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大熊準備用1年左右的時間,一周直播2次的頻率,在享泰極社群用免費直播的方式,帶領中醫愛好者系統學習中醫入門課程。周一內容為中醫基礎入門,周三內容為五運六氣。歡迎大家掃碼關注享泰極公眾號,進入公益學習群。
2月22日(下周一)晚七點,我將和大熊一起在直播間為大家講藏象學說的脾——脾主運化,聊一下為什麼減肥和增重都要考慮脾的運化功能。歡迎大家點擊下面視頻號直播的預約菜單。
心肺同調論治抑鬱症
袁聖龍 顏紅
I 摘要:抑鬱症是臨床常見情感性精神疾病,中醫治療抑鬱症注重整體論治,眾多醫家大多從肝論治,認為抑鬱症的主要病機為氣機升降失調,氣機鬱滯,而肝主疏洩,因此調暢氣機從肝入手,治以疏肝理氣是臨床治療抑鬱症的常見方法。然抑鬱症既有氣機運行失常,也有神明受損,與心肺兩髒密切相關,從「肺主氣,其志在悲,心主神明及血脈」出發,探討抑鬱症從心肺論治的理論基礎。
抑鬱症屬於現代精神醫學專有名詞,屬於一類情感性精神疾病,臨床主要表現為持久的心境低落、興趣降低、自信心下降、輕生觀念以及多種軀體症狀,如易疲勞、失眠、食慾差、胸悶心慌、咽部堵塞感等,並伴有思維認知方面的改變。現代醫學有關抑鬱症的病因及發病機制尚不明確,主要分為遺傳因素、生化因素以及社會心理因素,其中生化因素被認為是目前抑鬱症藥物治療的主要理論基礎,認為中樞神經系統內去甲腎上腺素(NE) ,5-羥色胺(5-HT)、多巴胺(DA)等神經遞質的濃度下降以及相關受體功能低下是抑鬱症發病的主要原因。
中醫並沒有抑鬱症的病名,但結合其臨床表現來看,屬「神志病」、「鬱證」的範疇,類似的描述有百合病、髒躁等,其基本病因病機與七情內傷、外邪內侵導致人體氣機升降失常,鬱而不暢,氣血失和有關。對於氣機鬱滯的病變,歷代醫家大多從肝論治,因肝主疏洩,調暢一身氣機運行《醫碥·鬱》更是提出「鬱而不舒,則皆肝木之病矣」。但是抑鬱症的發病機理同多種因素有關,不能一概從肝論治,心肝脾肺腎五臟功能失調都可能會導致情志表達的失常,進而發展為抑鬱症。筆者認為,抑鬱症的發生與心肺功能密切相關,肺主氣,其志在悲,心主神明及血脈,其志在喜,心肺與氣血及情志的正常表達密切相關,本文主要從心肺的功能及相互之間的關係出發,探討抑鬱症從心肺論治的理論基礎。
1從心肺相關理論探討抑鬱症的病機
1. 1心主神明
《素問·靈蘭秘典論》指出:「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靈樞·邪客》曰:「心者,五臟六腑之主也,精神之舍也」。心為五臟六腑之大主,心藏神,心主神明,統帥全身生理活動和主宰精神活動及思維意識,正常的情志表達有賴於心之氣血陰陽的充沛。明代張介賓在闡述心主神明時亦有獨到的見解,其在《類經·髒象類》指出:「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心為一身之主,稟虛靈而含造化,具一理而應萬機,臟腑百骸,唯所是命,聰明智慧,莫不由之,故曰神明出焉」。此處的「神明」即是指人類特有的精神意識思維活動,心正是其主宰,也是「神明」的產生之處。抑鬱症屬於神志病變,常伴有精神思維方面的異常,與心的關係異常密切,正如《景嶽全書·鬱證》所說「至若情志之鬱,則總由乎心,此因鬱而病也」。另外悲哀憂愁會直接傷及心,《靈樞·口問》曰:「故悲哀憂愁則心動,心動則五臟六腑皆搖」。
《靈樞·營衛生會》指出「血者,神氣也」。明確指出血液是神志活動的物質基礎,而心主血脈《素問·五臟生成篇》曰:「諸血者,皆屬於心」。《靈樞·本神》也指出「心藏脈,脈舍神」。心之氣血陰陽充足,才能化神養神而使心神靈敏不惑,才能鼓動血液循經脈流行濡養全身臟腑經脈及四肢百骸,「神明」功用才能正常,表現在生理活動上則面色紅潤,動作靈活,脈象緩和,表現在精神活動上則神志清楚,思維敏捷。在病理情況下,心的氣血陰陽不足,或脈道不利,經絡不暢,氣滯血瘀,心主血脈的正常功能失調,導致心神失養,出現精神恍惚、不寐、心悸、胸悶等,久之會導致精神行為的紊亂。
隨著現代醫學對抑鬱症發生病因的認識不斷深入,臨床研究亦發現心血管疾病與抑鬱症的發病有明顯的關係。
1.2肺主氣,其志在悲
