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甲聯賽第10輪,國際米蘭主場迎戰博洛尼亞。盧卡庫率先破門,阿什拉夫梅開二度,幫助球隊3-1取勝。聯賽取得三連勝,藍黑軍團在積分榜上繼續排名第二。
3-1
本場孔蒂繼續使用352防守反擊戰術,在聯賽中穩步前進,球員們回到了熟悉的戰術,表現都有所回升,特別是阿什拉夫在防反當中得以發揮最大威力。
【首發陣容】
為了應對周中的歐冠生死戰,孔蒂對陣容進行了小幅輪換。上一場歐冠禁賽的比達爾頂替了肌肉疲勞的巴雷拉,阿什拉夫和佩裡西奇則是輪換了楊和達米安出任兩翼,鋒線上,桑切斯取代勞塔羅成為首發。352戰術對雙前鋒的消耗極大,一個健康且狀態良好的桑切斯讓鋒線擁有三員大將進行輪換,讓盧卡庫和勞塔羅可以輪流休息,這對於漫長的賽季來說是非常寶貴的。但目前第四前鋒皮納蒙蒂似乎達不到孔蒂的要求,冬窗如果能用其換租來一個即戰力前鋒,將會對球隊本賽季的成績提升起到積極作用。
首發及評分
博洛尼亞上賽季在少一人的情況下連進兩球逆轉國際米蘭,直接滅掉了國米爭冠的希望和信心,給孔蒂造成了巨大的創傷。在米哈的率領下,博洛尼亞本賽季也表現不錯,排名中遊,不過在面對孔蒂的雙前鋒時,米哈也用出的意甲中下遊球隊面對國米的慣用招數——變陣三後衛。
【進球而防反?防反而進球?】
在變回352防守反擊戰術之後,國際米蘭取得了三連勝,而且三場比賽都是在前20分鐘就取得領先。
所以有人認為閃電進球才是國米防反得以實施的基礎,但我認為這是因果顛倒了。
確實,比分落後會讓對手壓出來進攻,讓國米的反擊獲得更大的空間。但國際米蘭的防反戰術並不是領先之後才開始的,而是從開場就貫徹的。除了開場前3分鐘進攻壓上打了一波陣地以外,之後一直是退回來低位防守,尋求快速反擊,前30分鐘甚至都沒有進行過前場逼搶。正是這樣的戰術和姿態,造成了閃電進球。
第3分鐘,國米退回半場陣地防守
第5分鐘,桑切斯回防
可以看到,在陣地防守時,國米兩條線之間距離非常近,三名中場球員距離後衛不超過10米,甚至經常在5米以內,不讓對方前鋒在兩條線之間有拿球機會。在對方邊路進攻,三中場裡有一人拉邊時,桑切斯會及時回來填補空缺,保證第一層防線的人數。
後防5人中,總是有一個人會頂出來去盯防對方的持球者,讓三名中場能顧好自己的站位保護,不至於被對方持球者把中場球員引走,把位置帶亂。
這幅圖完全展示了孔蒂的戰術意圖
對方前鋒巴羅回到後場接球,右中衛什克一直頂過半場來防他,這一次頂出估計得有20米的距離,但依然用什克頂出來防,而不用近在咫尺的比達爾,因為三中場要保持站位。巴羅回傳,什克立刻退回防線,可見什克的任務就是不讓對方前鋒在中場拿球轉身,因為那會把中場的位置衝亂。
然後,對方左翼衛希基拿球,比達爾還是不拉邊,而是揮手讓後面的阿什拉夫頂出來防,鏡頭一轉,孔蒂在場邊也做出了同樣的指示。希基回傳以後,阿什拉夫同樣是迅速退回了防線。
由此可見孔蒂的防守布置,三名中場儘量不要跟著球跑,不要被對方把位置帶亂,就保持好距離,保護好後防線身前的位置,只要對方中場球員不上來,你們就不要亂動。而對方的雙前鋒和兩翼則由後防線5人中的4人分別對位,誰負責的人要接球了你就負責頂出去防他。
這樣的防守方式充分利用了後防線人數優勢的靈活性,保證了中場球員不會輕易失去位置,讓兩層防線在5-3和4-4之間順利切換。
佩奇頂出防守
對方橫向轉移,三中場肯定來不及補到另一側的邊路,對方邊翼衛拿球時,頂出來防守的是對位的佩裡西奇,佳麗和B羅不用再疲於奔命的去補位、去跟人,而是留在自己的位置上,輕鬆的拿下了第二落點,獲得了球權。
這樣的防守,正是國米最近成績提升和球員表現回升的基礎。
什克之前的平均分是6.47,近三場是6.90;
B羅之前的平均分是6.64,近兩場是7.43;
漢達之前的平均分是6.26,近三場是7.09。
低位防守時,十個人縮在40米區域內,每個人只用負責一小塊區域,力所能及,即便失位了,5米內必有隊友補防。而打高位防守,每個人都要負責身後一片大草原,對方一腳直傳打穿,就是後衛跟對方前鋒進行50米賽跑。即便是回來陣地防守時,前腰和雙前鋒都不參與防守,雙後腰被吸引到邊路,對方一個橫傳轉移,很容易就直接面對後衛。失去了保護的後衛面對前鋒的衝擊,後果可想而知。
巴斯託尼帶球推進
這個球為什麼巴斯託尼能長驅直入帶球推進這麼長的距離,是巴斯託尼盤帶或速度出色嗎?
