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績翻車之際,靜候「接盤方」。
本刊記者 吳新竹/文
2020年上半年,合力泰(002217)(002217.SZ)的營業收入為81.96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了16.95%;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非淨利潤為3316萬元,與上年同期的4.24億元相比出現斷崖式下跌。公司半年報指出,受國際經濟形勢和海外疫情的影響,公司上半年銷售業績受到一定衝擊。而如此大的衝擊在同行業中卻十分罕見。
合力泰的開發支出資本化率攀升,長期待攤費用爆棚,帶有「節約」利潤的意味,大手筆的裝修費用難以解釋。此外,公司的淨營業周期遠超同行,資金周轉緩慢,不得不通過資產支持專項計劃、票據池業務等方式注入流動資金。在這些困難浮現之前,原實控人早已將控制權轉讓給國資,第三大股東也開始積極謀求變相減持。目前,公司的商譽金額高達23.22億元,而主要併購標的近年來盈利狀況撲朔迷離,與評估報告預測值相悖離,減值風險不可避免。
財務數據異動
2020年上半年,合力泰增收不增利的背後是銷售毛利率的大幅縮小,由上年同期的17.91%縮小至10.87%。同行業公司的毛利率卻大多有所提升,深天馬A(000050.SZ)的毛利率由上年同期的15.57%上升至19.35%,長信科技(300088)(300088.SZ)由24.88%上升至27.56%,萊寶高科(002106)(002106.SZ)由13%上升至15.53%,歐菲光(002456)(002456.SZ)和超聲電子(000823)(000823.SZ)的毛利率也略有升高。合力泰毛利率的暴跌不同尋常,其持續盈利能力有待觀察。
近年來,合力泰的開發支出金額持續攀升,2019年年末達到3.02億元。2020年上半年,合力泰的內部開發支出增加了1.42億元,僅有2139萬元被確認為無形資產,期末開發支出餘額為4.22億元;研發費用為2.35億元,與開發支出增加額相加可得當期研發投入為3.77億元,開發支出增加額佔研發投入的比例體現為資本化研發投入的比例,公司的研發投入資本化率達到37.67%,與同行比偏高。如果研發投入的費用化比例加大,那麼公司當期的淨利潤恐怕會被吞噬。
合力泰的費用控制比較嚴格,2020年上半年銷售期間費用率為10.21%,處於行業平均水平,而長期待攤費用卻高達7.20億元,其中的6.81億元為裝修費。2018年以前,公司長期待攤費用中的裝修費在1億元左右,2018年起忽然飆升,當年便增加裝修費4.18億元,2019年增加2.96億元,2020年上半年增加7765萬元,而公司的固定資產為49.30億元,遠低於深天馬A和歐菲光,如此大手筆的裝修合理嗎?公司最近的一次定增發生在2016年,募集資金淨額26.08億元,用於智能終端及觸顯一體化模組項目、生物識別模組項目、電子紙模組及其產業應用項目以及補充流動資金。根據當時公司對證監會的回覆,智能終端及觸顯一體化模組項目工程費用中的裝修費用為9217萬元,生物識別模組項目的工程費用項下的其他費用金額為6883萬元,電子紙模組及其產業應用項目工程費用項下的其他費用金額為 4551萬元,主要為車間及辦公區域的裝修支出,這些項目的裝修費用合計為2.07億元。
這些數據表明,募投項目是合力泰長期待攤費用的來源之一,但遠非全部來源。
據統計,合力泰的淨營業周期長達221.16天,遠高於同行,說明公司產品的護城河不深,在產業鏈中的話語權不高;存貨周轉天數為148.09天,應收帳款周轉天數為180.87天,亦高於同行。
2020年上半年末,合力泰的應收帳款高達79.83億元,佔營業收入的97.40%,絕大部分收入依靠賒銷;存貨金額為68.34億元,應收帳款和存貨佔總資產的43.95%,佔用了公司大量資金,不能及時變現。
為了籌措資金,合力泰採用了同行較小嘗試過的融資方式。2019年12月,公司開始開展應收帳款資產支持專項計劃,儲架額度為50億元,將所持有的應收帳款債權及附屬權益轉讓給保理商,保理商以取得的應收帳款債權及其附屬擔保權益作為基礎資產,在專項計劃設立日、循環購買日轉讓給計劃管理人中國中金財富證券有限公司。從2019年年報來看,公司的應收票據變為零,其他流動資產中已轉移未終止確認的應收票據為28.81億元,2020年上半年末增加至32.03億元。截至2020年上半年,公司資產權利受限的金額高達62.80億元,資產負債率為58.91%。2020年8月,公司擬開展票據池業務,期限為自股東大會審議通過之日起12個月,額度為不超過50億元,業務期限內可滾動使用。「花式」融資方式固然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經營壓力,但是只有壓縮淨營運周期、提高資產運營效率才能從根本上扭轉資金捉襟見肘的命運,在這一點上,合力泰要縮短與同行的差距還需要修煉內功。
