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伴隨著眾人的掌聲和歡呼聲,鏡頭前,身穿婚紗禮服的9對「新人」幸福牽手,甜蜜相擁。
9月22日下午,2020廣州市老年人「幸福小康我的家·弘揚廣州好家風」主題活動在白雲區民政局婚姻登記處舉行,9對鑽石婚、金婚、銀婚夫婦現場分享家風故事,重溫風雨同舟的愛情親情,傳遞家國情懷。
家風是一種潛在無形的綜合力量,是社會風氣的涓涓細流,也是中國傳統文化和道德在每個家庭中的傳承。此次活動由廣州市紀委監委指導、廣州市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辦。
「由於疫情防控需要,今年我們採取雲直播方式在網絡平臺與更多觀眾相見。」廣州市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羅湘說,主辦方充分利用線上平臺展開「幸福小康我的家·弘揚廣州好家風」活動,通過融媒體多渠道宣傳,廣泛動員老年夫婦參與「金婚銀婚好家風」活動,「我們共收到300多份報名信息,從中挑選出9對有故事的夫妻代表,與親友共同分享家風故事,觀眾也能通過網絡平臺感受好家風傳承。」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活動還特別邀請了抗疫一線醫護人員的家庭分享他們的家風故事。活動現場,一對剛剛在白雲區民政局婚姻登記處登記結婚的新人為最年長的鑽石婚夫婦獻上鮮花,向他們相濡以沫的愛情和親情致敬。
【家風故事】
故事1:「踏踏實實讀好書,認認真真幹實事」
曹中華和劉金蘭夫婦結婚34年。他們的大兒子曹皇亮是廣州市第八人民醫院的護士,兒媳劉玲也在同家醫院的不同病區當護士,曹中華本人則做後勤工作。面對疫情,一家五口裡有三人衝鋒在抗疫一線,劉金蘭就留在家照顧孫子「嘟嘟」。
「每次跟兒子和老公假裝鎮定地通完電話或者視頻後,(我)一放下手機就哭,偷偷抹眼淚。」劉金蘭說,那段時間,曹中華和曹皇亮回家取換洗衣服,不敢直接進家門,都是她把需要的物品打包好放在門口,他們才回去拿,拿完就走。有好幾次,她偷偷躲在貓眼後,看著丈夫和兒子疲憊但高大的身影,慢慢走近、取走衣服,又慢慢走遠。「不敢發出聲音的,都是算好他們回來的時間,偷偷看。一來不能讓兒子擔心,二來是怕孫子太想爸爸和爺爺,忍不住抱他們,所以不能讓孫子知道,畢竟要保護好孩子。這病毒,太狡猾了。」
對曹中華一家人來說,他們的好家風就是踏踏實實讀好書,認認真真幹實事,保持學習,積極進取。曹中華和劉金蘭對曹皇亮的學業特別嚴格。曹皇亮說,即使弄壞了家裡珍貴的生活用品,父母也不會打罵,唯獨是讀書不認真這件事,他們絕對不妥協,一定會狠狠批評他。事實上,雖然家境一般,但曹中華和劉金蘭在孩子的學業上捨得花錢,因為他們深知,知識能改變命運。所以現在曹皇亮對兒子的教育也很嚴格。
「我從小就教育他一定要好好讀書,唯有讀書,才可以改變命運,才可以幫助更多有需要的人,為社會做貢獻。現在,他做到了。」劉金蘭說這話的時候,彎彎的眼角還掛著些許淚痕。
故事2:「希望自己能成為女兒的榜樣」
楊贛湘、司徒惠蘭結婚已經41年。夫妻倆一直教育兒子楊智,做什麼事情都要靠自己,要誠實踏實。楊智是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重症監護室主任醫師、該院馳援武漢「最強天團」的成員之一。巧合的是,他的妻子是土生土長的武漢人。因此,楊智此番逆行武漢,不僅僅是為了「大家」,也是為了自己的「小家」。
楊贛湘、司徒惠蘭雙雙表示全力支持。司徒惠蘭說,「只要楊智說出來,有什麼需要父母幫忙,我們就會幫,不能幫就在他的背後支持他。」楊贛湘說,「教是我們的責任,做得好不好靠他自己。」
如今,楊智又踏上了援藏的徵程。活動現場,他通過視頻的方式表達了對長輩的祝福,也分享了他對好家風的看法。「誠立身,務實幹,赤子心,愛國情。」楊智在視頻中說,他深知家風家教就藏在父母的言行裡,所以也希望自己能成為女兒的榜樣。
特別的是,此次活動現場還有一對婚齡66年的「鑽石婚」夫婦。他們是96歲的謝錦源和90歲的梁瑞珍,也是楊智醫生妻子謝璐的爺爺奶奶。提起兩人相識的過程,謝錦源說,「見到第一面就認定是她,沒有第二個了」,他還記得當年的梁瑞珍是一個扎著雙馬尾的姑娘。
年輕時,謝錦源因為工作關係被調到武漢。之後,夫妻倆一直在武漢生活,退休後才回到了廣州。相濡以沫66年,他們遇到矛盾「說幾句就好,從來不吵架」,有錯便默默改正,為家人作出家風的榜樣。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 張丹羊 通訊員 周晶、李明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 邱偉榮廣州日報全媒體視頻記者 邱偉榮、張丹羊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蘇琬茜