都不是,只是因為對手的陣型是3412。
對手集重兵圍搶盧卡庫,B羅接應回傳,國米後場橫向轉移到左路,此時巴斯託尼面前是一片開闊地。對方雙後腰根本來不及橫移保護,而邊翼衛則是早早退回了防線上,這才讓巴斯託尼得以長驅直入。
知道為什麼國米之前不管遇到什麼對手,後防總是被衝擊得七零八落慘不忍睹的原因了吧。不是對手衝擊力有多強,而是你陣型露出這麼大的漏洞,我不衝都對不起自己。
三後衛配雙後腰,孔蒂只有在切爾西的第一年玩成功過,那後腰是誰啊?馬蒂奇+坎特,一個人能覆蓋地球表面所有陸地的坎特。
說回本場比賽,國米不光是在開場就貫徹了低位防守的策略,反擊打得也是非常堅決,得球之後,毫不拖延,立刻向前傳。
國米反擊,佳麗被斷
巴斯託尼跟防頂出至中場,形成4-4站位,桑切斯積極回搶斷球。B羅和比達爾連續兩腳縱向傳球,直接打穿了對方中場,形成3打3的局面,可惜佳麗帶球失誤,被對方鏟斷。
國米反擊,盧卡庫被斷
由攻轉守時,佳麗在中場攔截成功,直接帶球推進至對方禁區前沿,可惜佳麗的跑動方向與盧卡庫重合,直接被堵住了前進路線,並切斷了與桑切斯之間的聯繫,只能交給盧卡庫去強突。
國米反擊,佳麗射門
B羅後場得球後直接長傳,桑切斯爭下一點,與阿什拉夫配合製造右路突破傳中,盧卡庫搶前點,後點插上的佳麗射門偏出。
所以說,並不是領先之後才防守反擊,從比賽一開始,國際米蘭的幾乎所有進攻,都來自於快速反擊,包括第一個進球。
國米第一球
這球看起來不像快速反擊。但實際上,從後場發起進攻,到最後盧卡庫射門,總共也就三腳傳球,佳麗後場得球後沒有停留,直接帶球推進至前場,對方沒有落回低位,而是試圖在中場展開圍搶,雖然稍微延緩了一點時間,但佳麗發現空間後立刻直傳送給佩奇。佩奇邊路單挑傳中,禁區內比達爾和阿什拉夫插上形成3對4,比達爾前點帶走兩人,於是搶點變成2對2,盧卡庫利用身體優勢吃雞。
雖然不能算作反擊,但也離不開快速進攻的思路。
所以,不是因為閃電進球而改打防反,而是因為打了防反戰術,讓進球變得更容易了。因為都是同級聯賽球隊,不可能出現90分鐘龜縮禁區不出來的情況,只要你主動回收,對方一定會攻出來,區別只是後場留多少人的問題。但不管後場留了多少人,總比陣地進攻密不透風要容易不是。
前8輪,國米可是意甲控球率第一,而最近兩輪之後直接降到了第四。前8輪門將漢達166次傳球裡只有43次長傳,佔比26%,而近兩場比賽漢達63腳傳球就有33腳長傳,佔比52.4%,也能看出國米的戰術思路變化。
【阿什拉夫的爆發】
比分落後,博洛尼亞壓出進攻,後場空間更大,給了國米更多的反擊機會,速度最快的阿什拉夫就有了用武之地。
其實在打陣地進攻時,阿什拉夫表現非常一般。
圍攻右路,阿什拉夫突破失敗
阿什拉夫單突成功,但傳中失誤
阿什拉夫邊路插上,傳中失誤
可以看到,在陣地進攻時,要麼是人員擁擠沒有突破空間,要麼是形成突破了但位置太靠邊,或者中路防守球員太多,只能在邊路強行傳中。
阿什拉夫是個強點,最強之處在於速度,要有空間給他衝刺。把他固定在邊線上,即便形成了突破,也不能製造太大威脅,因為他喜歡內切而不擅傳中,但內切進去,人員密集,人群之中輾轉騰挪也非其所長。
