迎來更多變數。
2020年11月17日,華為正式發出聲明,決定整體出售榮耀業務資產。而任正非也表示,希望新榮耀以後可以成為華為最強的競爭對手。
事實上,在此之前,就已經有媒體表示,新榮耀已經在與高通進行接觸,而且雙方已經接近達成供應合作。
高通方面對上述合作消息並沒有否認。在2020年12月初,高通公司中國區董事長孟樸曾表示,期待與新榮耀的合作機會。
此外,榮耀計劃於2021年1月發布V40系列手機。V40將採用此前庫存的聯發科晶片。
1月5日,榮耀商城官方宣布,榮耀官方自營商城將於1月12日正式上線,榮耀品牌相關的購物和服務也將遷移至新商城,屆時可在各大應用市場下載APP。
按照以往的規律, V40這款機型應該會獲得首發。據悉榮耀V40將會採用之前採購的聯發科晶片,而隨著新榮耀到來,後續還會有更多機型,甚至有超越高端的旗艦型號出現。
此前遭瑞銀下調目標價至22港元
除產業鏈方面的消息外,小米集團還遭投行下調目標價。
瑞銀髮布研報,將小米集團目標價由23港元下調至22港元;評級由『中性』下調至『沽售』。
小米股價去年升208%,跑贏MSCI中國IT指數132個百分點,認為股份2021/22年預測市盈率達42倍及33倍,已反映受惠網際網路服務復甦帶來的盈利上行。
該行估計小米於今年將恢復中國地區的月活躍用戶增長,不過仍有多項不利因素需留意,一方面是中國手遊經濟正遠離應用商店營運商,另一方面是國家金融科技監管,以及公司在歐洲的月活躍用戶擴張等。
該行對公司的網際網路服務收入預測顯著低於市場預期,加上估計投資者僅願意以30倍市盈率投資於公司的業務增長,將評級由『中性』降至『沽售』,目標價由23港元降至22港元。
該行對於公司的硬體勢頭及市場份額看法正面,不過認為並非主要的淨利增長引擎,瑞銀將公司2020-2022年的智慧型手機銷售預測分別升至1.54億、1.84億及2.06億臺,而其調查顯示公司於內地留客率有改善,相信有助月活躍用戶表現,對其增長潛力看法正面。
雖然市場主要聚焦於公司的智慧型手機,不過智慧型手機盈利不顯著,2019年僅佔淨利的7%,淨利潤率低於1%。總體而言,該行認為今年公司硬體淨利潤率難有顯著改善,因為5G零件成本高,加上需要在內地線下渠道及海外擴張。
雷軍的股價翻倍承諾剛兌現
今年以來,股價不斷創出新高。
2018年7月9日,小米正式在香港主板市場掛盤,發行價17港幣。在上市慶功宴上,雷軍曾放話,「要讓在上市首日買入小米公司股票的投資人賺一倍。」
由於市場對於小米估值分歧較大,小米上市後股價表現低迷,長期在10港元左右徘徊,甚至曾一度跌10港幣以下。
但2020年以來,小米利好不斷,股價屢創新高。今年在全球資本市場3月份觸底以來,小米開啟暴漲模式,從10港元一路飆漲超30港元。
1月4日,小米集團開33.6港元,隨後一舉突破34港元,較當年17港元的發行價翻倍,兌現了雷軍當年的承諾。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12月28日,在小米11發布會上,雷軍在談及2020年的難忘時刻時表示,小米股價長達兩年時間低於發行價,說實話比較丟人,這是過去兩年超級鬱悶的時候。
去年12月8日,中信證券發布小米深度跟蹤報告。維持小米「買入」評級,上調小米目標價至36港元,這是小米上市以來,獲得的全市場最高目標價。
按照當前股本,如果小米股價達到36港元,則市值會達到9052億港元,約1168億美元。
機構看好小米躋身萬億市值俱樂部
儘管今天小米股價有所調整,多家機構看好小米躋身萬億市值俱樂部。
中信證券在小米11發布後的研報中指出,在小米10系列成功突破的基礎上,小米11的產品競爭力全方位提升,預期在高端化將繼續突破,進一步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和估值空間。其持續看好小米手機的市場份額提升、高端化突破和線下渠道拓展,亦長期看好小米AIoT業務的領先優勢和平臺價值,維持對小米的「買入」評級。
信達證券研究報告,重申小米集團-W 「買入」評級。報告稱,小米最新旗艦機型小米11是公司自2020 年正式衝擊高端市場以來又一部裡程碑式作品。
該行認為,隨著小米手機ASP(活動伺服器頁面)的持續提高,用戶消費能力的提升,手機高端化將成為網際網路業務ARPU(每用戶平均收入)提升的強勁推力。公司有望在行業格局的變化中進一步成長,參考可比公司,給予公司 2021 年 8428.5 億元(約 10000 億港元)的市值目標,維持「買入」評級。
但一個不可忽視的事實是,在5G市場的爭奪上面,小米並不佔優勢。2020年三季度數據顯示華為以69%的佔有率遙遙領先,第二三名是VIVO和OPPO,小米市佔率僅3.5%。
另外,小米長期被質疑 「堆疊硬體」。以手機中最核心的配件CPU為例,蘋果、華為都有自己的CPU,而小米只能選擇用高通的。
此前,小米就吃過這個虧,2015年小米信心滿滿的推出搭載驍龍810的旗艦機型小米note頂配版,但是由於810的發熱較為嚴重,導致這一被視為小米第一款高端機型的產品無辜躺槍,口碑嚴重下滑。小米6也曾因為驍龍835的產能不足問題,一再延期發布。
(家電網® HE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