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鋼化玻璃的效果,酷冷至尊 MB 520 機箱體驗

2021-02-14 IT168試客

之前父母臥室的主機用的是120的水冷,感覺散熱性能並不咋樣,所以在今年春節後就換了酷冷至尊T610P這款6熱管雙風扇的散熱器,結果發現這個散熱器有點高,超出機箱一點點,所以側面的蓋子被頂著,但是稍微用力還是能裝下。不過開機運行的時候,側蓋會有震動,有些噪音,挺煩人的。所以乾脆就開側蓋了。但是筆者家這邊真的是灰塵太大,開側蓋後,沒多久就厚厚一層灰,一段時間就要清理一次,真心麻煩,所以乾脆就換了個機箱。 於是筆者選擇了酷冷至尊MB 520,相對於之前那款機箱側蓋是塑料材質的,酷冷至尊MB 520被我看中的就是側蓋是鋼化玻璃的。鋼化玻璃材質的機箱筆者一直比較好奇,有準備在雙11旗艦給自己的主機換個四面鋼化玻璃的機箱,然後搭配燈扇,燈條,來個全光汙染的主機。所以正好借著這次換機箱的時候,先看看鋼化玻璃側透機箱的效果如何。

酷冷至尊MB 520的包裝風格倒是頗為統一,以筆者之前的那款機箱相似,正面是酷冷至尊MB 520的圖形,側面用英文標註了酷冷至尊MB 520的規格參數,希望以後能用中文的,看起來比較省事,也順眼。箱子內部還有泡沫保護著,到手的時候整體完好。


包裝箱內,除了機箱本體,就是保修卡和安裝說明書了。安裝說明書還是比較詳細的,安裝圖示上的機箱細節略有誤差,鋼化玻璃側面的圖示比實物多了2個螺絲,好在沒有什麼影響。新手看著這份說明,應該也能自己安裝。

筆者從事IT行業,雖然近幾年公司零售業務基本上不做了,但是筆者還是給親友裝過不少機的。筆者感覺雖然機箱這麼多年來,重大的改變沒有,但是細節方面一直在改變進步,且不說最近開始流行的鋼化玻璃材質,RGB燈光系統,這種明顯看得出來的地方。就從機箱內的這些螺絲扎帶等小配件上,筆者也看到了一些新東西,這是去年換的那款酷冷至尊機箱沒有看到,就是8個橡膠墊和8枚細長的螺絲,有點意思。

酷冷至尊MB 520雖然側面是鋼化玻璃材質,但是前面板還是塑料材質的,有點遺憾,這裡也是鋼化玻璃就好了。前面板出廠就覆蓋著一層保護膜,為了避免在裝機的時候,刮花前面板,筆者就沒先把這層膜給撕了。酷冷至尊MB 520的三維是496*217*468mm,中塔機箱規格,機箱淨重是5.2公斤左右。從這個重量可以看出用料一般紮實,不是特別紮實。

酷冷至尊MB 520的前端接口和開關,設計在前面板的上方,呈斜面。這個角度如果機械放在地上,那是相當順手,如果是放在桌子上,就相對麻煩一點。但是不管怎麼放,容易積灰就是。這上面的指示燈和接口,從左到右分辨是硬碟指示燈,2個USB3.0,開關及電源指示的,耳機插孔,麥克風插孔,重啟按鍵。

雖然不能把前面板的膜撕開,但是筆者還是掀開了一些看了看。雖然是塑料的,但是看起來表面的光滑程度也不輸給玻璃材質,質感相當不錯,轉角圓弧處理,很不錯。COOLER MASTER的品牌Logo質感優秀。

酷冷至尊MB 520的前面板,在左右兩側和下方開了散熱孔,並且用孔眼細密的金

屬網覆蓋,這樣不僅保證了前面板的進風量,還可以阻隔灰塵的進入。這樣的設計,前面板的這些網孔估計不久就會被灰塵阻塞,不過清理前面板肯定比清理整個機箱好呀。

酷冷至尊MB 520的前端接口面板直接安裝在機箱前端,與前面板分離,前置接口的USB3.0和耳麥接口都是模塊化的。線材做工質量還是可以的。有點遺憾的是沒有預留USB2.0接口,畢竟前面板的空間還是有的。