商譽爆雷隱憂
目前,合力泰帳面上的商譽金額為23.22億元,其中14.83億元為深圳市合力泰光電有限公司(下稱「深圳光電」)、7.32億元為深圳業際光電有限公司(下稱「業際光電」)、8669萬元為東莞市平波電子有限公司(下稱「平波電子」),三家標的公司均系2015年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收購而來。深圳光電原名為深圳市比亞迪(002594)電子部品件有限公司,該公司100%股權的評估值為23.06億元,增值率為240.02%;業際光電100%股權的評估值為9.62億元,增值率為419.45%;平波電子100%股權的評估值為2.64億元,增值率為69.80%。交易對方承諾,深圳光電2015年至2017年扣非淨利潤分別不低於2.26億元、2.37億元和2.51億元,業際光電分別不低於6700萬元、9000萬元和1.16億元,平波電子分別不低於2500萬元、3000萬元和3500萬元。
截至2017年,業際光電和平波電子超額完成了利潤補償期內各年度的利潤承諾,2015-2017年度,深圳光電累計實現扣非淨利潤6.96億元,未達到三年合計的利潤預測數7.14億元,完成率為97.51%。
截至2019年,僅深圳光電的商譽計提了1.55億元減值準備,業際光電和平波電子的商譽均未計提減值準備。2019年上半年,深圳光電的營業收入為16.80億元,淨利潤為5179萬元,2020年上半年分別為24.48億元和-8362萬元,出現增收不增利的現象。
據收購報告書預測,該標的公司2019年及以後的營業收入可達63.63億元,淨利潤可達2.64億元,毛利率為7.20%。從2020年上半年的盈利情況來看,恐怕事與願違,其商譽可能要進一步減值。
合力泰最近一次披露業際光電的經營業績是在2017年年報中,當年營業收入為20.04億元,淨利潤為1.23億元,自此業際光電的盈利數據便從合力泰的定期報告中銷聲匿跡。
據收購報告書預測,該標的公司2019年及以後的營業收入可達26.32億元,淨利潤可達1.39億元,毛利率為13.08%。2017年以後,業際光電依舊是合力泰的全資子公司,如果經營情況如預測一般順利,上市公司不可能不披露其數據,說明業際光電大概率發生了變臉,盈利式微,其商譽減值的風險不容忽視。
收購報告書還預測,標的公司平波電子2019年及以後的營業收入可達4.84億元,淨利潤可達4437萬元,毛利率為19.51%。2020年上半年,在合力泰披露的參控股公司數據中,營業收入的最低值為1.57億元,淨利潤絕對值最低的為1764萬元,意味著平波電子的淨利潤低於1764萬元,比預測值偏低,依然有商譽減值的風險。
「燙手山芋」丟給誰?
早在2018年12月,合力泰便發生了控制權變更,原實控人文開福將4.69億股轉讓給福建省電子信息(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下稱「電子信息集團」),佔公司總股本的15.06%,並將其所持4.63億股的表決權委託電子信息集團行使,使後者成為公司的控股股東,公司搖身一變成為國企。
文開福承諾,合力泰於2018-2020年歸屬淨利潤分別不低於 13.56億元、14.92億元和16.11億元,低於承諾數將進行業績補償。2019年,公司的歸屬淨利潤為10.80億元,低於承諾數。據披露,文開福已將所持公司2600萬股股票質押給電子信息集團。
近日披露的公告顯示,文開福已質押了4.07億股,佔其持股比例的94.94%。而2020年上半年,合力泰業績遭遇「滑鐵盧」,業績補償恐怕會再次發生,屆時該股東會有足夠的資金來補償嗎?
其他股東也有尋找下家的動作,如前文所述,合力泰在收購深圳光電時向比亞迪發行了1.79億股份,截至2020年4月,比亞迪持有公司3.46億股,佔總股本的11.11%。
或許嗅到了合力泰的經營異動,比亞迪申請發行面值不超過15億元的可交換公司債券,獲得了深交所批准,目前還未有認購方的消息出現。
關注同花順財經(ths518),獲取更多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