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胡同、上海的裡弄,都是優秀老房改造的高產地,我個人也曾做過幾個改造項目,不過大多數是茶室、院子之類的,當然更不敢妄談經典,所以推薦一些參觀的途徑,以及我個人接觸過的比較好的設計師和案例。
一、家具店
如北京的國子監大街、上海的武康路附近,有很多優秀的原創家具品牌,他們本身坐落在歷史街區,所以店鋪空間大多經過設計改造,而且本身是家居相關,自然會營造出居住場景,對於我們的改造設計很有借鑑和學習的意義。
如失物招領、梵幾、日用之道等,在之前的文章中有過零散的分享,此處不再贅述,有興趣的同學可以評論區詢問。
二、設計案例
以下案例都是我日常的收集,篇幅有限,不做很詳細的介紹,我都會備註上案例及設計師的名稱,方便大家後續深入了解。
1、北京燈市口胡同住宅改造( B.L.U.E.)
說 B.L.U.E.可能大家有點陌生,但對於近兩年的網紅設計師青山周平大家可能有所耳聞。B.L.U.E. 建築設計事務所就是由日本建築師青山周平和藤井洋子共同創建的。
項目位於北京東城區燈市口附近的胡同裡,狹長的L形基地夾在胡同老牆和一個二層高樓的外牆之間,空間侷促且不好利用,但居住著三代共6口的一家人。
改造通過增加大面積的天窗以及通透的玻璃立面解決原先的採光問題。
模糊室內外的界限是日本建築師的拿手好戲,由於土地私有,所以日本建築師對於這類獨立小宅很有經驗。
二層的兒童房和遊樂場
2、西絨線胡同住宅(成直)
皇城腳下,正統的四合院已然不多,胡同給人的感覺更多的是極其密集的居住環境和狹小、欠缺私密感的生活空間。
△ 改造前的西絨線胡同住宅
△ 改造後的西絨線胡同住宅
因為這裡屬於一對熱愛生活的年輕夫婦和他們6歲的小朋友,所以我覺得在設計上要回歸日常生活的基本需要。
經過成直改造後的這間房屋,真正有了美好生活的氛圍。在改造時,成直極度擴大了建築向南的採光面,同時注重住宅空間的流動性,當門和窗被打開,風、光、聲音穿越房間時,會與日常生活共同組成家的動律。
兒童房位於二層平臺,有一個伸出屋面的小採光頂。
這條裡外相通的多功能長臺面既可以成為友人聚會的吧檯,平日裡也可以用來就餐、工作和學習。
3、其他案例
△老房新生,裡弄裡的私宅改造(RIGI睿集設計)
△北京胡同裡小樊的「插件家」(眾建築)
△上海HOUSE-H住宅 (小大建築設計事務所)
△上海摺疊公寓(More Design Office)
△空間被極致利用的30平米Loft小公寓(Jerry Lu)
歡迎評論,關注小編查看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