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歷史:古文是用文言文寫的,古人說話也是用文言文說的嗎?

2020-12-06 懷谷讀書

我們在看許多的穿越小說和影視題材時,都曾考慮過這樣一個問題:「穿越劇的主角,回到了文言文盛行的時代,他與其他人聊天時難道就沒有出現溝通障礙嗎?」如果你也想要穿越到古代去生活,那麼這個問題你一定要搞明白:文言文盛行的古代,人們說話也是用文言文說的嗎?

文言文是如何產生的?

其實這種擔心是沒有必要的,因為雖然古人在文獻記載中常常使用到「之乎者也」的語言,但是人們在日常溝通時,卻是使用的正常的白話文。那文言文又是如何產生的呢?

所謂的文言文,其實就是古人所寫的書面語言。在春秋以前,文言文與口語所說的白話文區別並不大,可以這麼說,文言文其實就是把商周時期的口語簡化變形而來。

到了春秋戰國時期,文言文的寫文形式便基本定型,在隨後的兩千多年的時光中也沒再出現什麼大的浮動。但是不同的是,人們常常使用的口語卻在經常的變化中,而這變化的原因也主要是受到了移民的影響。經過多次的移民融合,到了唐朝以後,文言文與口語的分離也越發的明顯,此時人們在說話時就與寫文時的形式完全不一樣了。

古人為何不用口語的形式寫文章?

既然口語發生了多次變化,為何人們在寫文章時卻不使用口語,如果使用口語閱讀起來豈不是更方便?

要知道,雖然口語閱讀起來很方便,但是如果放在古代當時的情況,要書寫下來卻十分的難,只因為一點,那就是文字太多。

在描述同一件事情時,口語所要用的文字是文言文的一倍還要多。在古時候,人們還沒有發明出來紙張時,文字是需要刻在青銅器以及竹簡上的。這些記錄文字的材料十分的昂貴,且刻字也十分的繁瑣麻煩。為了節約成本,節省力氣,古人在寫文章時必須惜字如金。也正是因為這樣的原因,導致了人們在前期長期地使用文言文形式來記錄文獻。

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在東漢發明出了造紙術,在唐宋普及了印刷術,一本書的成本大幅度地降低了,過程也不再那麼費盡。但是人們依舊沿用了之前的文言文模式,這又是為何呢?

這主要是因為慣性。文言文形式言簡意賅、格式穩定,且已經形成了一種文化傳承。同時在古代,知識分子還可以通過文言文來提高自己的格調,可以直接把自己與沒有文化的普通群眾區分出來。通過文化高低的差異來獲取優越感,可以說這兩千多年來,懂得使用文言文一直是讀書人自認為的優越感。直到近代倡導的白話文活動,才使得這種使用文言文的優越感消失。

到了宋以後,因為印刷書本的成本降低,閱讀不再是少數階層的權力,平民百姓們的閱讀也開始普及起來,而此時便興起了一種名叫「話本」的新興文學。這話本其實就是說書人表演時所用的底本。這樣的話本是融合了文言文以及口語的淺近文言體,白話小說也由此產生了。

到了明朝時期,朱元璋所寫的聖旨也多是白話文,其主要原因是因為朱元璋文化水平不高。在遺留的其中一個抗倭聖旨中,朱元璋原話說道:「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告訴百姓們,準備好刀子,這幫傢伙來了,殺了再說,欽此。」如此簡單粗暴的口語,人人都可以聽得懂。

到了清朝,白話文也基本和今天我們所使用的沒什麼大區別了。雍正皇帝在平常為了拉近與大臣的關係,在批奏摺的時候,也會寫幾句白話文。

所以,在古代只要你懂得當地人的口音,那麼就與他人交流就完全沒有問題了。是不是很神奇呢?

(材料來自《古代人的日常生活》,圖片來自網絡,若侵聯刪)