結合抑鬱症的臨床表現如情緒低落、悲觀厭世、興趣下降等,正是悲憂的表現,而肺主悲憂,《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在髒為肺……在志為悲」。《素問·宣明五氣論》亦說「肺藏魄」、直接從肺入手治療情懷憂鬱者是可行的。再者,抑鬱症的主要病機是氣機鬱滯、疏通氣機正是抑鬱症的治療大法。肺主氣,為諸氣之本,主氣的宣發肅降,調節全身氣機運行,維持機體正常功能,氣機流通順暢,何病之有。
《素問·至真要大論篇》指出「諸氣膹(fèn)鬱,皆屬於肺」。又《靈樞·本神》曰:「憂愁者,氣閉塞而不行」。臨床上抑鬱症患者大多伴有善太息、胸悶憋氣、氣短等症狀,都與肺氣鬱閉有關,因而從肺主氣入手治療抑鬱症是行之得當的,通過調節肺的宣發肅降功能,進而疏通全身氣機,使氣機暢達治療鬱證,《證治匯補·鬱證》亦指出「鬱證雖多,皆因氣不周流,法當順氣為先」。
歷代醫案裡也有記載治療情懷抑鬱的患者從肺治理得安,如清代魏之琇在《類名醫類案》裡記載「朱氏佛鬱神識不清,胸滿譫語,上不得入,下不得出,此因鬱所傷,肺氣不降所致,但通其肺氣。用紫苑宣太陰以清氣化;幹葛透陽明以散火鬱;枳桔散胸中之結;杏仁、蘇子導肺中之痰。一劑而脈轉神清」。此則醫案正是宣通肺氣治療鬱證的典型應用。現代醫學亦發現,肺系疾病與抑鬱症發病之間有密切關係。
1.3心肺功能失調,神明失用
通過上述討論,抑鬱症的發生與人體氣機升降失常及氣血失和有關,而肺主一身之氣,肺朝百脈,助心行血,心主血脈功能的正常需要肺的輔佐,氣之敷布亦須血液為之載體,故氣血運行與心肺密切相關,抑鬱症的發生與心肺功能失調有關。心肺同居上焦,位置相鄰,經絡相連,陰陽相應,心為陽中之陽,肺為陽中之陰,心肺之間的病變互相影響,心肺氣血陰陽失調如心氣虛、心陽不足、心血虛、肺陰虛以及肺氣虛、肺氣鬱閉等,都會影響氣血的運行通暢,神明的正常表達,臨床上常表現為胸悶憋氣、心慌氣短、失眠、易驚醒、虛煩不寧等,患者的日常生活受到嚴重影響,久之神明受損,則出現精神萎靡、悲傷欲哭、興趣減低,甚者思維認知出現異常。悲憂直接傷心,而肺亦應之,如《景嶽全書·雜證漠》指出「夫五臟之神,皆享於心,故憂生於心,肺必應之」。清代費伯雄在《醫醇賸義》中也指出:「憂傷肺,肺初不知憂也。心知其可憂,而憂之太過,肺傷心亦傷也」。
2從心肺論治抑鬱症
基於以上有關抑鬱症病機與氣機升降失常及氣血失和有關,臨床上可以考慮從心肺論治抑鬱症。肺之氣陰虛滯,悲憂則生,治宜補肺之氣陰;心之陰血不足,心神失養則不寐、怔忡、精神恍惚,治宜補血養心安神;心氣不足,脈道不利,心血疲阻則胸悶心慌、心悸,治宜通脈養心安神;心肺陰虛內熱所致的百合病,證見意欲食復不能食,常默默,欲臥不能臥,欲行不能行,如寒無寒,如熱無熱,口苦,小便赤,如有神靈,身形如和,其脈微數,方選百合地黃湯以滋心肺之陰。總的治則為調氣和血,如補心肺之氣、養心肺之陰、宣通肺氣及通脈養心安神,使心肺氣血運行通暢,神明功用正常。
3小結
抑鬱症的病情時間長,容易反覆發作。抑鬱症的病因病機為情志不舒、外邪侵襲,導致氣鬱不舒,鬱久導致全身氣血失和。結合其病機來看,抑鬱症的發生與心肺兩髒關係密切。肺主一身之氣,心主全身血脈,心肺在抑鬱症的發生發展及預後中有著重要意義,故治療本病應當考慮疏通氣機,調和氣血,臨床上可以採用補心肺之氣、養心肺之陰及宣通肺氣和通脈養心的治療方法。當然中醫治療抑鬱症還須整體論治,五臟主五志,抑鬱症的治療不能局限於心肺兩髒,還需綜合調治五臟功能,使人體陰陽平衡。
另外心理治療也是治療抑鬱症的重要方法,清代葉天士在其著作《臨證指南醫案·鬱》提出「鬱證全在病者能移情易性」。臨床上根據現代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去指導治療抑鬱症,效果顯著,因此藥物治療配合心理治療才能提高抑鬱症的治癒率。
版權歸相關權利人所有,如存在不當使用情況,請隨時與我們聯繫鼻炎香囊是中醫的「衣冠療法」
用芳香開竅的藥物裝入香囊
佩戴於身上和枕邊
在人體周圍形成高濃度的小環境
有效成分經過呼吸道進入人體
以達到防治過敏性鼻炎的目的
點擊下方「閱讀全文」立即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