取下前面板,再取下前置接口,酷冷至尊MB 520的前部就呈這樣了,可以看到,預留了3個120mm或者2個140mm風扇位。這裡同樣可以支持水冷排,120/140/240/280/360mm這些規格都是支持的。可供選擇的範圍還是比較大的。在每個風扇的右側,還有一個長方形的開孔,可以用來走風扇的電源線。

酷冷至尊MB 520的側面鋼化玻璃沒有貼保護膜,不過在右下角有易碎的警告標誌。鋼化玻璃的質感自然是非常優秀的。不過跟其他玻璃一樣,也是指紋收集器,手上去就留痕了,灰塵也容易粘在上面,這是玻璃的通病,所以筆者目測現在很好看,以後指紋灰塵多了就比較麻煩了。如果是用擦拭的,可能會有劃痕,這點筆者每年清潔家中窗戶落地窗都難免會留下一些。大家若是知道更好的清潔玻璃的方法,麻煩指點筆者一下,謝謝先...

側面鋼化玻璃是通過卡在機箱下端,然後上端用兩顆手擰螺絲固定,這個方法倒是簡單。

筆者用測厚規量了一下,鋼化玻璃的厚度約為3.9mm,整體倒是挺重的。

鋼化玻璃的下端使用鋼板摺疊包裹,這樣才能卡入機箱下方。鋼化玻璃的倒是頗為通透。

右側面板中規中距,細節都處理得不錯,沒有毛刺,不會割手,沒有特別的亮點,嗯~筆者的意思就是遺憾的沒有把這面也做成鋼化玻璃的。面板厚度在0.71mm,一般厚度。

酷冷至尊MB 520的機箱背面設計有7個PCI擴展槽,同時設計了一個120mm的風扇位,同樣的可以用來裝120mm的水冷,而且這個風扇位的孔位還是可以上下浮動的,可以用來配合散熱器風扇的位置。這個風扇位預裝了整個機箱唯一的一個風扇。

酷冷至尊MB 520的頂部設計有大面積的蜂窩散熱孔,並且上面還貼有一張磁性吸附的防塵網。這個位置預留了2個120/140mm的風扇位,不過根據機箱的參數說,這個位置僅支持120/240mm水冷排,筆者看了下,應該也可以支持280mm的水冷才對,不過要看冷排外形了,而且也要看主板結構,水冷排偏長,或者水冷排被主板內存或者供電散熱片擋到並不少見,所以這個保不準。

磁性吸附的防塵網是個好東西呀,清潔非常方便,而且這個防塵網的孔眼細密,可以有效阻擋灰塵落入機箱。

酷冷至尊MB 520的底部四個邊角設計有長條的防滑膠墊,可以有效保證機箱平穩,在電源位還設計了一個防塵網,在電源風扇朝下的時候可以有效阻擋灰塵進入。不過遺憾的是這個防塵網不是磁吸式的,而是卡在底部的,這樣以後清潔很不方便呀。

酷冷至尊MB 520的主板區與電源和硬碟倉分隔開來,這樣的設計,可以讓主板與電源硬碟形成獨立的風道,還可以隱藏電源的線材,看起來更加整潔一些。

在酷冷至尊MB 520的正面右下角,可有酷冷至尊設計的字樣。

酷冷至尊MB 520主板位置的上方開了三個走線槽,靠近機箱前端的走線槽主要是給前置接口的線材用的,中間和後面的走線槽,則方便了CPU供電,風扇連接的走線。

主板區還有圖示,用來說明AMI三個字符的含義。每個主板銅柱位都有標準相應的字母,代表安裝不同規格的主板要在該位置鎖上銅柱,這個設計挺方便,不用拿主板起來比對,直接看著字母對著安裝銅柱就行了。另外在這個區域還有了8個較大的開孔,這也是筆者本次發現的一個改進,這8個孔對應2個2.5英寸硬碟位,可以同過零件裡面的8個橡膠墊和細長螺絲來固定硬碟,方式也是挺有意思的,等裝機的時候就能看到。

主板區右側有三個並排的大走線槽,這些走線槽都做了折邊處理,所以不會割線。但是如果能有橡膠墊就更好了。

PCI擴展槽不是免工具的手擰螺絲,差評呀....