相關焦點

  • 當年高考寫了756字文言文的考生,驚動古文專家,如今怎樣
    導語:當年高考寫了756字文言文的考生,驚動古文專家,如今怎樣?說到高考,可能大家都不會陌生了,因為這是我們人生中的一場最重要的考試之一。高考的好壞,其實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我們未來的人生方向,比如說在哪裡讀大學,在哪裡工作, 出來做什麼行業。
  • 「我想打你」用文言文怎麼說?這些玩家掀起遊戲界的「文藝復興」
    在學生時代,文言文一直被大家稱為提高語文成績的「攔路虎」,每次考試遇到文言文,許多人就像看天書一樣,根本看不懂,在苦惱的同時又不禁慶幸,還好現在文言文已經被白話文取代了,要不然大家聊天都要理解半天。但是,有這樣一個群體,他們不僅不討厭文言文,還掀起了一股「文藝復興」,開始使用起了文言文,這讓人大跌眼鏡。這群人來自手遊《率土之濱》,作為一款以三國為背景的策略手遊,率土通過參考大量的文獻、典籍以及古代地圖,在極大程度上還原了三國時期的山川河流、城池州府,這讓玩家們有了極強的代入感。有的玩家真把自己當古人了,不僅模仿古人排兵布陣,帶兵打仗,就連平日裡說話都要用文言文交流,十分有趣。
  • 文言文BERT:李白用的詞都沒我選得好
    這是兩個來自北理工的小哥做出的模型GuwenBERT,經過訓練後的模型,不僅能自動幫助文言文斷句,還能幫你思考被遮住的詞語到底是什麼。(真沒有用原詩騙你)要是這個模型去參加高考,文言文斷句、詩詞背誦部分,豈不是都能拿滿分?
  • 「老婆」用文言文怎麼說?看看古人如何「撩」,簡直甜出新高度!
    中華上下五千年,最讓人能夠直觀的魅力就是文言文,它可以讓最簡單的語言承擔最強有力的感情和詩意。文字張弛有力,簡短含蓄感情飽滿,就像中國人一樣充滿內涵。就比如現代人稱呼的老婆在古文中,就有很美的表達,那麼今天小糰子要說的就是:「老婆」用文言文怎麼說?看看古人如何「撩」,簡直甜出新高度!
  • 三年級小學生寫文言文贊老師,老師「驚掉下巴」
    日前,武漢市江岸區瀋陽路小學三年級學生楊演樺,獨具匠心地用文言文來表白喜歡的「白師」,英語老師白浪將該文在朋友圈曬出後,不僅實力圈粉引來一眾朋友點讚,還有人贊該學生為古文「神娃」。該文全文如下:《吾最愛之師——白師》師姓白,性如蜜,令吾溫暖親切。初遇白師,心憂師嚴且厲,後遇一事令悟白師嚴且柔。一日白師課上,吾同窗忘帶硃筆向吾借。
  • 中學生文言文功底好,家長:從小學開始小古文學習,全靠打基礎
    但是你記住的往往是文字而不是掌握了理解的能力,想要把文言文的功底積累起來,應該更多的是在小學階段學會去理解,掌握學習文言文的方法,培養學習文言文的意識和主動性。學著把文言文的知識點運用在生活中,成為我們的生活指導,這才是學習小古文對學生的基礎啟蒙應該達到的學習目標。
  • 「老公」用文言文怎麼說?古人的稱呼才最潮
    「老公」用文言文怎麼說?現代暱稱太low了!古人的稱呼才最潮 1:外子 想必很多人都知道在古時候女子負責主內,男子負責主外,因此丈夫稱呼妻子用「內人」,而妻子稱呼丈夫用
  • 高考作文該不該寫文言文? 看看語言泰鬥王力教授怎麼說
    想起2001年,一篇題為《赤兔之死》的文言作文獲滿分,此後幾乎每年全國都會出現一兩例高考文言文作文優作,由此也引發了該不該提倡學生用文言寫作多年的討論。關於一般青年們用文言文寫作的問題,語言泰鬥王力先生曾表達過這樣的觀點:「學不好固然是貽笑大方,學好了也就是作繭自縛。文章越像古文,就越不像現代的話。」本期的「國風堂」,我們就接著王力教授的觀點談一談這個問題。
  • 「I love you」用文言文咋說?古人浪漫起來,現代人都得甘拜下風
    文言文能有多美,相信所有人都知道,很多現在的土味情話,換成文言文,馬上就失去了「土味」,並且,很容易就被人接受,用來撩妹的時候,拽上一句文言文式的情話,不僅使你逼格上升,更容易使對方心動。
  • 文言文「不美」了?網友呼籲從語文教材中刪除文言文,真的行嗎?
    「一怕文言文,二怕周樹人,三怕寫作文」,這是現在學生自己歸納的「語文三怕」。「文言文」被排在「第一怕」,由此可見,對學生來說文言文的確是非常難學的內容。於是有人提議「刪除文言文」,把要學的文言文都翻譯成「白話文」來學習,這樣就好理解多了。然而,但凡對「中國文化」有點了解的人,都知道文言文是「中國文化」的精髓,絕不能從語文教材裡面取消!
  • 都是之乎者也的文言文有什麼用,我們要不要學文言文?