幸好,本場博洛尼亞後場空間夠大,能讓阿什拉夫嘗試各種可能。
國米第二球
上半場結束前最後一次進攻,阿什拉夫從中路插上,接到B羅的過頂傳球,單刀破門。那麼阿什拉夫是怎麼到中路去的?看看進球之前的過程。
阿什拉夫往中路靠
阿什拉夫本來是頂在邊鋒位置上的,但比達爾拉邊接球之後,阿什拉夫沒有沿著邊路前插,而是往內線走,放棄了這次接應機會。比達爾回傳之後留在了邊路,阿什拉夫就趁機不斷的往中路靠近,在桑切斯長期處於前腰位置的時候,阿什拉夫已經頂上了鋒線與盧卡庫形成雙前鋒。
對方三中衛的目標一直是盧卡庫和桑切斯,根本沒有注意到身後的阿什拉夫,此時盯防阿什拉夫的是內收的左翼衛希基,但由於比達爾還壓在邊路,希基一防二,也不敢過度內收,他已經在伸手指著阿什拉夫叫隊友過來防守,但沒人理會。
結果就是B羅直接過頂球打盧卡庫身後,阿什拉夫斜插而上,左中後回防不及,而要兼顧著邊路比達爾的左翼衛希基也是鞭長莫及。
這第一次來到中路肯定是阿什拉夫自發的行為,但在收到效果之後,孔蒂在中場休息做出的布置,於是在下半場,阿什拉夫開始頻繁的往中路靠。
快速反擊3打2
後場斷球反擊,阿什拉夫從本方禁區內高速衝至最前線,雖然最後盧卡庫選擇了傳給桑切斯,但正是阿什拉夫的斜插吸引後衛,才讓盧卡庫能夠一直帶球推進至對方禁區前沿。
角球防守時阿什拉夫留在前場等反擊
阿什拉夫頂在中鋒位置接長傳
可以看到在國米控球回傳時,阿什拉夫還在右邊路,但在漢達長傳到前場時,阿什拉夫已經來到了中鋒位置,而盧卡庫則是去到了右路。
阿什拉夫再次頂到中鋒位置
同樣是回傳時還在邊路,但漢達長傳過來的時候,阿什拉夫又頂到了中鋒位置。
阿什拉夫為什麼這樣跑位?
有兩個好處:
一是盧卡庫作為中鋒吸引對方中後衛,讓邊路悄悄靠過來的阿什拉夫處於無人盯防狀態;
二是中路距離球門更近,一旦過頂球打成就能直接射門,而邊路距離球門較遠,即便是過頂球成功了,你再轉回中路來還需要時間,給了對方直線回防的中後衛再一次防守的機會。
阿什拉夫邊路突破製造威脅
就像這一次,雖然阿什拉夫完全把對方邊翼衛甩開了,但是沒有角度直接射門,對方中衛已經回到了禁區,只能選擇傳球,但盧卡庫沒有把握住。
不過當空間足夠大的時候,從邊路也能直接突進去。
國米第三球
快速反擊比達爾分球,阿什拉夫帶球內切過掉對方邊路球員,盧卡庫在禁區壓住中後衛,阿什拉夫一路帶入禁區射門得分。
這第三球非常關鍵,距離對方的進球僅僅兩分多鐘,直接把對方剛剛燃起的希望澆滅,沉重打擊了對方士氣,讓球隊在最後20分鐘沒有消耗太大就順利拿下比賽。
【阿什拉夫的作用】
現在最關鍵的就是歐冠末輪生死戰。
門興那邊只要守平就能出線,即便告負,只要國米打平,他也能出線,所以開場肯定是以防守為主。
而礦工這邊,守平的情況下只要皇馬不勝就能出線,而國米則必須取勝,所以礦工的開場策略也應該是先防守。
但礦工的防守方式很有意思,雙方首回合交鋒時礦工就是以守為主,但他並不是龜縮禁區,而是吊在半截的造越位戰術。這就造成兩隊球員經常是壓在一條起跑線上,等著長傳一出來就開始比賽衝刺跑。
右路二人擺好姿勢準備賽跑
但為什麼沒能進球?有兩次門柱,有漏判點球,但關鍵在於孔蒂沒有用對阿什拉夫。