酷冷至尊MB 520的電源位,設計了2種安裝方向的螺絲孔位和進風孔位,所以怎麼裝都是可以的,並且在內側還開了2個走線槽,外側也開了一個走線槽,並且安裝了橡膠墊。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看了這個,在看看主板區右側的,完全兩個檔次。

酷冷至尊MB 520背面預裝的風扇是7扇葉的普通風扇,沒有燈光效果,採用的是3pin插頭,可測試不可調速。轉速是1200±200RPM,DC12V /0.16A,這個風扇運行的時候還是挺安靜的,不過話說回來,好歹也是鋼化玻璃側透機械,不配個RGB全彩風扇合適嗎!!!

在看到酷冷至尊MB 520的背面的時候,筆者才想起來還沒試試主板安裝背板的厚度,測量了一下,0.67mm,嗯~這個數據連同上面的數據,可能會有些誤差,因為手上的測量工具不是非常專業的那種,但是應該差不了太多,所以參考一下吧。機箱背面主要是硬碟和電影倉,還可以看到許多的理線孔。

機箱背面預留的走線空間約有2CM不到,偏窄了一些,再大個0.5-1CM最合適。當然,對於如今一些扁平線材或者定製線材的電源來說,是完全足夠的。但是筆者的電源還是早期的蛇皮網套一起的那種,有點勉強。

電源位在四個邊角都預裝的減震膠墊。

酷冷至尊MB 520的硬碟架僅有兩個硬碟槽位,盡可以安裝2個3.5英寸硬碟,不過這次的硬碟託架有改進。但是筆者還是要吐槽一下,因為這幾年的機箱,3.5英寸的硬碟位通常都是縮水成2,3個,甚至有些是1個,更過分的還有一個都不給。反而是2.5英寸的硬碟位好多個。目前固態硬碟,M.2開始普及,這種接口是裝在主板上的,跟機箱無關。就算是普通2.5英寸的SSD,由於現在價格的因素,基本也就是一臺一個。所以設計這麼多的2.5英寸硬碟位是幹嘛?3.5英寸硬碟還是目前最主要的存儲設備,用來做倉庫盤,備份盤,一臺多個很正常,這種最常用的硬碟位反而一直在縮水,而且3.5英寸的硬碟位,轉為2.5英寸的也非常容易。所以不知道現在的硬碟架設計思路到底是怎麼回事了。如果實在itx機箱這樣設計筆者還能理解,畢竟itx箱的空間非常金貴,但是中塔,甚至全塔還這樣搞,筆者真的是莫名其妙了。

酷冷至尊MB 520的硬碟託架對於3.5英寸的硬碟來說是免工具的,只要將硬碟託架拉開,對準硬碟兩側的孔位裝入,然後推入即可,方便得很。

但是對於2.5英寸的硬碟來說,就需要工具了,用螺絲安裝,而且很有意思的是,2.5英寸硬碟最終不是安裝在託架內,而是掛在了託架背面,也就是說,託架內還可以裝一個3.5英寸的硬碟。一個硬碟託架,可以裝1個2.5英寸和1個3.5英寸的硬碟,這就是筆者說的改進了。

通過實際的安裝可以發現,2.5英寸和3.5英寸硬碟的接口分別在不同方向,不會相互幹擾。

2.5英寸硬碟除了可以安裝在硬碟託架上以外,還有一處可以安裝,那就是機箱背面,先把固態硬碟擰上四個細長的螺絲。

然後從機箱前面將配件裡的8個橡膠墊裝載主板安裝背板上。再把安裝了螺絲的2.5

英寸硬碟對準控制插入,雖然是插入式的安裝,但是由於橡膠墊的關係,硬碟掛上以後也是十分的穩定。

主板銅柱的安裝很方便,因為配件裡有個內六角的轉接套筒,可以用十字螺絲刀來擰緊銅柱,很方便。

主板安裝後,筆者發現主板與機箱頂部的空間所剩不多,安裝風扇沒問題,安裝水冷散熱器就要看具體情況了。

筆者在前面板的上下各安裝了一個風扇,配件裡有4個安裝插銷,讓風扇的安裝非常簡單,不過就是配備的數量太少了,要知道前面可以安裝三個風扇,卻只配備了4個插銷,智能安裝一個風扇。這個真的應該多配備一些。