    都是之乎者也的文言文有什麼用,我們要不要學文言文?學習文言文有用嗎?答案有兩種,無非是有或者沒有。在一些人看來,這是完全沒有用的,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根本就不會接觸到文言文,因此認為文言文是一種無用的存在,有些人甚至強烈要求要把文言文從中小學教材中剔除出去。
  • 學習文言文,成語裡有金手指,給我們指出了一條捷徑
    (以下是我寫的一本書的序)長期以來。在中學古文教學中存在著學生難學,教師難教的問題。我認為有如下幾方面的原因:一是文言文只是作為古代書面語言留存在古典文獻中,現在已經停止使用,古人的生產生活環境已不復存在,與現代人有遙遠的距離感。
  • 多年語文老師揭秘:文言文可不能這麼學
    今天在給學生上課的時候,提問了幾句《誡子書》這篇文言文中的重點語句。只是結果出乎意料,被提問的孩子在回答「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時,一直在撓頭「我明明記得啊,怎麼就順不下來了」。其實這是很多學生初學文言文的誤區:以為只需要把整篇文言文的翻譯背誦下來就可以了。
  • 這套《漫畫小古文》讓孩子在哈哈笑中博古通今!
    當下學生有三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寫作文,三怕周樹人!文言文,是多數人學生時代的痛,現在還能回想起被它支配的恐懼。然而,古詩文在語文學習中的地位卻逐日攀升。今年的兩會上,政協委員在《提案》中提出:要大幅度增加文言文的比重,最終使文言文和現代文比重達到1:1!
  • 還在為古文學習而發愁?掌握基本功,你也能成功克服文言文難題!
    還在為古文學習而發愁?掌握基本功,你也能成功克服文言文難題! 對很多同學來說,因為很少接觸文言文,所以在古文的學習上會顯得非常的吃力,同時隨著年級的不斷增加,我們所學的古文內容也是越來越富。對很多同學來說都無所適從,那麼怎樣才能夠有效地學習古文呢?
  • 三年級上冊文言文《司馬光》學生預習,教師輔導可從這幾方面入手
    學習本課要達到的目標:認識5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 2.正確朗讀課文,背誦課文。3.能藉助注釋了解課文大意,用自己的話講故事。 2.引導孩子,今天學的這種故事語言形式叫文言文,是我國古人們寫文章的時候用的語言。 二、讀準生字,讀對課文停頓,熟練朗讀課文1.本課中的生字,可組成詞出示,讓孩子讀詞語理解字的大概意思。
  • 學好文言文和古詩的方法一樣,先學字後學句,將心比心才能有共情
    不少同學都覺得,和古詩詞比起來,文言文很難學。光是實詞、虛詞等語法就能把人學迷糊了,而且古代人真的是這麼說話嗎?大家用文言文交流起來也太費勁了。我們的學生站在現代語文的基礎上看古代漢語,有不理解的地方很正常。知識學好文言文,其實和古詩詞的學習方法一樣,都是先疏通文字再理解句子,將心比心才能有共情,體會到古代人通過文字表達的情感。
  • 蔣昕捷:高考寫下文言文《赤兔之死》獲滿分,19年過去現狀如何?
    在2001年那場高考語文作文中,他另闢蹊徑,沒有使用我們平時的白話文,而是用中國的古文,寫就了一篇洋洋灑灑的古文。 蔣昕捷對古文的熱愛,還要從他五歲那年說起。對於一個五歲的小孩,還處於文字啟蒙的時期,大多數小孩都在這個年齡讀一些幼兒的繪本這種淺顯易懂的書籍。
  • 高中語文:文言文知識點梳理,古今異義,通假字,預習及複習專用
    高中語文的文言文是許多同學比較頭疼的一個問題,古人賞花賦月,到了課本上就成了如同嚼蠟的知識點。例如被大家吐槽的「通假字」,還有同一個字,古今意義卻大不相同的「古今異義」,都成了折磨大家的痛點。想要在文言文這一版塊兒儘量不丟分,只有多記多背,因為你見的通假字多了,見的古文多了,自然能領會到古人寫詩寫詞的情境,感受到古人的用詞習慣,那樣即使你在考試中遇見的不是課本上的知識,你也能從容應對。
  • 「我想你了」用文言文怎麼說?6句最經典的表達,現代人自愧不如
    漢語最妙的地方在於它形式多樣,同樣的一句話,可以用現代漢語說,可以用成語說,可以用俗話表達,還可以用書面的文言文展示。當然,「文言文」的概念是相對現代白話文來講的,古人並不覺得自己使用的漢語形式多複雜。文言文範圍很廣,特點是注重典故、駢驪對仗、音律工整,詩、詞、駢文都包括在文言文範圍內,使言文分離、行文簡練。今天我們就以「我想你了」這句話為例,看看古人用文言文怎麼表達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