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和曹操,在小說中,這兩個人就是一忠一奸,諸葛亮就是神機妙算的,曹操就是奸詐無賴的,但是在某種程度上,這兩個人其實有很多的相似點,那麼,我們就來一一分析。
曹操在漢魏時期屬於非儒類的寒族,就是說他並不屬於儒家正統的士族階級,因為曹操是宦官的養子,我們知道,在東漢時期外戚和宦官的幹政都是很多士大夫非常頭疼的,所以,後來也有人抓著這一條來羞辱曹操,但是在立場上,曹操屬於寒族,並且,曹操所嚮往的目標以及思想,並不是儒家所嚮往的目標,曹操的想法更傾向於法家的統治思想,尤其是在政治制度上,曹操與法家不謀而合,而諸葛亮呢?
諸葛亮曾自比管仲樂毅,就是說諸葛亮所嚮往的是成為管仲那樣的人,而管仲其實就是法家的代表人物,所以,諸葛亮和曹操一樣,也是屬於非儒類寒族,所以,為什麼曹魏和蜀漢,尤其是蜀漢最先滅亡,政治立場就不是正統的,而且,孫吳政權其實是代表的儒家士族階級,因為孫權帶領的是江東士族階級,孫氏家族的麾下有江東士族支持。
再說曹操和諸葛亮,他們兩個人都是當然過丞相的,在《三國志》中,諸葛亮甚至是被單獨列傳的,所以,諸葛亮和曹操在三國時期的地位是非常相似的,所以,我們總結出來了諸葛亮和曹操的三個相似。
首先,他們所代表的階級立場相同,都是非儒家的寒族,並且政治制度方面都嚮往法家的思想。其次,他們都擔任過丞相,諸葛亮還輔佐後主劉禪,所以,這兩個人的官職在當時都非常相似。最後,這兩個人都沒有完成自己的目標,都是帶著遺憾離世的,曹操所希望的是能改變士族階級的統治,換句話說,曹操是要打破傳統儒家思想對政治的壟斷,而諸葛亮是希望可以北上一統,這兩個人都未能完成自己所期待的目標,並且,這兩個人死後,這一目標也未能如願,最終的贏家是司馬家族。
我們在很多時候,太受小說《三國演義》的影響了,對於曹操和諸葛亮這兩人也有太多爭議的地方,其實在我個人看來,這兩個人都是英雄,並且這兩個人在三國歷史中也都留下了濃濃的一筆,其實歷史往往留給我們很多寶貴財富,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值得我們去瞻仰,曹操老驥伏櫪志在千裡的精神也值得我們去學習,這兩人在戲劇中,一正一邪,一忠一奸,其實拋開很多因素,在某種程度上,兩個人真的非常相似。
曹操和諸葛亮兩個人的確非常相似,無論是在官職上還是想法上,這兩人都不謀而合,歷史就是這樣,你喜歡曹操還是喜歡諸葛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