輕鬆的完成了安裝,得益於合理的走線槽,機箱正面看起來還是比較簡潔的。

由於不是模組電源,所以線材很多,而且是蛇皮網套在一起的,主板24頻供電非常的粗,從主板側面的走線槽出去,CPU的8pin從靠近背部的頂端開孔出去,同樣從這裡出去的還有前置音頻接口的線材。USB3.0的擴展卡供電從電源上方的開孔伸出了一點點就足夠了。整體走線還是比較簡單的。

酷冷至尊的T610P散熱器具有RGB燈光系統,是通過控制盒來控制的,以前開了側蓋,所以就無所謂放哪裡了,現在側蓋不準開了。筆者想了想,從PCI擴展槽那邊走線,把控制盒弄出來了,這樣以後不開側面板也能控制燈光效果了。

前面也安裝回去了,只剩側面板沒蓋了,當然要先測試一下能否正常開機了,不然等蓋上側面板後又來拆,那就麻煩了。

設備啟動正常,自檢通過,基本是沒有問題了。

轉移到機箱外的控制盒功能測試也正常。

最後在鋼化玻璃的側面板。嗯,這個面板剛剛好,裡散熱器還有一點點的空間,果然沒挑錯。

到此,這次的機箱更換就完成了。前面板的膜筆者也撕了,上方的風扇是個紅燈扇,就是燈光效果差了些。

從側面看來,燈光還是很清楚的,筆者決定到雙11的時候,找個漂亮的鋼化玻璃機箱來換,到時候還要買配套的燈扇,這樣才能充分發揮機箱的光汙染效果。

總結

更換了酷冷至尊MB 520,新機箱不用在開門了,而且由於機箱頂部的散熱孔,以及前面板上面的進風口,機箱的整體風道更好了一些,從AIDA64的監測來看,待機溫度比之前低了2-3攝氏度。這次的機箱更換,筆者對於酷冷至尊MB 520還是滿意的,有一些不錯的優點,一些有趣實用的改進,也還有一些不足。筆者最後將這些優點和缺點總結一下。

優點:

1.機箱布局設計合理,鋼化玻璃側面板

2.細節處理得不錯,不割手,沒有毛刺等瑕疵

3.1個硬碟託架可以安裝1個2.5英寸和1個3.5英寸硬碟

4.主板安裝背板的硬碟位安裝方便,更換方便

5.頂部磁性吸附防塵罩,方便實用

缺點:

