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荀超
「我選擇的藝人要有兩個共同點,一是真,他的舞臺表現跟線下生活裡是一樣的,真實、不遮掩;二是努力,他們在各自領域取得現在的成就,一定都是經過很多年的努力得來的。」兩個月來,由85後青年導演吳彤執導的《青春環遊記2》,深受觀眾好評。該節目也以豆瓣評分7.3分的成績,從眾多戶外綜藝中殺出重圍,登頂2020上半年戶外真人秀口碑第一名。
作為《王牌對王牌》《演員的誕生》《天賜的聲音》等強檔綜藝的幕後掌舵人,吳彤第一次執掌戶外真人秀,就把自己對嘉賓選擇的敏感度運用到極致——邀請賈玲、郎朗、範丞丞、楊迪、周深「破次元壁」組成「春遊家族」,向大眾傳遞真實的青春態度,讓觀眾看到嘉賓真實的一面,在歡笑中收穫真誠和心靈的治癒。
「自己來碼人」是吳彤此次接捧《青春環遊記2》總導演的唯一條件,「我覺得好的節目就是『人』,因為不管節目內容、類型是怎樣的,大家最終看的就是『人』。比如都是玩遊戲,規則都差不多,對的人和對的團隊在一起,玩剪刀石頭布都是有趣的。相反,你把幾個沒有化學反應的人聚在一起,不管遊戲規則多麼好玩,玩起來也會顯得無趣。」
以人為本,尋找適合的藝人,是吳彤做節目的一貫風格。「其實嘉賓也是物以類聚,近朱者赤的。每個嘉賓都有一個氣場,也有很多特點。而我湊嘉賓的共同點,第一就是『真』。他的舞臺表現,他在鏡頭外,他起床、吃飯、說話都是一個樣子,他的反應必須是真實的。」
吳彤跟賈玲、郎朗、範丞丞、楊迪、周深等都是生活中的好友。「他們本身就是很有趣的人,生活中就很真實、不遮掩,在舞臺上也這樣。像郎朗,私下是個非常好玩的人,但因為這類節目上的少,剛開始上節目可能有點拘謹,還有點大師範兒,後來就完全融入了。所以我覺得,只要在節目裡把藝人變成真實的他,就會很好看。」
吳彤選擇藝人的第二個共同點,就是努力。「像賈玲,是公認的小品女王,郎朗很長時間裡一天練八小時鋼琴,周深一直堅持唱歌,範丞丞偶像練習生出身,楊迪每次上節目都會自己寫腳本,他們自帶技能,每個人在自己的領域都很精英,人們對待技能的態度是共通的。」
然而,最初選擇這個陣容錄節目時,吳彤受到了不少質疑。既有觀眾的不解,也有製片人、廣告商的擔憂。「大家會擔心年輕的流量是不是請少了,為什麼邀請郎朗、周深?」為了堅持這個陣容,吳彤跟製片人battle了很久,並親自走訪客戶挨個解釋。「他們雖然最終答應了我,但內心依然是猶豫的。」好在開播後,節目收視和口碑都證明了吳彤的選擇完全正確。
不管是《青春環遊記2》,還是《王牌對王牌》系列、《演員的誕生》,已經有數百位藝人加盟亮相吳彤的節目,他到底用什麼打動了這些明星大咖呢?是誠意!早期做節目時,吳彤還只是個初出茅廬的大學畢業生,誰都不認識。為了邀請到這些藝人,他做了很多誠意滿滿的努力。比如給年齡稍長的寫信、向對方提供完整方案,甚至細緻到服裝材質。為了邀請成龍,他和團隊一起翻電影、拉滾式找人,先是請到武剛、何軍這兩位武術指導,再請他們幫忙篩選、尋找……靠著這種「笨力氣」,《王牌對王牌》成功促成了「成家班」四十年後再聚首,成龍淚灑現場。
可是,並不是明星多就能達到很好的節目效果。「《王牌對王牌》最多一次請來22位明星,陣容非常豪華。我當時也以為請的明星多、流量多,就可以帶來很好的節目效果。但因為我們太重視藝人,反倒忽略了每個人在節目裡的專項設計,再加上時長有限,導致很多藝人只有很小篇幅的呈現,節目沒做透,效果也不盡人意。」這次失敗讓吳彤清楚地認識到,「節目效果的好與壞,跟明星本身沒什麼關係。只有適合的配比,合適的人,合適的話語反應,才會達到1+1>2的效果。」
經過多年的摸爬滾打,吳彤早已練就了「火眼金睛」。再加上團隊大多以90後、95後為主,這些新鮮血液讓節目變得更加有網感,就連《王牌對王牌》《青春環遊記2》中的一些懷舊情節,也可以變成網友CUT版出現在B站等平臺,成為年輕人茶餘飯後的談資。可在吳彤看來,自己的節目「離爆款還有些距離」。他認為,真正的爆款會達到萬人空巷的效果,「可能像早年的《好聲音》、《跑男》,得到全民模仿,產生全民性質的娛樂狂歡現象。但現在的節目競爭很大,能做出一個準爆款,被大家喜歡,被熱議已經算很好了。」
如今,隨著《青春環遊記2》的熱播,導演吳彤也成功「出圈」,微博粉絲突破100萬。「我並不是那種偶像式出圈,可能偶爾會有路人認出我來,沒有想像中的粉絲,都很生活流,對我的生活影響並不大。」 作為青年導演,吳彤更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將美好的事物、傳統的文化精粹,傳承給現在的年輕人,「我的責任就是讓經典的東西流傳下去,將快樂帶給大家。也希望通過節目給大家提供一種社交相處方法:更真實的相處才會更開心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