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電影《姜子牙》正式在各大網絡平臺播出,有高達50億票房的《哪吒之魔童降世》珠玉在前,觀眾對《姜子牙》的期待閾值又拔高了幾分。
只可惜豆瓣6.8的評分又把《姜子牙》拽回到了地面。
有人說,導演餃子用《哪吒》為國漫打開了一扇門,又被《姜子牙》給親手關上了。
這種看法其實有失偏頗,好的作品本就需要不斷打磨,不斷被檢驗,才能成為「叫好又賣座」的精品。
《姜子牙》導演組擔任藝術總監的王昕表示:「姜子牙的人物設定對市場是有難度,但我們還是努力想做自己想做的作品。」
即使不被市場所廣泛接受,也要堅持己好,是《姜子牙》劇組作為動畫人的初心。
而電影中,除了姜子牙的形象出乎人們意料,連「反派」申公豹的人設都與之前觀眾們熟悉的形象大相逕庭。
傳說中,威風凜凜的姜子牙坐騎「四不像」,在影片中化身成了乖順的可愛羊仔。而「上可鞭撻神仙,下可斬殺妖魔」的打神鞭,日常形態像極了一根拄拐用的燒火棍。
不過這也正是動漫的魅力所在,源於神話故事,又脫胎於人們的刻板印象,改編的驚喜就在於大膽地放飛想像。
無論是《哪吒》,亦或是《姜子牙》,都是在《封神演義》的經典IP之上進行了再次演義。
新近閱讀了一本趣書——《有英氣:兵器傳說圖鑑》,該書也是基於中國神話故事和民間傳說繪製而成的手繪本。
書中共記錄了63種形態各異的神兵法寶,以及兵器的主人和戰鬥場景。繪者則以獨特的手繪方式細緻勾勒,讓一個個耳熟能詳的神話故事躍然紙上。
書中就有提到姜子牙的法器——「打神鞭」,據說,打神鞭共有八十四道符印,神力就蘊藏在其中。
而在電影後期,姜子牙在怨靈交纏的混沌中忽然開悟,直登天梯,打碎了元始天尊粉飾後的最後一道鎖。最終,救一人也救了蒼生。
畫面特效拉滿,有打鬥也不乏人性閃光的溫情,但觀眾們看得爽嗎?說實話,不過爾爾。標準的大團圓式結局,姜子牙最終堅定了自己的信念,與自己達成和解。
而在影片中,姜子牙的「怒」和「覺醒」都是內斂的。
正如電影的藝術總監王昕所說:「姜子牙是一個中國式的,普通的,平民化的英雄。姜子牙所遇到的危機,也象徵著正面臨著失業、中年危機的人們。」
我們能在姜子牙身上看到他身上肩負的規則和社會責任。
上一部電影《哪吒》的成功,我想,或多或少都源於觀眾們心底那個幾近模糊的少年,都長著哪吒這樣熱血而認真的臉。
《有英氣:兵器傳說圖鑑》中也有對哪吒所持法器的描寫,而在古往今來的許多神話故事中,哪吒的法寶最多,且件件出名。
「乾坤圈」、「混天綾」、「火尖槍」、「風火輪」(此外,還有陰陽劍,乾坤弓震天劍,九龍神火罩等)
所以,也不怪姜子牙的人氣遠不及哪吒,畢竟在家底這方面,姜子牙就已經佔了下風。
前期的哪吒頂著大臉盤子,扎著小辮,黑眼圈矚目,也曾被吐槽為「史上最醜哪吒」,但後期變身後恣意張揚的模樣,精準地俘獲了一大批顏值粉。
哪吒的破壞力強,戰鬥值驚人。但在他我行我素的外表之下,同樣不失善良和責任擔當。
他堅信「我命由我不由天」,既然天道不公,那就撕碎這天,打破這命。是人是魔,我自己說了算!
辯證來看的話,我們每一個都曾是渴望自由,年少不知天高地厚的哪吒。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都會變成那個「不確定在為了什麼而堅持」的姜子牙。
但生活總會教你認清腳下的路,花無百日紅,人無再少年,珍惜眼前吧!哪吒少年們。
圖片來源於《姜子牙》、《哪吒之魔童降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