1.前置USB接口偏少

2.3.5英寸硬碟位太少

3.PCI擴展槽沒有手擰螺絲

4.走線槽沒有橡膠墊

5.背線空間略狹窄

相關焦點

  • 老電腦也玩一下RGB,一次酷冷至尊MB400L智瞳機箱安裝體驗
    本次的機箱選擇的是酷冷至尊MB400L智瞳這款產品,價格不貴,看起來滿足我的需求,且支持最多安裝6個120尺寸的RGB風扇,採用的是玻璃側板;那麼為什麼選擇這款,主要原因我的主板是華碩uATX老主板,買一款價格適中的即可,沒有必要多花錢,另外酷冷至尊MB400L智瞳支持M-ATX緊湊型主板,對於uATX老主板,空間以及足夠大,這樣的話,在這即將到來的夏天散熱也會好一點
  • 酷冷至尊MB400L智瞳機箱裝機及踩坑排查經歷
    前言:大家好,我是西方七星陣,今天帶來的是酷冷至尊MB400L智瞳機箱裝機體驗報告。家裡的臺機機箱最近出了點問題,前置面板的音頻孔被我不小心弄壞了,加上之前對它的外形也有些厭倦了,索性就換了個新機箱。網上逛了一圈,發現這款酷冷至尊MB400L好像還不錯的樣子,果斷下手了。好了,廢話不多說,讓我們直接進入正題吧。
  • 酷冷至尊這兩款機箱,一個亞克力,一個鋼化玻璃,哪個更好?
    大家好,我是華子,今天和大家分享一款機箱,這款機箱是酷冷至尊的Lite 5,不知道有用過這款電腦機箱的沒有機箱兩側都是稜形的,感覺有點科技感,價格也還能接受下面和大家詳細說一下這款機箱的特點,目前有兩個版本,一個是鋼化玻璃側透藍色版,另一個是亞克力透明玻璃側透
  • MATX主板找新家,酷冷至尊 MB400L(智瞳)中塔機箱怎麼樣?
    前言:家中有塊MATX主板,一直沒時間DIY給它安個家,配上家庭成員(顯卡硬碟啥的),這次正好趕上難得的五一放五天長假,就尋思的給它找給合適的家,作為酷冷至尊品牌的老用戶,一款 MB400L(智瞳)的中塔機箱,左看右看感覺不錯
  • 酷冷至尊MasterBox MS600機箱評測:全側透的簡約之美
    酷冷至尊的MasterBox機箱系列已經面世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了,除去賣的最火的Lite 3.1/5系列之外,酷冷至尊其實還一直在默默地完善擴展他們的機箱產品線
  • 酷冷至尊Silencio S400機箱評測:專業靜音,簡約工藝
    當然,並不是每個人都喜歡光怪陸離的RGB燈效,每個人都是獨立獨特的個體,那假如一個消費者喜歡/不喜歡側透欣賞RGB,又想要靜音/散熱強勁,這樣多樣性的困難選擇也許會讓一些人感到困惑,但酷冷至尊這一次就推出了Silencio系列靜音中塔機箱,同一型號可選鋼板或者鋼化玻璃側透,提供綜合的解決方案。
  • 酷冷至尊 NR200機箱體驗
    筆者為了組裝一臺ITX主機,也是準備了許久,其中機箱就沒捨得買,這次終於趕上了一波酷冷至尊NR200的評測,也算省下了一點預算,好了廢話不多說,下面跟大家分享下吧。細節與體驗:我們先從包裝說起吧,這款酷冷至尊NR200採用了常見的牛皮紙箱包裝,封面有著這款機箱的外觀圖,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非常簡約。
  • 酷冷至尊魔方NR200P ITX機箱評測:玲瓏剔透,其容也大
    也許是對於我們這些「小眾用戶」的認同,酷冷至推出了這麼一款簡約而不簡單的ITX機箱——魔方NR200系列機箱。這款機箱分為魔方NR200和魔言NR200P兩個版本,每個版本都有黑白兩種顏色。相比魔方NR200,更高配的魔方NR200P多了一個120mm的風扇、一根PCI-E轉接卡以及一塊替換的鋼化玻璃側透面板。
  • 延續經典重裝上陣,酷冷至尊毀滅者500為玩家打造夢幻機箱
    作為傳奇「毀滅者」的新成員,毀滅者500除了完美繼承系列前代的標誌性設計風格,還以前衛的科技造型、升級的兼容性能、豐富的配件選擇及更佳的裝機體驗耀目登場。本次酷冷至尊毀滅者500的上市售價為499元,出色的性價比和過硬的性能或將再度引發電競革命。
  • 酷冷至尊SL600M機箱評測:清涼的垂直風道
    ,你會發現機箱上部的溫度會比下部熱得多,所以現在許多的機箱頂部有開孔,但基本上都是採用前部入風后部和頂部出風的常規布局,從底部入風頂部出風的垂直風道設計其實更符合空氣對流的原理,但採用這種設計的機箱比較少,比較經典的有銀欣的烏鴉系列,現在酷冷至尊推出的SL600M機箱也是採用垂直風道的。
