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服在時尚界具有很強的滲透性,是因為它自古以來始終保持著禮服(軍官制服)和便服(運動服)的雙重性格。因此在設計上沒有太多的禁忌,概念西服也就大行其道。例如 Knit blazer(針織西服)是用呢巧織( Wool jersey)或者針織布( Knit fabric,包括雙面針織物、平紋針織物、米蘭諾羅紋組織等所制的運動西裝,是休閒西服的特別品種是其他西裝不善於使用的設計方法。概念西服西裝最早於20世紀50年代初出現,流行於20世紀70年代初。這種概念西服,現在看來仍有很好的前景,是因為休閒的生活方式在增加。
金斯頓風格( Kingstone model)是在款式上對西服的。它來白日本的時尚語,是指圓擺布澤。常規的雙排扣是要配直擺,這種雙排扣圓擺短款的西服具有叛逆性。
這種變型的雙排扣上衣是1960年代前半期一時流行的夾克,較淺的兩側開衩和變型領(半戧駁領)以及傾斜的帶蓋口袋都是當時有代表性的前衛風格,採用爵士樂感覺的細節設計是當時的潮流,有時也會省略胸袋。布料上,使用鯊皮布(特別是混絲的更時尚)或者山東綢,當然主流的西服仍使用法蘭絨。 Kingstone model的稱謂是因VAN夾克西裝公司的命名有關,據推測是和紐波特款型 Newport型)一樣根據地名而來,在款式上它們也有血緣關係。主流的說法來源於牙買加的港灣城市(首都) Kingstone(金斯頓)。可見這種服裝是和那種風光明媚的美麗港口度假有關,可暗示概念西服的出路大多走休閒路線是明智的。
裡根斯西服( Regency blazer)也有不同,它走的就是禮服路線,這和設計師的風格偏愛有關。它的別稱為 Cardinblazer(卡丹西服)即" Cardin型」。是1963年秋PereCardin(皮爾·卡丹)推出的緊身雙排扣西服。其款型顯然是在經典的雙排常青藤和海軍西服基礎上雜糅出來的,它的最大特點是衣襟的重疊部分較淺,輪廓整體細長,收腰,下擺呈喇叭狀(圖3-40)。當時稱之為(寶塔線條 Pagodaine)。類似語有 Mods type blazer(現代派西服)。
現代派西服( Mods type blazer)的別稱有Carnabyblazer、 Chelsea blazer,是指由皮爾卡丹創立的重疊量較淺的雙排平行六粒扣西服。其外形輪廓雖然與卡丹的 Regendblazer(裡根斯西服)幾乎相同收身明顯,但是領子不同於卡丹的戧駁領,是Mods型即V形領口開的較深的青果領。面科以鮮豔的色彩或古典花紋的天鵝絨為特色,有模仿吸菸服(花式塔士多)的痕跡。在1964年-1966年流行,今天已成為藝西服的標誌。
禮服西服( Formal blazer)也是在現代派西服基礎上演變而來,是加入花式塔士多元素的西服,即用開司米、優質法蘭絨、天鵝絨、絲綢之類晚禮服面料製作而成的派對晚裝市雷澤。領型除了戧駁領之外,也可以見到青果領。青果領是借鑑了美式塔士多禮服的領型於1980年登場,也被稱為 tuxedo blazer(塔士多西服),多用在年輕人晚間非正式的聚會上。
概念西服還表現在搭配上,雖然在禮儀級別上西服介於西服套裝和休閒西裝之間,但是通過對其造型、細節及搭配上簡單的改變可以影響到它的禮儀性。客觀上準西服就可以與西服套裝平起平坐。雙排扣戧駁領西服本身就是它的禮服形式,可以與雙排扣黑色套裝婕美:如果在此基礎上變換加入塔士多禮服的某些元素,便升格成為運動風格的晚禮服。與此相反,概念西服還可以有一落千丈的搭配:燈芯絨的褲子、短褲、牛仔褲等所有的休閒褲幾乎都可以與西服上衣組合。此外,除它標準的海軍藍以外,常用的還有墨綠色、深紅色,甚至所有的漂亮顏色都不拒絕。就上衣的搭配而言,也可以穿出遠遠大於西裝的範圍,如與花格襯衣、T恤衫、薄呢背心、毛衣等都可以視為休閒西服的組合沒有任何禁忌,這儼然成為西服西裝的大家族。值得注意的是「概念西服」不是無政府主義,只是創造性地運用規則而已。
當改變西服上深下淺搭配固有的格式時,西服固有的概念就有所傾斜,或套用其他服裝類型的規則。如按塔士多方式搭配就變成「塔士多西服」按晨禮服方式搭配就變成了「展禮服西服」:按燕尾服方式搭配就變成了「燕尾服西服」。那麼當西服採用上衣和褲子同質地同顏色搭配時便成為西服套裝( Blazer suit),社交級別也會高於普通西服,當然與休閒元素搭配也會降低它的社交級別。不過休閒西服有它一整套固有的造型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