阿什拉夫的位置太靠邊,貼著邊線在踢。
阿什拉夫前插,邊路傳中
把阿什拉夫按死在邊路,孔蒂卻安排巴雷拉和丹布羅西奧頂在鋒線上去插肋部。
巴雷拉肋部前插射門
丹布前插,速度不夠沒能形成射門
不斷的傳過頂球,卻用兩個沒有速度的球員來衝擊最有威脅的區域,阿什拉夫在邊路很難獲得機會。
礦工頻繁被打穿,但依舊不退後,邊前衛沉入防線變成6後衛,依然是一字排開,只增加寬度,不去管縱深。
礦工後防7人一字排開,阿什拉夫邊路拿球無可奈何
礦工的後衛個人能力不強,其主力中衛邦達爾身高只有1米72,縮在禁區肯定頂不住,加之有首回合的成功經驗,次回合礦工大概率還是會用防線前壓的造越位戰術。
阿什拉夫如果繼續貼在邊線上,由於對方防線人多,即便突破了也很難往中路轉。但如果像本場比賽一樣,直接來到中路或者肋部位置,縱向可一擊刺穿對方心臟。
如果孔蒂能夠吸取本場比賽的經驗,阿什拉夫將成為戰勝礦工的利器。
【埃裡克森】
埃裡克森傷停補時替換上場,很多人認為是孔蒂對他的羞辱。
埃裡克森
但孔蒂在賽後說,我做的一切選擇都是優先考慮國米的利益,最後才會考慮球員的心情。
意思是並沒有針對埃裡克森。
他想在傷停補時用掉最後一個換人名額,不管是拖延時間也好,還是讓主力休息一下也罷,替補席上除了門將,只有拉諾基亞、楊、森西和埃裡克森,後防不能輕易動,而佩裡西奇和桑切斯比起來,顯然是桑切斯更需要休息。而能換桑切斯的,只有埃裡克森。
或許孔蒂想的就這麼簡單,畢竟是能直接給迭戈科斯塔發簡訊說我不要你了的人,以楞著稱,或許沒那麼多心眼。就像當年的科斯塔一樣,在孔蒂心中已經決定放棄了的人,他不會花心思去考慮你的心情和感受。兩人又沒私仇,我羞辱你幹啥?
另外有個說法是埃裡克森的獎金與出場次數掛鈎,孔蒂讓他上場是為了讓他拿獎金。這也是另一個角度的思考吧。
但不管怎樣,埃裡克森的離隊是註定了。
孔蒂
既然是已經決定的事情,就果斷堅決的處理,不要猶豫不決。就像去年冬窗,孔蒂想要比達爾,馬洛塔卻弄來了埃裡克森。從經理的角度,能2000萬搞來埃裡克森,是一筆值得驕傲的生意。但從孔蒂的角度來說,如果當時來的是比達爾,沒有改3412這攤事兒,賽季末的衝刺階段,聯賽和歐聯杯,或許能捧回一個吧。
所以,既然決定了拋棄埃裡克森,就不要再猶豫,不要再想著租借漲身價、等著回歸之類的事情。直接賣掉,哪怕是跌價,用這錢來冬窗補一個替補中鋒,或許會在下半程起到關鍵作用。
【結語】
數據統計
回到352防守反擊,一切都順了,球員的士氣也起來了,希望能夠把這樣的狀態多保持一段時間。
歐冠生死戰,生死掌握在別人手裡,已經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只能是盡力做到最好,然後聽天由命。如果不能出線,也不要氣餒,目前的國米即使出線了也很難走遠。
如果確定了不能出線,那最好連歐聯都不要打,進了歐聯也全上替補,不要影響聯賽。畢竟歐聯的獎金和影響力都太低,在如此密集的賽程之下,不值得為其分心。在尤文最衰弱的賽季,單線打好聯賽,才是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