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媽馬伊琍轉發了一篇名為《我買了一盒陰道啞鈴》的文章,並配文:大一被閨蜜案例衛生棉條後就徹底拋棄了衛生巾,這才是女性某種意義上的自我解放!博文尺度之大讓網友一度懷疑她被盜號了,一時間「陰道啞鈴」成了熱門詞彙。
不得不承認,初次看到這個微博也被嚇了一跳,身為母親也是第一次聽到「陰道啞鈴」,為此特地去百度了一下它的作用。原來,所謂的「陰道啞鈴」並不是什麼不雅器材,它的學名叫「盆底肌肉康復器」,是一種輕型的醫療器械,多用於產後媽媽們盆底肌受損,漏尿等症狀修復。
馬伊琍所轉的那篇《我買了一盒陰道啞鈴》中,主人公正是這樣一位盆底肌受損的二胎媽媽,在一次和孩子遊戲中無意發現自己竟然漏尿了,去醫院檢查才發現「陰道壁膨出」,她被告知:如果不治療,隨著年齡的增大,尤其是絕經期的激素變化,有相當大的風險臟器脫垂。
讀了這篇文章才知道,原來很多媽媽生完第一個孩子雖然沒感覺,但損傷已發生。從數據來看,盆底肌70%的損傷都是生第一個孩子造成的。
而同樣生完一個孩子的我竟然對此全然無知,記得當時產後42天檢查,醫生也只是淡淡地說了句,恢復不錯,絲毫沒有提及產後恢復的注意事項。現在想想不禁有些後怕,到現在我依舊不知道自己產後到底受了多大損傷。
生完孩子老十歲?對媽媽而言「老十歲」算什麼!
經常聽到身邊的媽媽們吐槽,生完孩子老了十歲。是啊,曾經以為十月懷胎一朝分娩,凸起的肚子、下垂的乳房,這便是最大的傷害了,但生孩子後才知道這才僅僅只是個開始。
2019年5月,新京報做過一次問卷調查,他們調研了「有過生育經歷的女性都曾經受到過哪些身體傷害?」,撕裂、漏尿、乳腺炎、痔瘡、鬆弛、妊娠紋等成了高頻詞彙。
@夢在深巷 孕期妊娠紋,骨痛,抽筋,尿頻 。孕期開始到孩子出生後一直睡眠差, 生產疼痛,陰部二度撕裂,外陰肛門痛一個月,漏尿, 餵奶乳頭破損,堵奶結塊,抱孩子腰背痛。肚子長肉,膝蓋無力,現在感覺自己就是個廢人。@你是遠方 生孩子後不能久站,時間一長就腰疼。漏尿,一咳嗽、打噴嚏就會漏。睡眠淺,有了孩子後,晚上睡覺一有動靜就醒,現在孩子3歲依舊如此。哺乳期的乳腺炎讓我生不如死,痛,發燒,那種錐心的疼現在想起都後背發涼。@芝士 我是生理性傷害,生孩子的時候胎兒頭過大,不得已側切。產後痔瘡,刀口+痔瘡讓上廁所都成了一種煎熬。出了月子咳嗽時偶爾會漏尿,漲奶堵奶,妊娠紋遍布小腹,胸部完全變形,臉上長滿了色斑。@捲毛 陰道側切,反覆乳腺炎,乳頭皴裂痛不欲生,生完一年後還有腰痛症狀,腱鞘炎,畏冷,臉色發黃,二胎以後明顯的大腦反應遲鈍,可能是缺覺原因。@木木 懷孕胎盤前置躺了一個半月。剖腹產麻醉量放到最大,依舊疼到窒息,醫生說再加量會對胎兒造成傷害,於是全程流淚死挺著。產後哺乳,乳頭皸裂。餵奶時,上面乳頭疼,下面刀口疼。現在孩子十八歲了,低頭洗髮時,肋骨下懷孕時被拉傷的肌肉還會疼痛。……看到這些媽媽的產後後遺症我真的被震撼了,在此之前哪怕我已生過一個孩子,但也從未了解過這方面的知識。曾經天真地以為生完孩子只要月子做好,就會恢復如初,現在才知道原來不是每個媽媽都能幸運地恢復如初。
關於「生孩子」我們聽了太多讚美,這讓很多女生一直以為當媽媽是一件很幸福的事,但卻很少有人會告訴我們幸福的同時,也會對身體造成傷害,比如:子宮脫落、漏尿、甚至內臟下垂!
曾經看過一個新聞,徐州一位60歲的王大媽,平時就有點漏尿,某次在跳廣場舞時她突感不適。感覺有塊肉從身上掉下來了,王大媽急急忙忙跑去醫院,主治醫生告訴她這是子宮脫垂,需要手術治療。
你看,真正可怕的並不是生孩子這件事,而是我們對自己身體的無知。無知到,明明已經出現了傷害,甚至影響到了我們的生活質量,但我們依然選擇視而不見。
但我仍想告訴每一位母親:產後異樣不羞恥 那是你的軍功章
這幾天了解產後傷害,也被一些網友感動。有網友說:
@大晴天太陽大 媽媽做健身操的時候總是蹦著蹦著就去上廁所,我還很不理解,說不能憋一下等跳完一起上嗎?現在我真討厭我自己!@是小灰機 看評論哭了,突然想起我的母親。母親是一位保守的農村婦女,在這之前,也經常看到衛生間有洗衣液之類的,隱約感覺她有一些疾病,但我內心還是會嫌棄她,看到評論真的淚如雨下!我們得接受的文化充滿了道德審判,不容許我們過多的了解談論我們自己的身體,更不用說和家人們去討論類似的問題。
這兩天和閨蜜洋洋聊天才發現,原來我那個最親近的好朋友竟然也有漏尿的現象,在此之前我卻一無所知。就在我抱怨,當年我跟她產後諮詢,她沒跟我分享過這個問題時,洋洋悻悻地回了一句,「這有什麼好說的,我媽也沒跟我說啊」。
原來洋洋的母親也有類似的症狀,生完二胎的洋洋第一次出現漏尿時,驚慌失措地諮詢母親要不要去醫院?母親淡然地告訴她:這很正常。那一年洋洋29歲,而母親也已經漏尿29年了。
《我買了一盒陰道啞鈴》一文中提到了一個關鍵信息,產後康復的最佳時期就是產後6個月,原來產後康復也有「有效期」。只要在產後6個月的黃金恢復期內,按照科學的方法進行訓練,子宮、盆底肌就有很大機率恢復。
其實,真的挺感謝馬伊琍的,如果不是她轉發這篇文章,我想我不會去主動了解產後恢復的知識,不會去和閨蜜聊天,更不會知道產後後遺症原來離我們這麼近。也不會內心默默地告誡自己:以後優米長大了,一定要告訴她關於這方面的知識,要讓她知道:媽媽很偉大,也很辛苦;不用為了迎合眾人口中那句「為母則剛」而忽視對自己的保護。
最後,還是想告訴每一位準媽媽,以及那些有女兒的媽媽們。每一位媽媽只有先保護好自己才能保護好孩子,產後異樣不是恥辱柱,而是每一位媽媽的軍功章。
就像馬伊琍說的:放下那些古老的道德審判和羞恥感,坦然地了解、談論和保護我們的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