  • 酷冷至尊毀滅者500評測:裝機方便 散熱優異
    對於熟悉電腦配件的人來說,酷冷至尊這個品牌一定不會陌生。以機箱起家的酷冷,如今早就是電腦散熱行業當之無愧的老大,而且除了散熱器,機箱、電源、鍵鼠等也是爆款不斷,在市面上廣受好評,被很多玩家暱稱「酷媽」。而在機箱領域,從2009年酷冷的毀滅者系列推出第一代到至今,儼然已經成為中塔機箱中的一個極具代表性的符號。隨著電腦硬體的不斷升級,無論處理器還是顯卡,功耗都越來越高,對於機箱的的散熱設計也提出了更為嚴苛的要求。
  • 酷冷至尊H100機箱評測:不止小巧個性,更有不俗擴展
    從整體看在一眾ITX機箱中非常有辨識度,充分融合了酷冷至尊H系列機箱的風格。H100完整尺寸為312mm*216mm*301mm,雖不算最小的mini-ITX機箱,但實際感受依舊是一款非常小巧的機箱。首先看MasterCase H100的正面外觀。正面巨大的衝孔網及散熱風扇自然是其最具個性的地方。正面依然有稜有角,延續系列特徵。正面四角向中間收窄。衝網正中央也是酷冷至尊的logo,可從網孔中看到其後面的大尺寸散熱風扇。然後再來看看後面。
  • 評測 | 酷冷至尊COSMOS C700P機箱評測:夢幻造型變革之心
    DIY世界了,源於「COSMOS」詞語本身定義無窮大的宇宙,10年前酷冷至尊絞盡腦汁把它創造誕辰以來,就從來沒有脫離過這種感覺你知道嗎?4*USB 3.0、USB 3.1 Type-C*1、HD Audio音頻
  • 誰說男人不懂浪漫,男人的浪漫-酷冷至尊TD500MESH上手體驗
    在攢機時一個能裝下所有硬體的機箱是我們需要精挑細選的配件。畢竟隨著硬體大廠的升級機箱後期對我們升級硬體設備也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作為一個DIY愛好者,酷冷至尊一直是我所喜愛的品牌,在散熱、機箱和電源方面都有著龐大的用戶群體。最近呢就物色了一款酷冷主打外觀與超強兼容性的全塔機箱MasterBox TD500Mesh,擁有者良好的硬體兼容性及顏值。
  • 酷冷至尊MasterCase H500P機箱評測:賜予RGB的鎧甲之魂
    記得在MasterBox lite 5(睿)機箱中,前面板部分是採用一種高透光性、高耐磨性的PC材質打造的,繼而H500P也沿用這種高效可行的方案,它要比鋼化玻璃輕便,彎折工藝難度也大幅度降低,但卻擁有媲美鋼化玻璃的質感和透光性。
  • 酷冷至尊COSMOS C700M機箱評測:傳承和突破
    COSMOS系列一直位於酷冷至尊機箱產品線的金字塔頂端,自第一款COSMOS 1000機箱以來,該系列已然經歷11年風霜。
  • 【土豪莓】酷冷至尊Cosmos C700M體驗
    前幾天說沒高端機箱的小夥伴出來,今天專門給你寫一篇高端機箱,酷冷至尊Cosmos C700M,對,就是翼王那個工作站的同款機箱,講道理,
  • 酷冷至尊NR200P黑蘋果小鋼炮裝機記
    :酷冷至尊NR200P電源:酷冷至尊V750 SFX機箱展示酷冷至尊NR200系列因為高顏值、一機多玩,深受喜歡折騰的攢機愛好者喜愛。選購的是酷冷至尊NR200P機箱,區別於普通版NR200,除了純白外觀外,還自帶了玻璃側透、PCIE 3.0×16延長線以及雙120mm風扇。緊湊機箱,線材難免會頂到機箱的散熱風扇。酷冷至尊NR200P的設計很細心,附贈的機箱散熱風扇都自帶鐵絲防護網罩。使用說明書上,有很詳盡的安裝教程。
  • 酷冷至尊MasterBox Q300P機箱評測:注重裝機體驗,考慮它
    每個品牌都應有玩家熟悉或者認知的一面,這樣才算稱得上具備感染力,給小編個人的感覺吧,酷冷至尊這個品牌雖然接觸時間不算太長,但在摸透數款機箱以後,
  • ChinaJoy 2020回顧:酷冷至尊全線產品亮相
    而酷冷至尊也適時地在ITheat熱點科技展臺展示了全新的NR200迷你機箱。在機箱安裝上,酷冷至尊NR200 的機身前板、頂板、側板採用了塑膠卡扣設計,輕鬆搞定拆卸和安裝,無需工具就可以完成拆卸和安裝,能夠體驗DIY的無限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