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節課,給大家分享一篇校長在新學期開學典禮上的講話稿,這篇講話稿圍繞「德厚者遠,才厚者高,堅持者久」這3句話給學生舉案例、講道理,引導學生做人和做事,助力學生成人和成才,同時,希望全體老師做影響孩子一生的好老師。語重心長、意蘊悠長。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
標題:
德厚者遠、才厚者高、堅持者久——校長在新學期開學典禮上的講話
正文:
同學們!新的一個學年又到來了。對同學們來說,人生成長當中又非常關鍵的一年來臨了。每一個同學都應該想想:這一年我應該如何成長?
上學期的開學典禮上我講過,社會需要培養體格和品格同步成長的學生;社會需要培養守規矩能創新的學生;社會需要培養在吃苦中快樂的學生;社會需要培養全面加特長的學生;社會需要培養小我大我融為一體的學生;社會需要培養有中國情懷世界視野的學生。八九年級的學生不知道還記不記得。
今天,在新學期的開學典禮上,我給同學們只講3句話:德厚者遠,才厚者高,堅持者久。
01德厚者遠
在辦學過程,我們越來越感覺到德育的重要,所以我們以「和諧育人」為辦學宗旨,「六大主題教育」、社會實踐、研學旅行、道德講堂逐步實施。但是學校做這麼多,有些同學真的明白嗎?
良好的德行,是人得以立身的根本。古語有云:「德不正,則事不興。」可以說,一個人通往成功的必備條件,就是要擁有好的德行。
清末,有位商人在生意中慘敗,急需大筆資金周轉。他找到阜康錢莊的主人胡雪巖,求他低價收購自己的產業。胡雪巖確認情況屬實後,堅持按照正常的市場價格收購了對方的產業。商人又驚又喜,問胡雪巖:「白白的便宜為何不佔?」胡雪巖笑著說:「你放心,我只是代為保管這些資產,等你挺過這一關,隨時都可以來贖回屬於你的東西。」二人也成為最真誠的合作夥伴,生意越做越大。
俗話說:「厚德載物」。
德行的高度,決定了人生的境界;德行的寬度,決定了人生的結局。
那麼,如何修煉品德呢?凡事從自己身上找原因。永遠不要低估自省的力量。
人生最大的敵人,是自己。
記得讀書的時候,看過這樣一個富有哲理的故事。有一個年輕人,在街角的小店借用電話。電話打通後,他用一條手帕,蓋著電話筒。然後說:「是王公館嗎?我打電話是想應徵園丁工作的,我有很豐富的經驗,相信一定可以勝任。」電話那頭的接線生說:「先生,恐怕你弄錯了,我家主人對現在聘用的園丁非常滿意,主人說園丁是一位盡責、熱心和勤奮的人,所以我們這兒並沒有園丁的空缺。」年輕人聽罷,便有禮貌地說:「對不起,可能是我弄錯了。」接著便掛了電話。小店的老闆聽了年輕人的話,便說:「年輕人,你想找園丁工作嗎?我的親戚正要請人,你有興趣嗎?」年輕人說:「多謝你的好意,其實我就是王公館的園丁。我剛才打電話,只是為了自我檢查,確定自己的表現是否合乎主人的標準而已。」
只有學會自省的人,才能成為自己的園丁;只有善於自省的人,才能通過總結自己的榮辱得失來激勵自己、改進自己。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真正的聰明人必須具備自知之明。
人生最大的敵人不是別人而是自己,戰勝自己,人生才是真的了不起。
自省,就是一種積極的自我超越。
聰明人和愚蠢人的區別是,聰明人同樣的錯誤只犯一次。
成功的人都離不開自省。
高爾基說:「反省是一面瑩澈的鏡子,它可以照見心靈上的汙點。」
德厚的人,都在踏實做事;愚蠢的人,都在努力找捷徑。
一個北大畢業的新員工,剛剛入職華為的時候,洋洋灑灑寫了一封一萬多字的「萬言書」給董事長任正非,主要說的是公司的經營戰略問題。那個新員工原本以為自己獨到的見地能夠打動領導,結果任正非批覆:「此人如果有精神病,建議送醫院治療,如果沒病,建議辭退」。於是,那名新員工就被辭退了。
一個剛剛畢業的大學生,連業務都沒摸熟,剛進公司就敢寫萬言書,而且還是戰略方向,實在是太想證明自己,太想走捷徑、抄近道,得到重用。試想,如果任正非採用他的建議,重用他,那麼後面的人,是不是啥事也不用做,只要給任正非寫「萬言書」就好了?
有些人,善於各種算計,總能繞過各種規則,並且輕而易舉的獲得一些小成績,但這樣愚蠢的人往往很難有大成就。
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可恨之人也必有可憐之處。這世上本沒有捷徑,偷懶的人多了,也就有了捷徑,與此同時,這些捷徑也都變成了一個個的坑,埋葬的是自己。
所以踏實做人,老實做事,每日自省,方能成功。
永遠記住,做人:外無愧於天地,內無愧於本心。
02才厚者高
「現在沒點才華,幹什麼都混不下去」。
別人會,你也會,這叫普通;別人不會,你還會,這才叫優秀。
你不出眾,只能出局。
成功如果有捷徑,那就是終身學習!
學會學習:一項受益終生的技能!
這個世界上有兩種人,一種人的世界只有志向、願景和意見,另一種人的世界有目標、方法和行動,如果能從第一種人切換到第二種人,一切就都整合起來了。
聰明的人,都在下笨功夫。
需要完整電子版先關注「教育同心圓」,購買後私信作者獲取本專欄所有校長講話稿,同時還可在本號專欄裡遇見更多校長匯報材料、學校各項工作計劃、方案、總結、制度、細則等文字材料、評優選先事跡材料及學校黨建工作材料等教育公文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